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

写在前面

妙玉是修佛之人,然而“云空未必空”。前面她对刘姥姥的态度也说明她的修行,甚至还不如宝玉,为何?因为她缺少悲悯之心。而悲悯之心,是成佛的必须。

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1)

佛家说要普渡众生,我们没有细心地去理解,以为普渡众生就是去“救终生”,所以我们不能成佛。普渡众生的前提,就是把自己也当作众生。“不二法门”,佛家讲得不二,就是不要有分别之心,如果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一样的人物,而把众生当作苦难对象,需要去救助,我觉得这就犯了佛家的“不二”之说。

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2)

在《坛经》里也有描述,六祖慧能在继承弘忍法师的衣钵前,就做出偈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跟当时他的竞争对手神秀所做的偈句针锋相对: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神秀所认为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时刻要跟这个尘世外界所隔开,千万不能让它染上尘世的烦恼,要时刻擦拭;而慧能所认为的呢?心本尘世当中,毋须时刻擦拭。如果我们的心远离尘世修行,就无法包容“灰尘”烦恼,因此也就无法包容现实世界。只要自己“干净”,而世人依旧是世人。而佛家要做到的是什么?接受终生,解除他们的烦恼。但要接受终生,就要接受他们的烦恼。他们的烦恼就是我的烦恼,他们就是我们,这才是大悲悯。

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3)

妙玉的境界

妙玉不能接受姥姥的“粗鄙”,甚至把她用过的杯子要扔掉。如果是她自己用过的,即使砸碎了也断不会给别人用。妙玉名为出家人,但依旧对宝玉是有爱慕之心的,这点从宝玉过生日时能看出端倪。

宝玉发现砚台下压着一张纸:

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4)

晴雯忙启砚拿了出来,却是一张字帖儿,递与宝玉看时,原来是一张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出家人本不会特意祝贺某某人的生辰,尤其是还用到“粉”笺子,可见妙玉的少女之心此刻是微微漾动了的。而通过宝玉与岫烟的对话,岫烟所说:

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称为“畸人”。……畸人者,他自称畸零之人,你谦称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

可见妙玉不仅时刻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而且还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回应而或喜或怒。

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5)

但妙玉却是才华极高的,虽然文中描写不多,但中秋之夜,诗社联诗,当黛玉和湘云联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的警句,不知如何往下接时,妙玉现身,不仅联出“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这样的佳句而且还将湘、黛凄楚之句翻转过来,足见妙玉才华绝不在湘、黛之下。通过岫烟和王夫人对妙玉的评价也能看出,妙玉在才华和佛法上的造诣也是极高的。

写在最后

但有才华并不一定就适合研究佛法,而懂佛法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参透红尘而顿悟。妙玉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华极高,却无法或者说不愿顿悟。

红楼梦谈谈对妙玉的看法(浅谈红楼梦里妙玉)(6)

她的境界,甚至连神秀所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做不到了。那离她成佛的路,恐怕还远得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