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

过了腊八以后,年也越来越近了。一提到过年,还没买年货的人们,现在可以着手准备起来了。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相比,可能很多人并不能返乡团圆,因此自己亲手置办年节物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农历的十二月,之所以被称为“腊月”,和过去的传统祭祀有很大关系。因为“腊”字最初的意思,就是打猎获取兽物以祭先祖。如今的“腊月”,祭祀的主题早已淡出,但人们依然需要在这个月,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好准备。

那么,在过去,古代的皇帝又是怎么过年的呢?对于极为重视春节的清朝皇帝来说,过年不仅要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还需要进行一些重要的外事交流。那么,这些曾经居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过年也放假吗?皇帝过年吃饺子吗?皇帝吃的饺子,又是什么馅儿呢?对于这些疑问,在《热闹中国节》一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以下内容节选自“了不起的故宫”系列之《热闹中国节》,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1)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之《热闹中国节》,有鱼童书著绘,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原文作者丨有鱼童书

摘编丨安也

过新年,皇帝放假吗?

在中国北方人的传统里,腊月二十三叫“小年”(南方人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意思是过年从这一天正式开始了。宫里那个爱工作的皇帝放假吗?

当然,皇帝也会放假,那皇帝从哪一天开始放假呢?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2)

紫禁城

原来,在过小年之前,官员们会选一个吉利的日子,为皇帝举办一个特别的放假仪式——“封宝”。到了“封宝”仪式这天,人们在交泰殿点上香烛,放上美酒和水果,把清洗后的代表国家权力的印玺放在黄案上。皇帝高高兴兴地来到交泰殿,拈香行礼后,这些印玺便会被封存在宝匣里面,过年期间是不允许打开的。

印玺是国家的印章,皇帝发布各项命令可都离不开它,为什么皇帝要在这一天把它们封存起来呢?原来,从这一天开始,皇宫里就进入新年状态啦,皇帝这是在和天下百姓说:“我要开始放年假啦!”

不仅如此,从康熙年间开始,皇帝在除夕还要“封笔”呢!也就是说,有段时间皇帝不仅不能用他的玉玺,也不能动笔批奏章了。

如果真的有紧急的大事怎么办呢?据说乾隆年间的一个除夕,乾隆皇帝就接到前方紧急军报, 军报上请求皇帝下旨运拨军粮, 于是,乾隆口授大臣,由其代为用蓝笔批奏,皇帝不再“朱批”。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3)

万国来朝图轴(局部)。

皇帝放了假,还在上学的小皇子们可以放假吗?

清朝末年,辛苦读书一年的皇子们从“小年”这一天就不用再去上书房读书了。但在清朝前期,皇子们还要读书,直到大年三十,老师才会早下课一小会儿。放了假的皇帝一家人,也会像现在的平常人一样,团聚在一起。皇太后要亲自制作糕点,供奉在佛堂前,以表示自己的虔诚,皇帝会和皇子们一起在庭院内点爆竹,庆贺新春。

皇帝家的除夕团圆饭怎么吃?

除夕几乎是太监宫女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早早地便要在宫里摆设好一张张桌椅,并在桌子上放上各种冷菜、热菜、糕点、水果……一切准备就绪,下午四点,在鼓乐声中,皇帝会和皇后、妃嫔们入座,皇帝一家吃团圆饭的时刻便到了!

皇帝一家人可没那么容易在一起吃饭,皇帝和皇后都有各自的膳房,他们的宴桌、餐具,样式、质地、颜色都不一样,菜品的数量也不同,平日里都是各吃各的。在清朝,只有过年时,皇帝和众多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吃上团圆饭。

因为妃嫔、皇子众多,皇帝家的“团圆饭”甚至要分为三天。除夕,皇帝和皇后妃嫔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晚上,皇帝会和自己的兄弟、儿子们吃;然后另外挑个吉利日子,陪太后太妃们吃。

除夕那天,皇帝和后妃一般在乾清宫享用团圆饭。对皇帝而言,这顿饭比“太和殿国宴”轻松得多。

皇帝吃团圆饭的时候并不是和大家围坐在一张大圆桌上。皇帝、皇后用的是一等宴桌,每人一小桌,其他妃嫔两三人一桌。皇帝的桌子是最精美的“金龙大宴桌”,上面摆满专用的金光闪闪的金制餐具,先后会摆上点心、冷菜、热菜等整整108道菜品。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4)

团圆饭

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摆上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想吃什么,就命服侍的太监取到长几上。除夕宴会的菜品有烧鹿肉、蒸鸭子等,甚至还有炒鸡蛋。有一种现在很普通的水果,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都非常喜欢,你猜猜是什么?是甜甜的西瓜!

在清朝,冬天吃西瓜可是难上加难。宫里要在夏季西瓜收获时,收集最好的西瓜籽,送到气候温暖的台湾种植,一般八月份下种,十二月成熟。西瓜成熟后,由福建官府的船队从海上运回福建,再送到皇宫里面。过年时只能送来几十个西瓜,除夕宴皇后妃嫔每人只能分到几片,真是非常稀罕!

皇后宴桌上的菜品可比皇帝要少得多,只有64 道;到了贵妃以下等级,就是两人以上拼桌,菜品越来越少;到贵人级别,只能三个人分享32 道菜。

虽然是家宴,烦琐的皇室礼仪一样也少不了。团圆饭开始时,参加宴会的皇后妃嫔们都要向皇帝行礼,某位妃嫔被赏赐茶、酒或者菜品时,都要行礼谢恩。从皇后到所有妃嫔,参加家宴都是把“妇德”放在首位的,谁也不敢真吃真喝,只是象征性地吃几口,有人回宫后,还要靠消夜果盒的蜜饯充饥。

看来,皇帝一家人口虽多,但除夕的团圆饭,却远没有我们家里老少三代的团圆饭热闹!宫里为了能显示出“团圆”,还想了个办法,叫“转宴”。就是宴会开始不久,宫女太监将宴席上的各类美食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这样一来,在形式上,也算是全家共同享用过啦!

宫里的饺子什么馅儿?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一,紫禁城里洋溢着过年的喜悦,光绪皇帝并没有和妃嫔们玩耍,而是“躲”在养心殿里吃起了饺子!他一口气吃了13个猪肉长寿菜馅儿的饺子和13个猪肉菠菜馅儿的饺子呢。

过年时皇宫有那么多好吃的,为什么皇帝们偏偏钟情于饺子呢?

原来,清代皇室贵族们从前一直生活在东北,那里的冬天冷得叫人瑟瑟发抖,这正好利于保存饺子。他们会在除夕前包好饺子,放在室外冷冻,到了除夕夜便开始煮了吃,一连吃上十几天。所以,皇宫里吃饺子,也表示不忘老祖宗的传统。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5)

吃饺子

宫里还流行吃素饺子,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由于连年浴血奋战,死伤无数。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的那年春节,下令过年吃素馅饺子,也有表示不忘祖宗、纪念发祥之地的意思。

清朝皇帝们大都严格遵守祖宗遗训,每逢大年初一就要早早起床,更衣后离开自己居住的宫殿,到乾清宫旁的昭仁殿或弘德殿吃素饺子。不过,也有说是因为清宫里有礼佛奉道的场所,所以吃素饺子。那光绪皇帝怎么吃的是肉馅饺子呢?原来清代晚期,祖宗遗训逐渐淡化,饺子馅慢慢由素馅变成肉馅啦。

皇帝要吃的饺子,御膳房可不敢马虎,等皇帝要吃的时候,既不能太烫,也不能凉了。那御膳房怎么掌握下饺子的时间呢?据说皇帝出门入门时,随侍太监都会放一挂鞭炮,御膳房根据鞭炮声音的远近掌握煮饺子的时间,皇帝到小桌前坐稳后,热乎乎的饺子恰好上桌。

皇帝不但吃的饺子味道鲜美,使用的餐桌、餐具也绝不能马虎。嘉庆皇帝吃素饺子的时候,专用的“餐桌”就是木胎描金漆的大吉宝案,宝案的四周绘有葫芦万代花纹,上面刻着“一人有庆”“万国咸宁”“甲子重新”三句吉祥语。

我们平时吃饺子会蘸醋,皇帝吃饺子,也会有作料盘,装着酱小菜、南小菜、姜汁醋,各压在一句吉祥语上。太监把饺子盛在专用的瓷碗里,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请“万岁爷用煮饽饽”。皇帝才能开始吃素馅饺子。

皇帝吃完饺子以后,小太监还会将一块红姜和一个素饺子放到一个盘里面,送到昭仁殿或弘德殿的小佛堂供起来。

然后,宫里面大大小小的佛堂里都会摆上素饺子,寓意着请佛祖保佑皇帝一家人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宫里过年喜欢吃饺子,不光皇帝喜欢,慈禧太后还会自己包饺子。到腊月底,慈禧太后便会邀请各个王府的福晋、格格们一起到宫里过年。除夕夜零点刚过,大家便一起动手包饺子。到了正月初一,慈禧太后便让御厨煮饺子,大家再一起吃。

有一年,慈禧太后特别吩咐,“宫里头每个人、每个活物,都要有一份饺子,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恩典”。于是,首领太监“嗻”的一声,赶紧传下去。很快,宫里的狗狗猫猫、慈禧最喜爱的小猴子、各宫玩赏的鸟儿都领到了饺子,以示“皇恩浩荡”啦。

皇帝会许什么新年愿望?

自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到正月初一,皇帝便会于子时来到养心殿东暖阁点燃玉烛长调烛台,将屠苏酒注入金瓯永固杯,用刻有“万年青”字样的毛笔写下吉祥的话语,有时上百字,有时几十字。写完祝福话,再喝掉屠苏酒,皇帝为新的一年祈福的仪式就结束了。这就是“开笔仪”。

那皇帝“开笔”会写一些什么样的吉利话呢?当上了皇帝还会有什么心愿呢?皇帝其实和平常人一样,也希望自己和家人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雍正皇帝在位的前六年,开笔都会写“一入新年,宫中清泰平安……宫中清吉和宁”,可是到了第八年,他生了一场大病。于是,第九年,他开笔写下了“无灾无病,此吾之愿也”这样的话。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6)

“无灾无病,此吾之愿也”

在乾隆被边疆战事困扰的十几年里,乾隆帝开笔都会写希望天下太平的祈愿。等到西北、西南的战事宣告结束,乾隆皇帝便在开笔中宣布“武成功定、休养生息”。从乾隆二十七年开始,他的开笔就成了“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这24个字一直延续了33年。

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在位的前几年,乾隆皇帝成了太上皇。嘉庆皇帝对父亲毕恭毕敬,不敢改动父亲一个字,在当皇帝期间,始终沿袭乾隆皇帝的这24个字。

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皇帝登基时,年龄都很小,小皇帝的开笔吉字都是由大臣代为拟好后,由小皇帝照抄一遍,他们并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新年祈愿。

开笔完成后,皇帝心情大好,便会高高兴兴地将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人,有些贴身服侍皇帝的太监宫女,也会得到一份。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得了这样吉利的赏赐,宫里的人在新的一年工作起来,就更卖力了。

立春为什么要“打牛”?

立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首,“立”的意思就是开始,立春意味着春天就要开始啦,如果立春那天正好是大年初一,更是大吉大利。据说古代“春节”的称呼,就来源于立春。

每年的立春,皇帝都会穿上华丽的衣服,坐在宝座之上,等待一头牛的到来。京城的官员会把一头牛和一个人带到午门面前,进献给皇帝。这头神秘的“牛”为何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呢?

原来,这头牛并不是真的牛,而是一头泥做的牛。在农业社会的古代,农民过完年的第一件事情,当然就是下田耕地啦。可春天才刚刚来到,耕牛也懒洋洋地不愿意下田干活,农民只好拍打着催它,因此立春又叫作“打春”。可是,耕牛是农民的宝贝,打坏了可怎么办?所以农民其实都只是挥着鞭子,意思一下就算啦!

皇帝一家人虽然不用耕地,但农业可是国家的根本,老百姓“打春”开工的时候,皇帝也要表示支持啊。但是,怎样才能既热闹隆重,又不会伤到用来耕地的春牛呢?

紫禁城的年味(京华物语㊴紫禁城里的年节)(7)

立春

聪明的古人会用泥做一头“春牛”,再加上一个“打春”的泥人。不过这个“泥人”可就不是“人”了,而是传说中负责耕作的“神”,叫作“芒神”。

清朝时,每到冬至,礼部官员就找来泥塑匠人,在北京一个叫“春场”的地方,制作第二年立春专用的“春牛”和“芒神”。“春牛”和“芒神”的身高,以及“芒神”手里的鞭子长度,都很有讲究。比如春牛的身高四尺,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芒神手提的鞭子长二尺四寸,象征着二十四节气。

立春的时候,官员把“春牛”和“芒神”带到午门前。官员们手中还要拿着一幅《芒神春牛图》,当听见宣礼官高叫一声“时辰到”时,文武百官便会把画和一座“春山宝座”抬到乾清宫西暖阁,请皇帝仔细观赏后,再将“春山宝座”郑重其事地抬到太和殿东暖阁,把前一年的“春山宝座”撤下来送出宫外。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皇帝还会在延庆殿设下隆重的仪仗,向神仙们行九叩迎春礼,为万民祈福。

有时候,仪式会再简单一些,“春山宝座”上的“春牛”和“芒神”不会在宫里住上一整年,而是请皇帝看一眼就拉出来游街。

在这种情况下,泥塑“春牛”的肚子里,都会事先放好稻谷、麦子、大豆、玉米等五谷杂粮。游街到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地方官会率先手持彩杖,站在春牛旁边,击鼓三次,旁边的人们就可以随便来鞭打“春牛”。这象征春耕即将开始。

哎呀!“春牛”被一点点地打碎了,肚子里的五谷杂粮溢出来了!别急,这是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的好兆头,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原文作者 | 有鱼童书

摘编 | 安也

编辑 | 王青

导语部分校对 | 刘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