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娃和王大叔(王二孩和他的理发店)

王二孩,排行老二,由于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叫他王二孩,故久而久之乡亲们大都忘记了他的大号,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王二娃和王大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王二娃和王大叔(王二孩和他的理发店)

王二娃和王大叔

王二孩,排行老二,由于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叫他王二孩,故久而久之乡亲们大都忘记了他的大号。

王二孩从小没了母亲,父亲酗酒,小学没上完,就在村里游荡,成了无人管教的野孩子。他头上粘着草,灰头土脸,整天耷拉着鼻涕,两只袖子被鼻涕抹都铮亮。冬天穿一件露了棉花的破棉袄,腰里扎着旧围脖。夏天光着膀子,赤着脚,黝黑黝黑的。

由于村子附近,有几个煤矿,他就经常光顾,顺手捎带点废铜烂铁,换点零花钱。但是他从来不动兄弟爷们的一草一木。

可是,在那个年代,小偷小摸也是盗窃罪,性质十分恶劣。所以,村里经常有穿白警服戴白色大盖帽的警察,开着三轮摩托车,鸣着警笛,把王二孩铐走。他总是不慌不忙,微笑着,象走亲戚一样。 王二孩也成了村里老少爷们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只要村里听见警笛声,就知道王二孩又进去了。

在村里和管教所中间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毛头小子长成了大龄青年。王二孩从里面出来了,高高大大的,满头卷发,眉清目秀,也挺帅的。他见到乡亲们总是笑眯眯的,又有一点羞涩。

也许他真正改造好了,以后再也没有进去过。后来他在村里开了个理发店,也没有起名字,所以兄弟爷们都叫它王二孩理发店。据说,这是他在里面学的手艺。很简单的一间土屋,一张床一个镜子,一把椅子,还有一个脸盆。

理发店的生意一直不错,价格便宜,给钱不给钱都给理。老头理光头,小孩理马蹄盖,中年人理平头,据说刮脸技术还是不错的。王二孩性格开朗,手脚麻利,人缘好。由于辈分低,喜欢和兄弟爷们开玩笑,和婶子大娘骂大烩。理发的时候,他的嘴总是不闲着,说着荤段子。有一次,一个妇女带着儿子去理发,儿子有五六岁的样子,王二孩骗小孩子说:“您妈妈裙子里钻了只麻雀。”小孩子不信,他说:“不信你看看。”小孩子就要掀妈妈的裙子,妈妈又羞又怒,狠狠骂了王二孩一通。引得理发室的人哈哈大笑,王二孩也笑得合不拢嘴。

在那个时候,还没兴打工,所以农闲时候大家都喜欢往理发店凑。东家长西家短,天南海北奇闻异事,理发店成了百家讲坛。来来往往的有衣着光鲜吃公家饭的工人,有走南闯北的贩夫走卒,更多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所以理发店里从来不缺茶余饭后的谈资。

王二孩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谁也想不到,风平浪静时却出了个意外。王二孩和邻村的姑娘私奔了。原来,邻村的姑娘理发时看上了有理发手艺的王二孩,他长相英俊,身体健硕,说话幽默,赢得了女孩的芳心。可是女孩家说什么不同意,因为年龄悬殊大,王二孩家里又穷,名声不好。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一对有 情人在夜黑风高的晚上私奔了,把女孩的家人气得半死。乡亲们暗地里都挺支持他的,说王二孩真有本事。

一年后王二孩夫妇回来啦,还多了一个孩子。村里的热心人出面调解,跟女孩家缓和了关系,认了亲。王二孩在理发店前面的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村里的乡亲们都来忙活,高高兴兴地吃了喜酒。新郎官又是敬烟又是敬酒,对乡亲们的帮助感动地热泪盈眶。婚后,理发店又开张啦!

过了几年,王二孩把家里的漏风漏雨的草房子改建了平房,理发店也换了瓦屋,夫妻恩爱,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后来,由于在外地上学接着参加工作,就渐渐没了王二孩的消息。他在我的印象中越来越模糊,越走越远。

两年前的一个中午,我在城里的大街上,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一个头发花白,面带疲惫的老男人,笑眯眯的看着我,“你不是二叔家的大兄弟?”我脑子里快速地搜索着,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他急忙说:“我是村里理发店的您二哥,还给你理过马蹄盖呢。”我猛然想了起来。于是我们握了手,亲切地问候着。他说儿子在城里开了理发店,也安了家。就老两口在村里守着理发店。我问他怎么不来城里跟儿子享享福,他说舍不得村里理发店,现在村里大人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下老人和孩子了。理发店开着,老老少少的理发方便,大家伙儿也有个啦呱的地。

王二孩走了,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的身影在我面前渐渐清晰起来,异常高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