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远眺赏析(残星几点雁横塞)

前言

诗人经常因为某一作品而扬名,甚至因为一首作品而得到名号。昨天的文章里,介绍了十位诗人的别号,他们是唐朝的郑鹧鸪、温八叉、赵倚楼,宋朝的梅河豚、张三影、红杏尚书、贺梅子、谢蝴蝶、张孤雁,还有明朝的袁白燕。

今天单独说一下赵倚楼。

一、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倚楼的名字叫作赵嘏gǔ,大约生活在806年--853年之间,即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

赵嘏,字承佑,原籍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年轻时,他曾经游历塞北,后来去了大诗人浙东观察使元稹那里作幕僚。

元稹去了武昌以后,赵嘏去了大书法家宣歙池观察使(兼宣州刺史)沈传师的幕府。在沈传师的手下,汇集了李景让、沈子詢、萧寘、杜牧、裴坦、卢弘止、赵嘏等名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牧和赵嘏。

五代《唐摭言 ·卷七》中,记载了杜牧称许赵嘏的故事:

紫微览赵渭南卷《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复有《赠嘏诗》曰:“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灞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今日访君还有意,三条冰雪借予看。”

紫微指杜牧,杜牧曾官中书舍人, 唐中书省又称紫微省,故名。赵渭南即赵嘏,后来担任过渭南尉。

杜牧称许的这首诗,是赵嘏七律名作《长安秋望》: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秋日登吴公台上远眺赏析(残星几点雁横塞)(1)

二、公卿门户不知处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在沈传师的帮助下,赵嘏通过了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 于是他远赴长安参加了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

大和七年,赵嘏第一次考进士名落孙山,曾经作《下第后归永乐里自题二首》,诗云:

无地无媒只一身,归来空拂满床尘。尊前尽日谁相对,唯有南山似故人。

玄发侵愁忽似翁,暖尘寒袖共东风。公卿门户不知处,立马九衢春影中。

赵嘏留寓长安多年,到处干谒没有结果,又远去岭外当了几年幕府。 北回后,曾经居住在镇江。

秋日登吴公台上远眺赏析(残星几点雁横塞)(2)

三、阳台去作不归云

据说赵嘏在这里有一个美妾,因为母亲不喜欢,所以没有带走,结果在中元节时被当时浙帅掳走。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赵嘏终于进士及第,因思念自己美妾,作了一首七绝: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中唐诗人韩翃,有妻柳氏曾被番将沙吒利抢走,后来惊动唐肃宗,诗人得以破镜重圆。

赵嘏的这首诗用了这一典故,浙帅闻听后连忙安排人把赵嘏美妾送到长安。半路上,送人的的车队遇到了刚出函谷关的赵嘏,美妾遂下车相拥而哭,悲喜交加之时竟然暴卒。

秋日登吴公台上远眺赏析(残星几点雁横塞)(3)

四、莫有群儒定是非

赵嘏在大中初年又去了长安,得到一个渭南尉的芝麻官。 赵嘏原先是有机会得到皇帝的眷顾而升官的,但是他和孟浩然犯了一个毛病,献上的诗作惹得皇帝不高兴,因此失去了机会。宋人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宣宗索赵嘏诗,其卷首有《题秦皇》诗,其略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上不悦。

大意是,皇帝是知道用武力平定六国,却没有文化不懂得治理国家。唐宣宗为什么不高兴呢?老街没有搞明白。

唐宣宗登基以后,马上把李德裕等人贬谪,同时抑制宦官,还平定了藩镇的叛乱。开始了后人称颂的"大中之治"。

赵嘏曾经有诗云:“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后来,还真在渭水之南得到了一个小官。大约唐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赵嘏卒于任上。

秋日登吴公台上远眺赏析(残星几点雁横塞)(4)

结束语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记载,施肩吾与赵嘏不和睦,因此作诗讥讽赵嘏云:“二十九人同及第,五十七只眼看花。”原来赵嘏有眼疾,在及第时已经失去一目。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前几天在江西吉安游览了白鹭洲,作七律《游庐陵白鹭洲书院》:

二水中分清浊流,缓寻白鹭绕芳洲。书声隐约云章阁,舟楫往来风月楼。

劝学先生终殉难,从戎子弟与同仇。浮沉世事波涛里,多少前贤为国忧。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77|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官场上的另类薛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