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

01

2013年何博士购买了一部由中国书店出版的《三希堂丛书书系:清彩绘全本西游记》(2008年1月1版,2009年4月3刷)。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1)

《三希堂丛书书系:清彩绘全本西游记》书影

作品画技娴熟、色彩丰富:有山石则山石嶙峋,有松槐则松槐苍劲,有云雾则云雾氤氲,有城郭则城郭耸然。园林古朴幽密,人物生动活现。如此精彩绝伦,艳丽夺目的作品能够出版,时时把玩观赏绝对是一件幸事、乐事。

然而甘瓜苦蒂,毕竟美中不足:全书300幅图虽然全部收录,但是有一幅图未找到在《西游》原著中的对应故事,并于后记中附言:

最后一幅图画,虽经诸多专家研究,也难有定论,暂且置于故事之后,还请大家见仁见智,发表意见,我们将在再版时给予调整。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2)

附录中的图像:读者朋友不妨猜一下该场景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015年由雷人策划,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彩绘本西游记》,依然采用中国书店的这种形式,将此图附录书末,并“悬赏”识者指正。

2019年,中国时代文化书局也出版了这套作品,名为《彩绘四大名著: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全书只收录299幅,这幅图直接被出版社删掉了。出版社的这种行为更是决绝,赏读者因而不能一窥全豹。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3)

《彩绘四大名著: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书影

02

300幅作品如果说多幅没有出处,那可能是绘者参阅的是同现在流行本不同的《西游记》。但是既然299幅画都有出处,说明绘者依照的文本应当是常见的百回本小说而别无其他可能。

该套图多采用中景式构图,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插图手法,由近及远的展现故事。图中远景是天空中二人脚踏祥云,无疑是两名神仙;近景为悟空举棒欲打翻波踏浪举刀迎战的魔怪。

《西游记》中用刀子与悟空对峙的妖魔并不多:混世魔王、虎先锋、黄袍怪、青狮精、辟暑大王。所以寻找这幅图的出处并不难,做排除法即可。

最早出现的用刀的妖魔就是混世魔王,行者与之争斗,空中再无别人,可以排除;虎先锋与悟空是在山中战斗,更无溪涧河流,可以排除;青狮的武器是大杆刀,图中所绘是普通的短柄钢刀,图文不符,可以排除;辟暑大王其实是最有迷惑性的了,行者擒拿时,有四木禽星相助,战斗又是发生在西洋大海。但是查其形象,与前所绘三个犀牛精的形象无一相像,故此亦可排除。那么就只剩下黄袍怪了。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4)

该套图中三个犀牛精的形象

03

在考证黄袍怪形象之前,何博士希望读者可以想象下大家比较常见的“魁星点斗”的形象,如图所示,大多都是这种青面红发的形象。《三侠五义》中对魁星的描述也十分契合人们对魁星形象的认知:

猛然红光一闪,前面落下个怪物来,头生双角,青面红发,巨口獠牙……

这形象是否与图中黄袍怪的形象相像?黄袍怪就是奎星,魁星与奎星正是一体两面的。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5)

魁星点斗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6)

日本《西游记》插图头生双角的奎木狼形象

《西游记》原文对黄袍怪(奎木狼)形象的描述:

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两边乱蓬蓬的鬓毛,却都是些胭脂染色;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鹦嘴般的鼻儿拱拱,曙星样的眼儿巴巴。两个拳头,和尚钵盂模样;一双蓝脚,悬崖榾柮枒槎。斜披着淡黄袍帐,赛过那织锦袈裟。拿的一口刀,精光耀映;眠的一块石,细润无瑕。

黄袍怪穿着打扮:

青脸红须赤发飘,黄金铠甲亮光饶。裹肚衬腰磲石带,攀胸勒甲步云绦。……一双蓝靛焦筋手,执定追魂取命刀。

图中妖魔的形象除了战袍是蓝色外,其它则与文中的描述高度相符。“青绿石色”的广泛应用是该套图用色的普遍特点,“是清代庙堂建筑壁画的痕迹”(前言),蓝色、红色同样是壁画偏爱的颜色。参考其他图画,绘者确实有把黄色画为蓝色的前科,如黄风岭八爪龙的色鳞甲。本套绘画作品中,已经被认定无疑为黄袍怪的图画形象,袍子也是蓝色的。可见绘者创作并不都是拘泥小说原文。

书中97页、99页、101页、102页都有黄袍怪出镜,面容须发、袍子、头冠与附录中妖魔形象一发无二。101页与102页黄袍怪外面虽然罩着大袍,但从其裸露出的臂甲和腿甲样式、纹路以及护心镜的纹饰可以看出与附录页中妖魔的装束是契合无误的。第99页中妖魔的武器同附录页一样也是红柄钢刀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7)

原著中描述黄袍怪被擒的情景:

那二十七宿星员,领了旨意,出了天门,各念咒语,惊动奎星。你道他在那里躲避?他原来是孙大圣大闹天宫时打怕了的神将,闪在那山涧里潜灾,被水气隐住妖云,所以不曾看见他。他听得本部星员念咒,方敢出头,随众上界。被大圣拦住天门要打,幸亏众星劝住,押见玉帝。

图文契合,远景二仙正是二十七宿,图中绘者采取了减省法,只画了两人权做代表。古典插图中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世德堂本、李评本插图这种呈现方式多如牛毛。即如本套图中黄眉怪章节,悟空被扣金铙下,五方揭谛、六丁六甲、护教伽蓝、二十八宿等图中也仅有六名出场。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8)

该套图中呈现的 悟空被困金铙情景

04

原文中黄袍怪是在天门被悟空拦住,而不是图中呈现的在“山涧里潜灾”时。其实,这种依托故事文本的绘画有一种特殊的手法:超越时空重新组织安排场景,展示具有“包孕性”的瞬间,从而节省篇幅和加剧画面的冲突性、震撼力。

德国美学家莱辛认为诗是语言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语言可以表现诗歌的历时性,图像只能展示情节瞬间的共时性。中国的这种打破时空的绘制方法使得画的空间艺术得以延展,使历时性在画作中得到“诗意性”的表达。

这种呈现手法在古典小说插图中尤为常见,因为绣像大多是有篇幅限制的,一般一回的章节只有一两幅插图,这就要求画工必须认真思考、精巧布局,从而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更多、更好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展示具有“包孕性”的瞬间。画工为了达到这种效果,经常不拘泥于原文的时空限制, 把不同人物不同时空的内容巧用分割布局,展现在同一画面中。

明清小说插图叙事的时空构成方式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一时一地、同时异地、同地异时、异时异地。——颜彦《明清小说插图叙事的时空表现图式》

新说本《西游记》的插图就擅长采用散点式的叙事风格,通过分割画面来展现交错的时空。本图的叙事手法与之不同,采用传统的中景式构图,但叙事目的是一致的:把同一人物的不同时空的表现呈现在同一个篇幅中。

该插图呈现的内容或许还受到小说后面的文本的反向指涉,将孙悟空从南天门“请到”了山涧边,提前对奎木狼举起了棒子,出现了图像游弋于文本之外的状况,属于绘图者对文本的艺术再加工。

举个相似的例子,《封神演义》中第三十六回《张桂芳奉诏西征》的绣像:图左使枪者是青龙关总兵张桂芳,使狼牙棒者是先行官风林。图右骑牛者是武成王黄飞虎,登轮者是哪吒。画面显示的是黄飞虎与哪吒双战张桂芳与风林二将。实际上小说中黄飞虎与张桂芳等交战在先,失利后姜子牙高挂免战牌,计无所出之时,哪吒奉师命下山先战败风林,风林败归后,哪吒又与张桂芳交战。插图中是把三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糅合在了一起。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9)

《张桂芳奉诏西征》插图

上海美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孙悟空“提前”戴上了紧箍,穿上了虎皮裙,也是受小说文本的反向指涉。悟空这一经典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人们在文本接受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悟空才会以这种装扮提前“亮相”。而世德堂本、阳至和本、杨闽斋本悟空战混世魔王时手里的金箍棒,同样是这种原因提前出场(此事发生在悟空龙宫取宝之前)。

西游记的九幅插图(清朝人画的西游记插图现代人不认识)(10)

世德堂本《西游记》悟空战混世魔王 手中的金箍棒提前亮相

小结:

该图描绘的场景正是悟空擒拿黄袍怪的场景,图像表达并没有拘泥于文本:或者是出于对文本“历时性”的诗意呈现,或者是受到后面文本的指涉影响,图片将悟空擒怪的场景由南天门“搬”到了山涧,属于绘者的艺术加工,并不能以图文不符来否定图像展示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