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

1970年5月17日到7月1日,粟裕以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份率部访问刚果,访问结束后他想前往法国诺曼底登陆的遗址参观,想知道当年那个二战中西线战场的转折点是怎么样的。

随后粟裕在韩开合与法国讲解员等人一同前往诺曼底遗址观察,去到诺曼底之后粟裕向讲解员问了三个问题,让讲解员一时间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

那么粟裕将军问的是什么问题?他又为何会选择在诺曼底战场问这些问题?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1)

一、解放台湾做准备

粟裕将军这次专门前往诺曼底遗迹进行参观,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年粟裕被毛主席钦点攻台。

当时代表团里的段苏权将军告诉众人,粟裕将军一直以来都在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

那么解放台湾就自然避免不了要进行登陆作战,粟裕将军想从诺曼底战场上得到一些登陆作战的启发。

而粟裕将军也确实一直在思考怎么解放台湾,几十年过去了这也成为了粟裕将军的一块心病。

在1949年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三日之内攻克了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之后,在5月下旬的时候接到了中央军委关于解放台湾的命令。

粟裕受命主持攻台作战的战前准备以及负责相关的攻台行动计划,随后粟裕就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和台湾外围岛屿的计划当中。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2)

粟裕知道解放台湾事关重大,他曾经多次希望中央军委能够让林彪或者刘伯承元帅来担此重任,但是毛主席基于粟裕在解放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坚持让粟裕来指挥攻台作战。

此后粟裕就开始不断地关注台湾方面的情况,专注于研究解放台湾的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计划。

随后还和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以及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一同商量三军联合作战的计划,并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战前准备和作战计划。

1950年6月6日,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主席在会议上着重提到了关于解放台湾统一全国的事宜,而粟裕作为解放台湾的总指挥,在会议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以及战前准备。

粟裕认为解放台湾一定要“充分准备,确保有把握之后再行动。”

粟裕提出了要加派攻台作战的兵力以及筹备更多的渡海船只,还在6月23日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三大问题。

登陆时如何突破?渡海作战的船只运输问题,以及怎么防御敌人的反击。粟裕更是一再强调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宁愿推迟也不要急于攻台。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3)

粟裕打仗素来气魄大、有胆识,敢打大仗、硬仗、恶仗,敢打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仗。然而面对一个小小的台湾岛却十分谨慎,就连粟裕身边的工作人员对此都十分惊讶。

1949年年底,我军在金门岛战斗失利,这让粟裕对于攻台的计划部署更加谨慎,同时还对参战兵力做了比较大的调整,除了三野的主力12个军以外,还打算再调4个军担任预备队,总计65万兵力,全部投入到攻台计划当中。

然而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随即出兵台湾,并且命令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的攻台。

面对美国的侵略行径,毛主席经过我军和美军的海空军实力对比,认为现在解放台湾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好将解放台湾的计划往后推延。

毛主席远大的战略目光告诉他,美国如果成功占领朝鲜半岛,将会对我国东北重工业地区造成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战略部署,于是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4)

正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军的入侵,解放台湾的计划由于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影响,最终不得不取消,毛主席对此曾经说过:“失去了这次机会,下次就难了!”

正如伟人所料,武力解放台湾的机会在1950年之后彻底失去了,之后只能够寻求和平统一的方法。

尽管如此,但是在粟裕的心中,解放台湾是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即便是因为各项因素受挫,但是这永远都是他对于毛主席乃至全国人民的一个承诺,现在他手上有一个一直没有完成的任务。

据粟裕的儿子回忆,父亲的书房一直挂着台湾地图,经常都会看着地图入了神。

据说后来粟裕还曾问过一个学员,为什么解放军至今还没有改名字,这位学员说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粟裕听后十分高兴。

由此可见一直以来,在粟裕的心中解放台湾一刻都没有放下过。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5)

二、对于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分析

未能解放台湾让粟裕多年来意难平,所以他在法国访问期间希望能够在诺曼底战场上找到一些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并借此为解放台湾计划提供参考。

所以粟裕来到法国之后,驻法国大使黄镇曾经问过粟裕将军,第二天是去参观马奇诺防线还是去参观诺曼底战场,粟裕将军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根据段苏权将军的回忆,在北京的时候,粟裕将军就说一定要借着经过法国的机会,去诺曼底战场进行考察,他对于这一场二战西线战场转折点十分感兴趣。

1994年6月,盟军在这片战场上投入了4个集团军总计280万士兵,还调用了上万架飞机和9千多艘战舰配合作战。

坦克装甲车17万多辆奔驰在这片战场上,在49天内完成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法西斯。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6)

对此粟裕将军十分兴奋,所以在韩开合等人的陪同下,粟裕等人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赶到了诺曼底战场遗址。

一路上粟裕将军没有关注沿途的美丽景色,而是不断地询问韩开合有关于诺曼底的情况。

粟裕一行人到达诺曼底遗址之后,眼前是一片十分开阔的沙滩,地势十分平坦,而往南则是50公里的纵深。

粟裕十分高兴地来到了诺曼底纪念馆前,然后叉着腰瞩目眺望,就好像是他在亲临诺曼底前线一般。

随后粟裕就开始分析他对于诺曼底登陆战的看法,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更加讲究顺应天时。

当时盟军希望找一个春潮的黎明时分,潮水的水位恰到好处,但是想要找到一个如此良好的时机并不容易,一个月只有短短几天。

盟军原定6月5日行动,就是因为天气原因推迟了24小时,由此粟裕将军也得出了登陆作战对于天时地利的要求,更是为他在攻台计划中提了一个醒,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紧接着粟裕又说道,盟军在登陆之前在英国东南部的肯特郡发动“坚韧行动”,用疑兵之计来迷惑德军,故意在当地布置了大量的充气坦克和假人士兵,再通过间谍泄露一些情报给德军,让对方误以为盟军将会在法国北部的加莱登陆。

于是德军就在加莱地区布置了大量的防守力量,从而放松了对诺曼底地区的布防。

粟裕将军认为这一招声东击西打得十分漂亮,也是一次值得借鉴的经验。

至于诺曼底地区的作战情况,这里出于英国南部各类战斗机的作战范围,海军也能够从东西两面进行协助。

虽然这里没有优良的港口和平静的水面,但是正好可以用以迷惑德军,让对方以为不会在这里登陆,而且作战时还能够配合海空军力量。

这对于粟裕将军的登陆选址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启发点,也被粟裕将军记录在册。

最后粟裕将军还分析了关于诺曼底登陆的时间,他认为盟军选择清晨,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能见度最好,而且潮水水位合适,无论是舰船登陆还是清理障碍都十分适合。

不过真的打起仗来,实际情况还是会有所出入,这就需要指挥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了。

不过这也给了粟裕将军一个心理准备,就是要做好面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准备。

从粟裕将军的分析当中可以感受得到,粟裕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一直在为解放台湾的登陆作战做准备。

在场所有人都像是学生一样听着粟裕将军的发言,在分析完之后粟裕将军还提出了三个问题,让法国的解说员听完之后愣在了原地。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7)

三、三条问题考倒法国解说员

正当众人都在认真聆听着粟裕将军的分析时,粟裕将军突然叫来了法国的解说员,随后就向他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1. 盟军在诺曼底修建的人工港为什么能够浮起来?
  2. 水泥墩的体积有多大?它们之间的体积大小是不是都一样?

3、浮动的人工港是怎么样浮动的?

这三条问题直接把法国解说员给问懵了,解说员最多也就是对这场战斗有一些大概的了解,面对如此专业的军事问题,别说是一个小小的解说员,就算是专业的学者都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回答粟裕将军的问题。

所以这位解说员也是愣了半天,最终还是没能够说出个所以然。

粟裕将军见状直接拉起裤脚亲自下海研究,他带着众人往探头的深处走了大概有2-3里的路,然后触摸一些当年人工港的一些残余的水泥墩残骸。

随后就开始进行计量,最终得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8)

粟裕将军问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当年盟军在登陆之前,就曾建立了两个人工港帮助登陆作战。人工港主要是由内防波堤、外防波堤、通向岸边的浮动舟桥和数个浮动码头组成。

其中内防波的提长大约有9000多米,就建在距离岸边1海里的海面上。

而主要部件由146个混凝土的沉箱组成,两端直接顺延至海岸边,和提防一起形成了一个总共为5平方公里的放浪水域。

这个人工港总共可以提供7艘大型舰艇、20艘近海船、400多艘拖船和1000艘小艇。

人工港内还建设有多个舟桥通道,最长的那一条达到了800米,同时还可以根据海水的水位变化而浮动。

而且这个人工港还有一个倾斜跳板,登陆艇可以直接停靠,当登陆艇放下跳板之后,装甲车辆都可以通过舟桥直接开到海滩上。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9)

粟裕看到这里,也是十分佩服当年盟军的机械化水平,他在诺曼底战场足足参观了一整天,临走之际都还十分兴奋,更是十分高兴的说道:“真是不虚此行。”

粟裕将军在回去吃晚饭的时候,还有些意犹未尽,在餐桌对黄镇说道:“诺曼底登陆场太震撼了,看着诺曼底登陆场为数不多但似乎还散发着硝烟的实物和诺曼底登陆纪念馆里一幅幅静动不一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那场血腥的厮杀。”

粟裕战役纪念碑(粟裕探访诺曼底登陆遗址)(10)

粟裕之所以对诺曼底战场如此念念不忘,还是因为粟裕心中那一场最终的战役始终没有能够实现。对于粟裕来说,他还是十分希望能够有朝一日实施解放台湾的计划。

粟裕在1949年被任命为攻台总指挥之后,就一直都在谋划着着攻台计划,毛主席也一直都把他视作是攻打台湾的最佳人选。

只可惜后来一系列的国际形势变化,让粟裕直到去世之前都未能够实施心中的计划。

1984年,粟裕将军逝世,解放台湾最终成为了将军终生的遗憾。

结语

粟裕将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是在国外访问期间也不忘策划心中的攻台大计。

正是他们为国家做出的不懈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对于台湾,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岸的和平统一必将是时代的选择,相信不久的将来很快就能够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