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笔砚资真性(万古犹存斧凿痕)

□杨新元

我走进龙游石窟,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不解之谜的地方。

虽然除了石柱和石壁,这空旷的洞穴内几乎没有其他东西。但是,面对这巨大的布满有规律斧凿痕的洞穴,我仍然对古人能开凿这么多巨大的洞穴感到不可思议。

这个地方,我曾在上世纪1996年代来过。

那时,小南海风景区刚成立不久,这些洞穴刚刚开发出7个。陪同我们参观的本村农民说,这些洞原先都注满了水。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看到经常有人在洞口钓鱼。他自己也曾在洞口钓到十几重的大鱼。但是,奇怪的是,当抽水机抽了十七个日夜,把水都抽干时,洞内却不见一条鱼。那位农民不解的神情,至今还留在我脑海里。

此刻,阳光从龙游石窟的洞顶呈扇形往下倾泻,抵达洞底赭红色的地面时,形成了一道巨型光柱,与石窟内两根巨型石柱一起,撑起了一个梦幻般的洞天。

洞顶洞壁上,一道道精美绝伦的斧凿痕,充盈着我的整个视野,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手抚石壁慢慢往洞底走,洞壁上流淌着涓涓细流,这种让整个洞穴充满着潮湿感觉的水流,千百年来沿着石壁的纹路无声地流着,无休无止。

何妨笔砚资真性(万古犹存斧凿痕)(1)

“真正的秘密永远无法言说,仿佛那些神秘的洞穴。”这是一个诗人在参观龙游石窟后的感言。时隔二十六年,我旧地重游,这里还是疑点重重。藏宝说,屯兵说,宫殿说、采石说、藏兵说、穴居说、道教福地、外星人遗址……人们争论不休,却没有定论。

我觉得没有定论也很好,让洞穴增加了神秘感,为龙游的旅游业增加点知名度……

其实,无法解开龙游石窟的秘密,也不是奇怪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极其有限的。

虽然,我们人类在二万年前走出森林,在一万年前开始种植小麦,从狩猎走向定居,从散乱汇聚成都市 。但是,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人类仍是渺小的存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目前只有整个自然界的百分之五。因此,在生物、植物、土壤、海洋、山脉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未知。我们只能用生命的无尽畅想,去回答对生命神奇的赞美和对时空交错的感叹。

中国是龙的传人。所以,古代皇帝穿的衣服就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 。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我们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在我们浙江的西部山区,有两个地方是以龙为名的。一个是丽水的龙泉,盛产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还有许多有关龙的传说。一个就是衢州的龙游,一个有着神秘石窟的地方。我相信,这个地方,一定与以“龙”为图腾的中华古老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记载,在古代春秋时期,这里是姑蔑国。它附属古越国。《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南至睛名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工,西至于姑蔑。”姑蔑国与兰溪、遂昌、江西玉山等地相邻。楚灭越后,其境内的姑蔑族也逐渐融入汉族。

三千多年前的姑蔑国先民,在这片很可能有神龙游过的土地上刀耕火种,创造并延续着灿烂文明,“儒风甲于一郡”。

那是1992年的一天,距今已是整整30年了。就是那年陪我参观龙游石窟的村民,那时还是一个孩子,正在深水潭边钓鱼。这个水潭,是这座山上众多水潭中的一个,深不见底,有大鱼,当地人称之“无底塘”。

他看到几个人抬着水泵来到水潭边抽水,隆隆的水泵声整整响了十七个日日夜夜,终于,深水潭见底了。奇怪得是,洞内既没有一条鱼,也没有传说中的玉石之类的宝贝。只有一尊石像,一尊戴头盔、穿铠甲的将军像。将军正襟危坐,双手向下,按着一把宝剑。样子十分威武。记得我1996年去看石窟时,当地村民还把石像供奉在二号洞的一个角落里。石像前摆着蜡烛香火。

然而,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一个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人文景观展现在世人人面前。一座又一座气势恢宏的地下石窟横空出世,其布局、开凿、采光、承重等工艺,就连现代工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与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有异工同曲之妙。

而更奇怪的是,除了南宋张正道的《翠光岩》中有一句“千年尽露波涛色,万古犹存斧凿痕”,是对龙游石窟最早的记录,历代龙游县志都未有提及石窟。难怪有人认为龙游石窟是外星人的遗址。不然,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在这座山上,隐藏着这么多的巨大洞穴呢?

我第一次观龙游石窟,是上世纪1996年。那时,我尚年轻。在洞穴内爬上爬下,一点不感到累,有的是对这个石窟群的新鲜感。时隔26年,当我重新踏上这片土地时,我已退休了。如果不是老朋友、光明日报浙江记者站站长Y的邀请,我不会重访旧地。

二十多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然而,这二十多年里,龙游石窟的景区建设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初期的那种简陋、粗卑的样子,已被成熟、规范而取代。

何妨笔砚资真性(万古犹存斧凿痕)(2)

即使是洞穴内,也搞得美轮美奂。那两根石柱上,雕刻了盤龙飞舞,岩壁上,还雕刻着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特别是洞内有灯光,带着梦幻般的色彩,把我们带入童话般的境地。

在这二十多年里,有多少像我这样的游客,来观瞻这些先人留给我们的巨大洞穴?人想已经数不清了。面对这些巨大的洞穴,他们除了震撼、惊奇、感叹之外,会不会像我一样,对这古人留给我们的人文景观保持深深地热爱呢?我想,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毕竟,我们都是这些洞穴内匆匆的过客。

走出岩洞,站在标有“观神窟”的走廊前远眺,只见夕阳已挂在西边。暮色即将笼罩大地。此刻,我身边的古岩洞更显得深沉古朴。

突然,我灵光一闪:龙游石窟的横空出世,会不会是大自然或某个更高智慧的宇宙人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呢?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崇拜的时代,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龙游石窟横空出世的意义。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