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博主的口红为什么那么多(大牌贵是因为原料贵)
一篇号称“郭百万”的美妆博主对化妆品”大牌”的无限推崇和对国内”杂牌”一刀切式地否定,通篇文章,以点概面,逻辑漏洞百出,结论严重带有个人倾向、偏离科学客观事实。
“郭百万”的文章附后。
郭的原话观点:"大牌护肤品之所以贵,除去一部分的品牌溢价和广告营销外,还有就是原料是真的贵,那些碰瓷大牌成分的杂牌真的不要随便去用,完全不是一码事”。言下之意:大牌贵与原料贵有很大关系,碰瓷(与大牌相同原料)大牌成分的“杂牌”不要随便用,有问题。郭的论据:1、举例了三个化妆品原料:377(苯乙基间苯二酚)、二裂酵母发酵产物(这里刀叔给郭先生纠正一下:小棕瓶用的是”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滤液”不是”二裂酵母发酵产物”)以及花王的神经酰胺来说明并支持其观点,郭的理由是这三个原料是国外原料商,卖的贵,所以国内“杂牌”不会用、舍不得用。刀叔在批判这篇文章论点的前面,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大牌”,什么是“杂牌”?从“郭百万”的文章举例的”大牌”来看,很显然是国际品牌,化妆品作为舶来品,长期以来提到“杂牌”消费者大都会理解为国内品牌(实际包括了优质的和劣质的,所有不被广泛知名的国内品牌),对不?
刀叔的观点:1、所有大牌都是从“杂牌”(不知名)发展成大牌的,包括郭推崇的“大牌”也是这样的,以郭的观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它们早期“杂牌”阶段也是用起来“完全不是一码事”的问题产品?2、关于国内杂牌”碰瓷”大牌成分说法,就有点恶心国人了,”碰瓷”是一个贬义词,某种新原料的发现(或者发明)本身就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许多开发出这些原料的公司也是要卖给全世界化妆品公司使用的,唯一不同的是根据采购量会有不同的协议价格,并不是其他公司不能使用,其他国家一样也开发,只要“杂牌”宣传使用就是“碰瓷”的话,那你经常坐的高铁就是“碰瓷”国外”大牌”高铁,手机也一样,可以说每时每刻你都在“碰瓷”。3、国际大牌之所以卖的贵,最主要原因不是和原料贵有关系,最主要原因是和品牌溢价和广告营销成本、人员和管理成本有关系,说白了就是大牌们加价率太高。就拿城野医生377美白淡斑精华原料成本来举例:容量18ML,据配方分析,最贵的是德之馨的377原料,其他原料使用并不贵,377原料价格就按零售价10元/每克计算,按4%的添加量(最小起效量0.1%),18ML的精华合计添加0.72克,金额7.2元,且该原料实际采购是批发价,比7.2元更低,“郭百万”把377精华零售价500元,(促销价370元),与377原料贵(7.2元)直接联系起来的逻辑是不存在的。如果国内”杂牌”使用377原料,采购的一样是德之馨的,添加量也一样,就算按原料零售价购买,只是7.2元,只要不像日本377精华那么黑心加价,甚至零售价可以定得比日本“大牌”还低,,随着新媒体渠道的繁荣、中间渠道减少,优质低价护肤品是未来的趋势,不知他怎么就妄下结论:国内“杂牌”们“不会用”、“舍不得用”?,显然论点是没有事实支撑的,护肤品定价高主要在营销、渠道等经营费用高。
诚然,国内有许多产品是打着大牌原料成分做噱头,以次充好,忽悠消费者,每个国家都有这样名不副实的产品,只不过你没有看到国外这样的产品,面对14亿人的市场,世界知名原料品牌商都想把产品卖到中国市场,除了国外化妆品公司自己开发的原料外,绝大多数国际品牌原料,国内“杂牌”也可以采购,况且国内原料厂家也在发展,很多原料国内也做得越来越好,新原料也层出不穷,像华熙的透明质酸钠已经走向了全世界,其他提取物更不用说,很多原来的国内“杂牌”也得到了国人的认可,逐步走向大牌化。一刀切,不谈价格,大牌就是好,国内”杂牌”就是不行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年前,反映了对行业的不了解,对消费者的误导!反正只要鼓吹”大牌”就是好,国内“杂牌”就是不行,就可以迎合消费者,就不会错,这就是大多数博主奉行的理念,其实这也是在收割“智商税”!刀叔不排斥国外品牌,也不贬低不知名国内品牌,坚持认为护肤品的质量只和原料和配方工艺有关系,和是不是大牌没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