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

“没有一家科技公司能抵挡消费金融的诱惑。”

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期,没受到多大影响,而关于中国大妈与美国大妈的故事却在社交平台上流行了起来。

超前消费与高储蓄孰对孰错,至今没有答案。但是,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被冠之消费金融的模式逐渐铺开。而这种模式也是“舶来品”:

2005年11月,美国PROSPER将这一思想进一步提炼和创新,创办了PROSPER网络小额贷款平台,让资金富余者通过PROSPER向需要借款的人提供贷款,并收取一定利息。从2006年2月上线到2009年1月29日,经由PROSPER的借贷金额共计约合12.5亿人民币,超过3个月的逾期还款率仅为2.83%。2010年4月16日,美国PROSPER宣布已完成了1470万美元的第四轮融资。至此,PROSPER的总融资金额已达到5770万美元。

PROSPER在本土的主要竞争对手LENDING CLUB也再融资2450万美元。至此,LENDING CLUB在前三轮融资共所获注资总额也已达5270万美元。除了PROSPER,2005年3月在英国伦敦开始运营一家名为ZOPA的网站同样是目前最热门的P2P网络金融平台之一。

这些网络P2P金融平台的成功让P2P金融真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和发展。

——来自百度百科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种模式在国内借助互联网迅速发展了起来: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1)

P2P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传统中,我们身边的借贷关系相对还是简单的:1、信用卡;2、银行借贷;3、民间借贷;4、熟人借贷,其中一般而言,熟人借贷是我们生活解决资金紧张最为常用的途径。银行借贷利息较少,但是需要相当价值的抵押物,也不一定能借贷成功,最后信用卡与民间借贷成为最为常见的能够解决资金问题的最常见的渠道,一度我们还没来得及入驻的房子门上,已经贴满借贷的小广告。信用卡对应个人借贷,民间借贷一般都是中小企业主为了缓解资金的压力最后不得已选择的渠道。

民间借贷,也就是俗称的高利贷,也是民间融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尤其是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有一部很有名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就有这样的情景。

直到P2P模式在国内兴起,一夜之间彷佛民间借贷都消失了,伴随的是大量的P2P公司迅速崛起,以前处于灰色地带的高利贷走到阳光下,而在P2P江湖盛行着“造富”的神话,其中一家公司更是将“富”炫出了事情:e租宝紧接着暴雷,涉及非法集资500多亿。

P2P市场就像是被点燃的引信,一个个雷接连引爆,而南方某城市成为重灾区。与此同时,一家家被冠上正规军的P2P企业却一家家到海外上市,伴随着监管政策接连出台,而国内上市的公司就没有那么幸运: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2)

这轮上市潮,高峰时是趣店的上市,2017年趣店上市,是国内第三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发行价24美元,开盘大涨43%,得益于背后的金主,最高市值,一度冲到了近117亿美元(距离趣店创始人成立趣店只有短短三年,由此可见造富的速度)。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3)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4)

火热的市场,加速了对于财富追踪的疯狂,而市场上的韭菜是有限的,成年人面对“唾手可得”的钱还能保持理性,质疑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没有经历社会改造的校园则成了潜在的“处女地”,我想即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资本家也没想到过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学生也可以成为韭菜,但是为了财富,谁在乎“校园贷”盛行背后的代价: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2016年4月7日,又曝出福建大四学生余某飞,自创青鸟创联的金融服务公司,骗取同学身份信息,在8家网贷平台上贷款。涉及19名学生,总金额70余万元。

2016年6月12日,"裸条"借贷现大学生群体:不还钱被威胁公布裸照。裸条即女大学生用裸照获得贷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2016年8月10日,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吉林一高校校学生梁某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导致学生巨额钱财被骗。

2017年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

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

2017年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因欠下“校园贷”4000元,一年时间滚到50余万元。

2017年9月7日,华商报报道,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

2018年5月17日,西安大学生小森(化名)走出宾馆赴河北找工作,在保定市政府附近一个废品收购站服毒自杀。正当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时,小森留下的电话却每天接到大量来自网贷平台的催款电话,小森借款均为分期贷,每期还款数百到一两千不等,其中有一笔总额为9000余元。

2019年8月31日,刚刚从南京一所著名的211大学毕业2个月的阳光大男孩小许(化名),原本风华正茂,却不幸坠亡,只留下一份遗书和留给亲人无尽的悲伤。9月2日,陷入悲痛中的爷爷奶奶还在收到贷款平台的催收电话。小许从青草贷借了3000元本金,至收到电话时有一天逾期。蓝猫金融则称小许在其平台一共有两次贷款,后一次是1100元,目前尚欠505元。

一系列悲剧的发生,促使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但是,各种“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租房贷”、“培训贷”等等。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5)

如果贷款背后的人能够具备偿还能力还不算一件多大的事情,事实上能够网贷的大部分用户基本都是年轻人,面对充满诱惑的线上购物,一时冲动提前消费,而这些钱不是没有成本的,高额的利息伴随着这些年轻人的未来。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6)

公开的利息,甚至更高

野蛮生长的杂牌军只能通过暴力催债的方式追回高额的回报,但是正规军却可以通过信用背书来轻松获得高额的回报,别忘了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谁敢因为一笔钱,而丢掉充满想象的未来?

从负债到拥有存款的转变(当年轻人的口袋里只剩下)(7)

这个故事,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但是年轻人的口袋里真的只剩下“贷款”了,那么未来,消费靠什么支撑?别忘了,房子与生活是更大的一座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