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

引言

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的官方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自隋唐兴起以来影响了后世一千余年。

众所周知,科举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然而,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进行,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内容形式的单一也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中学时代,我们大多学习过选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文。

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1)

▲《范进中举》绘画场景

文中,一位名叫范进的读书人经过多年寒窗苦读,如愿以偿考上功名,却在高中举人之时差点疯魔。而作者也借“范进”的故事,向我们生动表达了”走偏”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以及世态的炎凉。因此提及范进,我们就会联想到他是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缩影和“牺牲品”。然而,读完《儒林外史》这本书,关于范进却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他实际上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之一,中举后沉入宦海,最终成为一名大官。

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2)

▲科举考试场景还原

作为《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范进是讽刺当世社会黑暗的典型,他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想通过考取功名,来获得阶级的跳跃。范进家境贫寒,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总是会为吃饱穿暖忧虑。而他却一心读书,十分清高,对生活的窘境并不在意,邻里乡亲们对他都非常歧视,将他当作反面例子对待。而他的岳父,一位卖肉的屠夫更加看不起他,对他肆意辱骂。范进年少时便参加科举考试,可无论如何辛勤读书,他始终得不到任何功名,直到快天命之年了,还仅仅是个童生。可由于对科考也达到疯魔状态,范进依然醉心于四书五经中,期待自己日后一定高中,完全不管家中俗事。

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3)

▲科举放榜还原

实际上,家境困苦的他能参加科考已经是尽力而为了,他经常在寒冬腊月里穿着麻布单衣参加考试。寒风是凛冽刺骨的,可他的心却是欢喜跳跃的。在如此坚持之下,范进应试及第,一朝中举。当邻居跑到他家中告诉他中举了时,范进竟然根本不相信,认为邻居在找自己开玩笑。直到看到官府送信的人出现,范进才终于相信自己获得功名的事实。大喜之下,范进竟摔了一跤,昏迷不醒。周围的人将他弄醒时,他又哭又笑,高喊着:“我中了,我中了!”

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4)

▲晋剧《范进中举》舞台照

其实范进疯癫的状态不难理解,他已名落孙山多年,对于科考,他的内心早已脆弱不堪。当知道自己中举之后,范进多年的委屈与屈辱终于可以结束了,他再也不用看见那些嘲笑讥讽冷漠的目光。如此结果,岂不大喜。其实范进的前期生活确实遭受到科举制度的荼毒,然而随着他高中举人开始,他也逐渐成为科举制度下的受益者。中举后的范进一改往日唯唯诺诺,极度自卑的形象,开始往来于当地官绅之间,周围人对他也十分尊敬,不再冷眼相待。

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5)

▲范进中举前形象(绘画)

这位尝尽世态炎凉的读书人,对于门庭若市的境况也不烦忧,对每个巴结他的人,都来者不拒。渐渐地,圆滑的范进在官场如鱼得水,深得众人喜爱。中举后的范进由于母亲去世,而在家守孝三年,并没有立即做官。丁忧期满后,范进进京参加会试,一举高中进士,当选为御史。不久之后,深德人情世故的范进步步高升,先后担任山东学道、通政等职,位于正四品高级官员之列。

范进中了举人后人格品质变了吗 范进高中举人之时(6)

▲吴敬梓雕像

范进一步步官运亨通,走上人生巅峰。对他不屑一顾的岳父也开始夫一口一个贤婿的叫他,逢人就说他是完美女婿的典范。成为大官的他曾经以通政公的身份回乡省亲,家乡百姓们夹道欢迎,当地官绅送给他无数良田、豪宅。一介贫寒布衣就这样因科举制度,获得无上的荣誉。从社会底层爬上人生巅峰,是科举考试改变了他的一生。

结语

其实《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就是深受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他科考多年无果,内心难免又对这个制度充满深深的怨恨。因此,利用“范进”来揭露封建科举考试的弊端,讽刺其带给学子们的伤害。不过,科举制度确实是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的平台,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这一久远的人才选拔制度,多面剖析。

参考资料:

《儒林外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