南亚人和东南亚人有什么相似之处(从历史和传承来看)
从常染色体上看东亚人群,东亚人群的基因来源于东欧亚人群EE(East Eurasian),和西欧亚人(West Eurasian)为主的高加索人种在中东就已经分道扬镳了。而除了东亚人,大洋洲土著人群也属于广义上的东欧亚人群。东亚人属于EE的北支EA,大洋洲人群属于南支EE。大洋洲人群因为混入了太高比例的丹尼索瓦人基因,和东亚人种出现很大的差距。
2万年前西伯利亚是一只叫古北欧亚ANE(Ancient North Eurasian)人群的地盘,ANE是一种早期东西混血形成的人群,西方血统占70%,东方EE血统占30%,整体的血缘上更接近欧洲人,西伯利亚出土的2万年前的Mal‘ta boy等古人就是这种类型。而美洲印第安人是2万年后东亚的EE人群北上西伯利亚和混入30%左右的当地ANE人群血统形成的。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西伯利亚都是以类印第安人血统为主,直到后来东亚EA人群第二次北上。
本来南亚次大陆古人属于南支EE人群,后来第一批西欧亚人入侵,混血形成古南欧亚人ASE(Ancient South Eurasian),ASE在现代印度土著中较为高频。早期中南半岛的土著属于南支EE和ASE人群的混血,安达曼人也是这种类型,1~2万年前东南亚的和平古人基因也显示更接近现代安达曼人和印度土著,和现代东南亚人差距很远。
东亚成分EA分成了三个支系:EAS、EAN、EAW,EAS是现代东亚人占绝大多数的成分几乎在中国东部人的整体基因中占近100%的比例。EAS也分成两支:EAS 1,起源于黄河流域附近、EAS 2起源于长江流域附近。EAN属于东北亚成分,是第二次东亚EA人群北上西伯利亚后和少量类印第安人群混血形成的,在北极的恩加纳桑人中占100%,在亚洲北部的原住民中占大多数。EAW是一支由EAS和部分EAN混合在青藏高原演化形成。在藏族中占大多数,在羌塘人中占绝大多数。
从常染色体基因上看,东南亚人主体的基因本身就是来自东亚长江流域的EAS 2,而且很晚才从台湾和云贵高原分别南下的。东南亚的主体基因EAS 2和现代东亚人是极为接近的。不过东南亚人一般都有少量南支EE和ASE成分的基因,这点和中国南部人群差很远。EAS 2最高频的地区也不是在东南亚,而是在东亚台湾的原住民泰雅族中达到最高频,比例为100%。现代汉族本身就是黄河流域的EAS 1和长江流域的EAS 2的混合,只是在不同地区中比例不同,两种成分本身就是极为接近的。东亚和附近地区不同人群的主要常染分布图,正黄色是东亚成分EAS 1、黄褐色是东亚成分EAS 2、浅黄色是东北亚成分EAN、绿色是类大洋洲成分的南支EE和高加索成分混合形成的ASE、蓝色是高加索成分、紫色是大洋洲成分、红色是类美洲成分,不过这里没有分出西藏高频的EAW成分:
可以看出中南半岛的东南亚人本身就是东亚成分和不同程度的南亚ASE成分或大洋洲成分的混合。中南半岛除了越南人外,其他中南半岛人,例如泰国人、柬埔寨人、缅甸人都有极为高频的绿色南亚ASE成分,这点就和东亚几乎所有族群都不同。所以从常染色体基因上东南亚/马来人种的定义是东亚成分EAS 1或EAS 2为主的人群混入相对较多的南亚ASE或大洋洲人群基因。
这里虽然没有广东汉族的基因样品,但可以根据周围人群来估计,估计是位于傣族、越南人,畲族之间,也是位于东亚人种的范围内。东南亚和巴布亚岛和东亚南部不同人群的常染色体基因,可以看出东南亚人内部基因本身就非常不一致。例如越南人、婆罗洲北部的Dusun和murut人,菲律宾北部山区的igorot人其实基因上几乎可以算做东亚人种,因为和其他东南亚人相比绿色的南亚ASE成分和紫色的大洋洲成分都极为低频:
古代东亚的两种遗传关系极为接近的东亚人群:黄河流域EAS 1人群和长江流域EAS 2人群在一万到五千年前的扩张方向:
黄河流域的EAS 1迁徙到青藏高原与少量东北亚EAN人群混合在青藏高原演化成藏族,长江流域的EAS 2人群分别在台湾和云贵高原大规模南下到东南亚,与少量中南半岛的类印度南亚人种ASE混血或与少量岛屿的类大洋洲人种混血,演化形成现代东南亚人。在五千年后黄河流域的EAS 1和长江流域的EAS 2重新混合在一起形成现代汉族,只是两种成分的比例在南北人群中比例不同。
如果把常染色体的内部分化程度降低,可以看出东亚的EAS 1和EAS 2合并成黄色的东亚成分,中南半岛的东南亚人有部分高加索和类大洋洲成分,除了越南京族这两种成分比例都很低:
在世界不同人群的分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