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用人三句话(用人)

刘邦用人三句话(用人)(1)

文:大先生

管仲与齐桓公临终榻前论相,载于《吕氏春秋》,本书是秦相吕不韦总览编辑的,体现着他向君王传递的施政纲领。

管仲这个人很厉害,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就经常自比管仲乐毅,后者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曾带领弱燕军队攻下强齐的大部分城池。

古人说,君子可欺之以方,小人不可辱之以言。

前半句,据说出自孟夫子,他的意思,就是说君子正直,所以容易被人用这点来欺骗,只要是合乎情理的骗局。

而小人却不同,小人你用言语去折辱他们,他们会心怀恨意去想办法报复。

管仲临终前跟齐桓公有关国政的对话,评论鲍叔牙是正直君子,爱憎分明,但却不可为一国之相。

这话还是比较实在的,管仲为鲍叔牙推荐,早年两人曾合伙做生意。

一国之相,是调和阴阳,协调万方的重要职位,放公司就是总经理这样的角色,上承下达。

这是一个需要有灰度空间的人物,所以管仲才说鲍叔牙不合适。

而评论齐桓公身边易牙、开方、竖刁等三人是小人,不可用来治国。

其中易牙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被现代厨师奉为本行的祖师爷,曾为了讨好齐桓公,煮了自己的儿子,给他吃,算是个狠人。

在我看来,这仨应该说是领导旁边的小人,善于逢迎拍马。

如果是雄主,其实不是不能用小人,比如曹操这样的,其实他知道那些人都是什么货色。

有时候,小人更好用,更省心,但要防止他们破坏。

而齐桓公没这本事,早期是用了管仲,才能九合诸侯,成就春秋霸主地位。

管仲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大才,把国政托付给管仲当然无忧。

后面,齐桓公一开始还听管仲的话,没用这三人,中间就把他们召回了,三人就把齐桓公饿死了。

这么一个春秋五霸的人物,晚年跟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一样,都被饿死了,这死法也是可怜。

成年人的世界,其实不是对错那么简单,君子小人也没那么分明。

管仲还是有欠缺,没给齐国留下一个好的辅政大臣的人选,至少没物色及培养到。

所以,按电视剧《大秦帝国》商鞅的说法,齐国只能强半代,因为齐桓公晚年就很差了。

在圣人孔子看来,鲍叔贤于管仲,无他,就是鲍叔推荐了管仲,管仲推荐了谁,不就后继无人了?

曾国藩说,办大事需得有替手,避免人亡政息,生前哪怕功绩滔天,死后则分崩离析。

做领导就是得有副手,其实不光是制衡,而是正常的管理之道。

有时候公司只有一个强的员工,这样也是不行的,需要扶持一个副手,弱点没关系。

如果这个强的员工走了怎么办?类似管仲去世了。

自古用人之道,君王之道,而现代组织的领导者,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如果没人能替代核心骨干,就得老板自己去平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