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话会被嘲讽(说大话为什么是)
文丨字媒体(zimeiti-sogou)
古往今来,爱说大话的人不在少数,满嘴跑火车的仁兄们更是把牛皮吹得满天乱飞。你们这么厉害,自己咋不上天呢?
这可正应了马季老师的相声《吹牛》末尾的那几句
“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那你的脸上哪去了?”
“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把说大话叫作“吹牛”而不是“吹马”“吹羊”“吹箫”或“吹个大西瓜”呢?牛牛这么憨厚这么诚恳为什么要吹它们?
这里有三个动人的传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竿子却能打翻一船人。”
木制船难操纵还常被撞坏,黄河沿途水急滩险多流沙更难行舟,上游沿岸的居民还没慢慢摇到外婆桥就要被湍急的水流卷回老家。机智勇敢的劳动人民便想出了“皮筏代舟”的办法。
传说中的皮筏子便成了黄河沿岸人们渡河时最具特色的传统工具。
/把羊的皮牛的皮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皮筏子/
相比吹羊皮,牛皮袋的体积就太大惹,想用嘴直接吹起来根本就不可能。通常就必须由几个肺活量大的成人,轮流往牛皮袋里吹气才有可能成功。这样间接接吻的方式我也是服气的。
想象一下黄河岸边赤裸上身的汉子“徒嘴”吹出一个个圆滚滚的皮筏子,场面还是相当咸湿的。
因此,在黄河上游一带,人们宁可相信真的存在夜光剧本和夜光羽毛球,也不会相信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吹起牛皮袋。
而对喜欢夸口炫耀自己的人,当地居民往往会说∶“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黄河边上去吹牛皮好了!”从此,“吹牛(皮)”便成了“夸口说大话”的代名词,并逐渐流传开来了。
但是我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能吹起牛皮袋的男子
乘着他那坚实有力的牛皮筏来娶我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有了说大话的意思。
但是这样的说法有着明显的漏洞,那就是游牧民族可以吹的东西太多了。我家的草原肥沃茂盛,能听见雨滴落在青青草地,我就能“吹草";我家的喜羊羊能智斗灰太狼好几百集都不怕,我就能“吹羊”。
“吹牛”在这里显然没有什么特殊地位。
所以这个说法我要给差评,并在我心中画一个大写的“X”。
这个说法就不只是咸湿了,而是很血腥。
屠夫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俗称捅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吹皮,让猪羊胀鼓起来,更容易用刮刀刮掉动物的毛。这叫吹猪或吹羊。
没有屠宰经验的我困惑于到底是刮毛比较难还是吹气比较难,我思考再三,决定还是什么都不想,好好吃肉最简单。
和第一个说法一样,屠夫很难能吹得起牛皮,所以谁要是说他能吹牛,那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是在“吹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