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


不 为 无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闲情偶寄来自中式精致生活00:0004:39

中式

君语

人言玩物丧志,又言乘物以游心。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只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心有闲情,足以容纳大千,不为物所累。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3)

中国古贤讲究“乘物游心”,又崇尚“格物致知”之理,人们在对“物”的观照中明心见性,求索问道。而朴素之物,是最适君子之情的。朴素到极致,竟只与苍松修竹为邻,以清风明月为友了。于是,秉持素怀者,其吐露之思想、施展之艺事,皆自成一格。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4)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5)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6)

择物的标准,即是你对生活的态度。当古典家具进入到你的家中,传统生活美学便萌发于其间,一切细节也都变得讲究起来。《谈生活趣味》一文中写到:“吃酒要看花,品茗要对月,这是把生活去迎合趣味;赏菊要持螯,泛舟要载酒,这是把趣味去迎合生活;浑然一片,什么是生活,什么是趣味,简直分割不开。” 所谓“雅趣”,原来只在点滴生活之中。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7)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8)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9)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0)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1)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2)

如今人在繁华之世,若要寻一刻清静,自当以素物为伴。一把浑朴的陶壶,装满辽远的山野之心;一尊简淡的泥炉,燃起幽幽的煮泉之趣;一件素净的茶杯,邀来久违的会心之友……在素物的空境里,我们寻回了对生活的热忱之心。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3)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4)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5)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6)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7)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8)

素非寡淡,而是一种虚怀内敛的姿态。一件不尚虚饰的器物,就如同一位不露锋芒的君子,谦谦之态,人们愿与之交流。器物是服务于生活的,当你想要泡一壶茶、焚一炷香的时候,它们便出来打声招呼。无用之时,这些器物只会静伫于角落,何须夺人目光。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19)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0)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1)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2)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3)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4)

忙于取悦他人,不如闲居取悦自己。生命的姿态,永远在于自我的修养。轩室之中,器陈疏朗;厅堂之间,百物清爽;斋壁之上,几抹斜阳。闲居之地,实为养心之境,人在休憩时,才能滋养自己。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惟清时方能漱浣肺腑;花之香,鸟之鸣,物之静,惟闲时才可充盈耳目。人得欣喜,心生暖意。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5)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6)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7)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8)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29)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30)

本文「中式精致生活」编撰,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31)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闲居寄情乘物游心(32)

▼ 戳这里,可直接购买清供香橼及佛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