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城小编(探城工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探城小编(探城工具)(1)

冯骥才主编的《天津文化地图:热爱我求学的城市》口袋书和文化地图

探城小编(探城工具)(2)

百度地图全景地图清华大学老校门虚拟场景打卡留言截图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无论我们“宅”在家里“云游”,还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双脚丈量我们的城市,文化地图都是一个不错的“探城”工具和“品城”指南。

100多年前,国外的城市社会学家开始将地图应用于社会空间研究。在他们看来,城市不只是建筑的排列,更意味着人的互动。要了解一个城市,就需要绘制这个城市不同区间、不同人群的文化地图。人们的日常文化实践及其地图化呈现逐渐得到更多关注。文化地图不仅要描述特定地区的物质性文化资源,包括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等分布状况,也要折射特定地区的非物质性文化风貌,包括文化习俗、文化记忆、文化认同、文化价值等大体情况。近年来,文化地图不仅在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和政府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发展导向下,在地理信息服务和本地生活服务的创新融合中,日益深入寻常百姓家。

立体的信息平台

提到地图,或许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人文景区售卖的旅游地图。其实,如今地图的信息承载量,尤其是城市文化地图承载的信息量,早已远胜往昔。

制图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使本来只能容得下符号及简单描述的印刷空间,在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支撑下,成为更具包容性、拓展性和读写性的数字空间。这就为我们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全景VR等更立体和多元的方式存储、展现和更新地理标记点的信息,提供了媒介技术上的保障。

冯骥才主编的《天津文化地图:热爱我求学的城市》曾随着一些大学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一起送到新生手中。这套文化地图由一本小小的口袋书和一张地图组成,背后支撑它的是一个可以不断扩容和更新的信息平台。地图上约200个文化点位都配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查看更多图文信息。更重要的是,数据库里的图文视频可以不断更新,甚至可以把同学们以这本书为窗口“探城”和“读城”过程中创作的视频和照片也添加进来。以这样的方式,《天津文化地图》成了“活着”的地图,而地图的读者,作为这本书的真正主角,就成了文化地图的共同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