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专项能力素养测评的重要性(海韵教育官方解读)
出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
主编:史宁中、曹一鸣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数感
小学阶段“数与运算”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直观认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
根据《2022年版课标》,小学阶段的数感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例如:体验用数字符号表示某种物体“多少”的意义;体验数字“0”和“1”的特殊意义;理解计数时应该依据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理解数数的顺序和方法不会改变结果,但好的数数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且不容易出错;体验不同数位上的数字具有不同的意义。理解利用数字可以描述或者安排事物的顺序;理解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类物体的多少;理解数是“没完没了”的;体验分数与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估算,作出合理判断。例如:能够利用计数单位进行估算或者比较数的大小;直观理解“出入相补”原理在计数和估算中的作用与意义;用不同的方法产生一个“大数”;直观理解圆周率π是圆周长与直径之比, 知道π是一个确定的数,3.14只是它的一个近似值。
3.能初步体会事物背后简单的规律,能用数表达这样的规律。例如:能够利用天平、线段等具体模型感悟数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利用模型直观感知数运算的规律, 为形成推理意识提供感性经验;能在具体情况下用数字表达事物的数量规律;能根据给定的例子发现和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
数概念是所有数学概念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数感对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都十分重要。在数感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发展数学直觉。
数感的核心成分是对数最关系的感悟与理解。一方面,学生在处理各种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数感;另一方面,建立数感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数量关系主要包括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习数的运算有助于数感的进一步发展。数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运算,通过各种运算可以由已知数得到其他数,可以建立不同数之间的联系,可以表达数的规律,可以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学习运算,学生才可以不断地拓展数的意义,理解数量关系,发展数感。
数感与估算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强调估算的原因:一是与数学应用有关, 毕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是估算而不是精确计算。估算可以使数字与真实生活情境联结起来,不至于使数字失去意义,借助估算还能判断数值在情境中需要的精确程度。二是源自对数感的重视。事实上,估算涉及对数字大小的理解能力、对小数与分数系统的理解能力,以及修正调整数字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均包含在数感的几项特征中。因此, 数感是培养良好估算能力的基础,而估算活动又可以促进数感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心算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数感。在心算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察看题目中的数字,考虑数字的意义,了解运算中某一部分的改变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因此, 这种心算需要理解数的表示,进而深化对数概念的理解,这是一种培养数感和估算技能的有效途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心算与估算及数感之间的相关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