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的是谁(鲁智深大闹的野猪林)

欧亚野猪有着千百万年生存历史,是所有陆地哺乳动物中地理分布最广泛的物种之一,目前在我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

也正是因为近年来的有效保护,在四川、湖南、安徽、河南等山区,野猪竟然泛滥成灾。时有媒体报道野猪下山祸害农田或伤人的事件。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的是谁(鲁智深大闹的野猪林)(1)

而在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住户在森林边缘饲养的家猪,偷偷与山上的野猪结缘交配,繁育出“二代”野猪,俗称“森林猪”,被公认为“绿色食品”,尽管价格不菲,仍是供不应求。

啰嗦这么多有关野猪的事,似乎有点跑题。实际本篇要说的是近千年前北宋时期的“野猪林”。

前面几句,是说明野猪是一直与人类共存的动物,因为野猪多,古代才会有野猪林。

看过古典名著《水浒传》和相关影视剧的人,没有谁不知道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的,更会知晓他为解救林冲曾经“大闹”过的野猪林。

《水浒传》小说中的情节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美貌妻子遭高衙内骚扰,他则遭高衙内干爹奸臣高俅设计陷害,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高俅又差心腹陆谦,贿赂公差董超、薛霸,安排他俩在路上寻机弄死林冲。

林冲师兄鲁智深闻知此讯,一路上暗中跟踪保护。正当董超、薛霸在野猪林要对林冲下毒手时,鲁智深从天而降,危难时刻救了林冲性命。

由此,野猪林在读者心中成了林冲、鲁智深两条好汉结下生死之交的地域符号。

而以《野猪林》为名的京剧,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剧目。

按水浒小说描述,野猪林“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的去处。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

“野猪林”如何险恶?书中只有简要形容:

“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文艺作品不是史书。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的是谁(鲁智深大闹的野猪林)(2)

但许多细心人发现,书中的许多地名并作者虚构。大到汴梁、大名府、沧州;小到梁山泊的寥儿洼、二龙山、景阳冈、祝家庄。

包括鲁智深大闹的“野猪林”也都确实存在。

施耐庵老先生虚实结合的春秋笔法,为后世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多年前,电视剧《水浒传》热播时,曾有研究人员专门探索过书中这片“野猪林”的具体地点和它的历史变迁。

2011年9月,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市所属的莘县举行。专家学者对野猪林、十字坡的遗址进行了研讨。

有学者说,小说中写的野猪林,处在从东京至沧州这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官道----汴沧道上。押解林冲去沧州,野猪林是必经之路。

野猪林的具体地点,则位于今山东莘县观城镇朱庙村。

北宋时期,观城一带虽然没有悬崖峭壁的石山峻岭,却遍布土岗起伏的丘陵,地表植被十分好。特别是茂密的森林内,栖息有大量野兽,更有成群野猪出没,很多行人在此丧生。

据《观城县志》载,野猪林村东是徒骇河,村西是马颊河。这两条河都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疏通治理的较大的河流。村北有三沟(于沟、王沟、马沟),村南有三庙(红庙、朱庙、双庙),地形较为复杂。

后来有猎户为狩猎方便,在野猪林中造屋居住,繁衍成村,遂称其为“野猪林村”。林名也从此变为村名,并被记入县志。

北宋建立后,莘县、朝城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观城县属河北东路澶州。

有学者认为,按照《水浒传》第八回所描述朝廷公差董超、薛霸押解林冲走路时间推算,他们离开东京的第五天抵达野猪林。当时天气酷热热,林冲因为挨了棒罚,伤口发炎。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前两天“只行得三十多里,后三天走得多些”。就按日行五十里计算,总共走了一百八十里左右。可见这野猪林就在京城东北方向一百多公里的地方。

据说目前当地还流传有歇后语说:“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还有研究人员作了周密推算,认为: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要行便行,要歇便歇,哪里敢扭他?好便骂,不好便打。两个公人不敢高声,只怕这和尚发作。行了两程,讨了一辆车子。林冲上车将息,三个跟着车子行走。” 就这样,鲁智深护送林冲走了“十七八日,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

水浒书中交代,东京“去沧州二千里有余”。林冲一共走了二十二天左右,约合每天行走百余里。因为这后十七八天,林冲是坐在车上被推着,在鲁智深“好便骂,不好便打”的监押之下,董超、薛霸这俩黑心公差,不敢不尽心尽力推车。因而走得比较快。如此分析,野猪林离京城确实不到二百里路。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的是谁(鲁智深大闹的野猪林)(3)

1992年冬天,祖籍莘县朝城南街的台湾同胞赵宪廷先生捐资,在莘县观城焦村前的野猪林遗址上立碑一通,以资纪念。

据介绍,历经元明两朝至清代,野猪林一带仍然人烟稀少,比较荒凉,林间草地常有牧童放牛。留有“东郊牧笛”的古观城八景之一。

清代,文思明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以野猪林为依托与官兵周旋。抗战时期,这里曾是爱国军民藏身的“青纱帐”。

新中国建立前后,野猪林虽然饱经战乱,但仍有一定规模。林莽丛生,树木一望无际。还大致符合小说描述的“枯曼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情景”。

1958年之前,这里曾有一个仅几户人家的小村屯,旧属观城县在坊堡管辖,后分别迁入附近的朱庙和马沟村,野猪林村自然消失。

据说大跃进年代,野猪林树木遭大量砍伐破坏,从此有名无实,成为遗址。

1996年,上海同济大学自然环境考察组,曾根据林冲行走的路线、速度,以及当时官道驿站和野猪林的距离和位置,最后断定北宋野猪林的位置就在现今莘县境内……。

如今深半米多,宽4米多的古官道印迹犹存。古老的酸枣树仍有一些,树根如古龙盘旋暴露在外。离古官道纵深五、六里路,就是林冲当年险些遇害的地方。高高的土岗还在,直径1.5米以上的古树残根很多···。

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的是谁(鲁智深大闹的野猪林)(4)

可谓“水浒故事传千古,不见当年野猪林。”

关于野猪林的具体位置,除了莘县之外,也有一些争议传说:

有人根据地理考察指出,宋代从东京到山东官道驿站没有大范围的参天林地。只有济南黄河北岸的黄花铺以北至德州有方圆百里森林,当地数代百姓称之为野猪林。所以认为水浒书中的野猪林,应当位于此地;

还有的人进一步认证说,古时德州一带称为东夷,黄河水流经此地入海,形成大面积冲积平原。逐步形成森林,林中逐渐聚集百兽,野猪尤其居多,绝对是野猪林的原型;

也有说野猪林在河北省景县的。景县城南约25公里处有一村庄“野林庄”。当地老百姓传言,野林庄原来叫野猪林。后来人们嫌其名称不雅,遂改称野林庄。

野林庄一带古时树木茂盛,由此至沧州大约120公里。与水浒书中鲁智深护送林冲的路径大体吻合;

还有山东平原的资料说,这里宋代属河北东路平原县,林冲当年发配沧州,平原县如今的西沙河林场一带林地具备“野猪林”的规模,此地或许才是古代的野猪林。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