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相记真的存在(拾相记静修1000小时)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6万分钟的静修,也就是第一个1000小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拾相记真的存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拾相记真的存在(拾相记静修1000小时)

拾相记真的存在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6万分钟的静修,也就是第一个1000小时。

时间跨度: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约2年零9个月。

打坐静修其实就是内观,用意识去感受身体和念头,从而获得超我的觉知力。我每天打坐后会有记录时长的习惯,同时也记录下一些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了意识层面、心理层面以及一些哲学领域的信息,我分别整理后写进我的《无理书》中,以便后人查阅。

过去曾有人说,当一件事做完1万小时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我现在只完成了十分之一,我打算每完成一千个小时的静修便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来,这是第一篇。

其实在2007年或更早的时期,我便知道人可以通过打坐静修来获得意识上的超脱,也许是前世记忆,也可能是接触过什么,但我没有印象,那时我并没有正确的静修方法,只知道打坐姿势以及打坐时大脑应该放空,连观呼吸也不懂,至于有什么作用也不清楚,那时候没坚持多久就放弃了。

后来在2018年的时候看了一本书,那本书叫《正念的奇迹》,看完那本书之后我如梦方醒,觉得这是我想追求的境界——活在当下,我几乎不作任何考虑便决定开始禅修,现在这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静修之初:呼吸

刚开始静修时,我从每天早晚各5分钟开始,从那时候起我才在真正意义学会了“呼吸”,因为通过观察,我发现我呼吸时很喜欢憋气,那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时常紧张养成的习惯,呼吸不顺畅造成我的情绪更加容易紧张,情绪紧张就会造成全身筋络紧绷,血气不通畅、内分泌纷乱,容易引发肥胖和各种疾病。

在学会调息之后,我又遇到第二个呼吸问题,就是深呼吸多次后经常感到肺部难受,后来网上查找了资料,才知道深呼吸次数不能过多,且呼吸时要用腹部肌肉,不能用肺部肌肉,在调整之后便不再有肺部难受的感觉了。

我过去的呼吸还会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用嘴巴呼吸,特别是睡觉的时候,后来我发现多数人会这样,长期这样做会造成慢性咽炎,因为嘴巴不会过滤空气杂质。

呼吸时,要缓慢和深长,这样在打坐时观呼吸能感受到安祥和愉悦感。过去有人教我吸气数三下,吐气数三下,在深呼吸时:吸气数7下,闭气数4下,呼气数8下,经过多次练习之后,这种呼吸法便会成为习惯。

静修之初:思绪

修行者遇到的几乎是终身的大难题就是:思绪。

当时我有一个误区,就是要让大脑什么都不想,要让它活在当下,只关注当下的呼吸就好。

我在刚开始每天以5-10分钟练习的时候,还没觉得让大脑安住在当下是件难事,但随着修行时间增长和次数增加,发现大脑的思绪简直是川流不息,一念未息另一念又起,接着就是各种评判、情绪、身体反应一并叠加发生,有时候一坐下来反而累得要命。

而有的时候心却很平静,打坐时心情平静、愉悦且舒适,一坐下来精神很好,这时候就很容易起“贪念”,总以为自己现在进步了,能掌控思绪了,于是在下一次打坐时总期望能像上次那样,结果“不听话的大脑”又再次陷入思绪不断的洪流中,这时候另一个评判的自我便会试图压制这些念头并掌控大脑,这时候情绪会起负面变化,另一方面则会质疑自己,甚至会“指导”自己思绪的走向,于是新的思绪开始与老的思绪进行斗争,毫无疑问,反作用力让大脑陷入比正常状态更加纷乱的战斗中。

那时候我对这些念头感到困惑,甚至一度感到恐惧,后来又看了一些书,书上大致说这些是正常现象,不必理会它们。虽如此,但仍不得要领。持续几个月后,偶然发现了我称之为“当下意识”的感受(其实就是正念),对正念意识形态的认知让我又再次成功地安住于当下,减少对思绪洪流的评判和对抗,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多次练习之后我认同了大脑的思绪,观察并感受它的存在,从此以后,我才从真正意义上学会自我觉察,我观察到了大脑平时的工作方式、习惯以及会产生的情绪反应,我了解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内在的深层恐惧和各种心理特征,我渐渐地接受这样的自我,后来我又观察到人的行为由潜意识主导,显意识只是傀儡而已,我又开始与潜意识“沟通”,弄懂自己日常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如佛陀所说,世间一切唯心所现。在不断对自己的观察了解之后,我过去的恐惧在逐渐减少,我对人的态度变得温和,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工作压力也不再像过去一样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了。

内观时,我们不改造、不抗拒、不渴望、不排斥、不评判,只是觉知,觉知正在发生的一切,只是觉知和观察就好。不管是念头、情绪、感受它们都是来了就走,走了又来,不断地变化。

静修之初:执着

执着是人性的一种,执着于外在的样貌、金钱、名利,或身体的舒适、内心的安宁、执善念等,均是执着。

我个人对外在的东西有追求,但从不执着,自读懂自己深层恐惧之后,对外在的东西我便不再有什么执念,得失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兴奋或痛苦。然而我发现大多数新修行者容易陷入求安宁和执善念两种执着中。

首先谈安宁,我的性格本身是偏内向,较喜欢安静,在安静的环境中我比较有安全感——其实这也是深层恐惧的一种,早期我在打坐时更加追求安静,我执着于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打坐,偶尔一点声响都会让我感到烦燥或害怕,而因此而走神,在多次修习之后我发现,心中宁静才是真正的宁静,追求外在的宁静只会让自己心神意乱而已,如果长期试图营造外部环境,那么性格只会越来越孤僻。

所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不会有清净心。

然后是关于执善念的人,执善念指的是那些总要求自己或别人保持善行的人,甚至还会站在道德至高点评判别人,因为我发现深入信奉宗教或喝了大量“鸡汤”的人会有这样过度的思想,内心容不下别人的恶行,更容不下社会某些腐败风气,这样会造成世界观变得狭隘,对自我身心很不利,如果是创业者的话对事业发展也是很不利的。善念其实还包括包容心,无疑真正内心强大而善良的人会更容易走向更高维度的修行,但缺少包容心却是修行中一个很大的障碍,也是内心不强大的表现之一,修行者当破除这个执着。

引导式催眠

在刚静修的前几个月,我有去买过一些冥想课程,一边听老师引导,一边根据引导进行想像,这种方式非常好用,对新手更加是受益良多,首先你可以选择自己冥想的主题,老师会先讲解主题,教你呼吸,并引导你进入更深度的冥想状态。

在老师的引导下你的精神比较容易集中,不容易走神,对于新手来说如果平时仅听音乐或在完全安静的情况下冥想,是很容易走神的,并且总是会花心思纠正冥想状态,或是自我评判和怀疑,那样会产生更多的念头,而老师的引导则可以帮你建立一个方向,不至于迷失。

另一个好处是自我催眠,比如感恩冥想、爱的冥想,人一旦懂得感恩就会有幸福感,对他人产生爱就会有慈悲心,长期做此类冥想会让人充满自信心和正能量,因为你会对世界充满正面希望,如此以往身边的人也会对你的态度有所不同,从而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助力。

世界怎么样,源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不是世界本身。

这些冥想音乐也有减肥冥想、减压冥想、专注力冥想、睡眠冥想等多种主题,人的自我催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平时无意中总会根据外部世界的反馈来下各种结论,并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其实这个认知过程也是自我催眠,可能正面,也可能负面,这个过程我们表面意识是不知道的。如果我们通过冥想做正向自我催眠,那么我们会相信这个世界是可爱的,而不是可怕的。

我对自我认识的提升得益于这种冥想的帮助,我现在很少失眠(以前经常失眠,最离谱的时候连着半个月睡不着),也很少发脾气,我少发脾气并不是把愤怒压着,而是化解,因为我通过冥想觉知到我愤怒的原因,那是一种来自童年的恐惧,当我直面我的恐惧之后,它们便逐渐消失,我不再与家人争吵,于是我们家变得和谐温馨;我也不再与社会上的人计较,从而回馈到更多的尊重。

囚禁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

灵魂

我朋友有灵魂出体经历,我看过很多相关的书籍,我对心理学、哲学和科学领域都比较有兴趣,哲学是万科之首,而我发现人的心智与科学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人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均来自于大脑,而大脑与身体相互呼应而形成各种感受和认知,而这些是否是真实的呢?人受制于大脑,而大脑之外又有谁在认知这一切呢?

当我们灵修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大脑的想法和身体的感受,如果本我是大脑,那又是谁在观察大脑的想法呢?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并非真实的自我,之前在书上看到一段很恰当的比喻,说一辆马车为什么会跑?是因为有马在前面拉,大家都认为马决定车的走向,而事实上大部分人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马夫,马夫是赶马的人,是他决定着马车的走向吗?还不是,还有一个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人:坐在马车上的主人。

马车上的主人才是决定这辆马车走向的人,主人决定去哪里,马夫才驱马前进,马的走向事实上由后面的主人决定的,这位“主人”就是:灵魂,“马夫”是大脑潜意识,“马”是大脑显意识,“车”是身体。

大部分人只知道“马”而不知“马夫”,而以目前人类的科学知识来看,还不能证实“主人”的存在,因为灵魂不是目前科学可观测的范畴,而我们又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因为它是真正的“我”,所以看不到自己,但它可以看到“马”与“马夫”,所以我们总以为“马”与“马夫”是真正的“我”,而其实不是,灵魂才是主人。

内观

每个静修的人所采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事实上有关于它的名词也很多,诸如:瑜伽、打坐、禅修、冥想、静修、灵修等等,所采用的法门和花样也很多,有的以宗教形式进行,有的观呼吸、观念头、观身体(内观),有的听冥想音乐、引导式催眠,有的当作健身一样静静地坐着……我个人则是以内观为主,那是由于我对心理学和精神意识方面研究的喜好,从提高自我精神层次的方向去体悟。

大部分人任由“马”狂奔,或是任由“马夫”决定其方向,当通过静修不断安住在当下内观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意识的行径,我们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身体是如何反应的,大脑又是如何做出决定的,我们的心会慢慢变得成熟和柔韧,从而达到处事不惊、临危不乱的境界。当了解自己的心性之后,也能洞察到别人的心性,因为心性同源,我们更能为他人着想,从而获得爱的能量。

想要获得更高维度的修行,是需要有爱的,爱可以让自己的心不受荆棘刺伤,这种爱是没有私心的,而是没有目标对象的,是一种慈悲心。世间一切源于己,你对人有爱,人们也会对你有爱。有爱得先懂得感恩,懂得理解他人,了解自我。

让自我灵魂自由,让“主人”真正决定马车的走向,这些修行也只是初级阶段。

在练习过程中,短期内感受到自己在进步,但同时也会退步,这是很正常的波动现象,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是如此,而放长期看则是走向进步的,当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在同一个水平内波动,会感到自己这段时间没有进步,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在这个过程中觉得无聊而放弃,在走过一个平台期之后,又会开始突破,在这期间如果突破内在障碍,则又有质的飞跃。

每个人的障碍都不一样,我遇到的障碍是自我评判,我会不断地评判自己是不是走神,评判自己的情绪,然而这些评判其实也是心性的一种,应该属于被观察者,而不是观察者,如果把评判变成观察者,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情绪反应而再次掉入思维漩涡里面去。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静修的目的是放松和观察,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状态而增加更多的烦恼。渐渐地你就能够感受到愉悦感,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其内在都是宁静而愉悦的——当然,我目前还没有做到。

由于我对于心理学的爱好,内观时会琢磨内在状态,并试图去解释和理解一些东西,但有个朋友跟我说,灵性的修行不能单纯用理智去分析,他跟我说,许多心理学家就是这样把自己给搞疯掉的,应该顺其自然去悟。他说的对,许多事情并不能用逻辑去解释,越解释就会有越多的疑问,自己去解释自己,只会陷入猫抓尾巴一样的死循环中,人类科学的进步也许不能仅仅用现有的知识逻辑去论证,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摆脱数学公式的逻辑推理才能有更大的突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被观察者会受观察者的影响而改变其形态。

因此,内观时,切忌再用自己的思维去评判自己内在,一旦评判发生,则本貌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交流

为了学习静修方面的要点,我去请教一位打坐多年的朋友,后来他就建了一个群,我在群里又结识了其它一些朋友,偶然中获悉潮州淡浮院有《寻找自己》的静修课程,每月都会举办一次,我就立刻报名参加了,课程是三天两夜自愿捐赠的方式,课程期间禁语禁交流,共10坐,每坐约60分钟,课程内容就是观呼吸,十分简单,但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地方很美也很幽静,我经常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想事情,至今一晃也两年多过去了,每次去那里静修都能有新的领悟,对那里也有了一种深刻的感情。

2019年是我与同修交流最多的时候,偶尔我们会去聚会交流,相互推荐书籍,那时我还做了个心理学相关的项目,2018-2019年间是我对心理学、哲学、佛学深入研究最多的时候(至今),是内在修行的一次巨大升华。

病痛与减肥

2016年我被查出得了慢性肾炎,可能是过去因为经常熬夜、饮食不注意等原因造成的,一直吃激素药(强的松)一直吃到2018年9月才决定放弃不吃了,这两年多的激素让我身体状况直线下滑,体重增加,皮肤越来越黑,而且整个脸长满了痘痘(有个时间段一天可以长出十几颗巨痘),又是满月脸又是驼背,心脏也时常无故心悸,再加上劲椎、胸椎、腰椎又不好,那时候的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称之为恐怖也不为过。

后来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样人生就全完了,于是我决定养生,除了吃朋友介绍给我的配方药(中药)之外,我开始每周两次的轻断食、健身、打坐、游泳,早睡早起,不再吃夜宵,早餐坚持喝牛奶,也减少吃油腻食物,自此8个月以后,我体重减少了20多斤,痘痘也没了,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肾炎方面的指标已止住不再增长)。

那时候时常有做一种冥想,就是通过冥想语音引导来想像自己未来是什么样的样貌,与自己未来的样子合二为一,渐渐让大脑相信这个信念,从而在行动上有更强烈的动力。其实对于很多病痛和肥胖者来说,熬不过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并非外在的各种节食或吃药,因为心理状况决定了你的行动,一个有心做事和无心做事的人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是外在条件一样。

当下

在这第1000小时的静修里,我对自我认知有了大幅地提升,同时对他人的认知也更透彻,因为人人都有良知,只是被小我蒙蔽了而已,而许多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处在未觉醒的状态,所以人们的行为也就没什么难理解的了。

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完全专注于当下,总是会走神,但对内在的评判相对是减少了,对未来的恐惧焦虑和对过去的执念也减少了,情绪对我的干扰也日益减少,已经不再会将自己的情绪当成客观存在的事实,当情绪被观察之后,它就会逐渐消失。

过去初学时我反而能偶尔关注当下,我感受到那就是我小时候熟悉的感觉,没有对未来的焦虑,也没有对过去的遗憾,对当下是那么的真实,但后来似乎又不能拉回到当下了,大脑一如既往地冒出各种念头和情绪,以及对未来的想像,当然,我也不再排斥它们,而是如实地观察它们。

这第1000小时的记录就先写到这吧,再过两三年后就迎来第2000小时,到时候又有什么样的感悟和体验呢?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