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考古重大发现(杭州首次发现)

来源:余杭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周保勇

近日,记者从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了解到,其团队前不久在良渚东明山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期间,发现中国瘰(luǒ)螈(yuán)。

“这是在余杭境内首次发现该生物。在今年2月最新调整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中国瘰螈已被提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区林业水利局自然保护地与森林资源监测总站站长钟伟良说。

据了解,中国瘰螈很像一般人概念中的娃娃鱼——大鲵,只是要小得多,12-15厘米左右,全身褐黑色或黄褐色,皮肤粗糙,背脊和体侧常有棕红色或者黄色的疣粒及斑点,腹部具有橙黄色圆斑来示警掠食者不要轻举妄动。它白天常常躲在水底的岩石或者枯叶堆下,偶尔浮上水面呼吸,阴雨天则会爬到岸边草丛捕食昆虫、蚯蚓、螺类,行踪隐秘不易被发现,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见过。

杭州考古重大发现(杭州首次发现)(1)

杭州考古重大发现(杭州首次发现)(2)

图片来源:原乡生态

发现中国瘰螈的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位于良渚梦栖小镇,成员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埃克赛特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来自浙江自然博物院等多个科研机构的环保专业人员。

“我们当时是做一个鱼类调查,会在溪沟里面进行排摸,收工时无意间发现了中国瘰螈。当时看到感觉非常兴奋。”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秋说,“中国瘰螈的关注度一直比较少,所以缺乏调查和保护。这次东明山的发现,说明中国瘰螈栖息在杭州城北的山区中,为苕溪流域两栖类调查增添了一笔新记录。”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调查员陈奕宁说:“中国瘰螈是主要分布在浙北山区的一个物种,在安徽、江西两省的交界地带也有少量分布,其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喜欢植被茂密、水质清澈的山区。在杭州主城区及萧山、余杭的历史中,中国瘰螈的发现记录仅有两次,分别是清朝末年在杭州天竺山和1953年在六和塔秦望山路边。本来它可能会在更深的山里或者更隐秘的地方,那这次在离杭州市中心只有十几公里的位置发现它,也反映了周边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了解到,在这次中国瘰螈的发现地良渚东明山下,属于东苕溪流域,被划定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安全保障达标省级评估达到优秀等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