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四单元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导图)
第9课《古诗三首》
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从军行》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
需要提示孩子们,青海指的是青海湖。
教学用书上建议结合玉门关遗址图片,让学生对戍边的艰辛产生更直观的感受,更好地理解古诗。嗯,我们就是处在祖国的边疆,说起诗中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理解起来算是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性。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
“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比喻,“入”和“上”两个动词的运用,让人感到黄河、华山不仅气势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是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啊,开篇点出了写作的缘由,全诗感情汹涌澎湃,为后人所推崇。
本诗中注意“裳”,读“chang”(二声),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文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既是父亲、又是国家领袖的真挚感情和复杂内心。
课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结尾,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他们即使安葬在异乡,精神也永远与人民同在。
第11课《军神》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
课后的“阅读链接”安排了《丰碑》一文,供学生拓展阅读。原作在《解放军报》发表,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却冻死在严寒之中,赞扬了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第12课《清贫》
“清贫”出自唐代姚崇的《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方志敏,江西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
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后,方志敏根据党的统一安排,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
1935年1月29日,在一次转移中,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他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在狱中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可以看到方志敏身上的不卑不亢,生活朴素,清正廉洁,为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所有的坚定信念等等优秀品质。
方志敏身上这些品质如夜空中璀璨的星,他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的代表,拥有这样伟大的品质的革命者们才会使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