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六次南巡(康熙乾隆六次南巡)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曾六次南巡,亲身体验民生的经历,让他发下了“永不加赋”的誓言,青史留名。乾隆法祖,同样也是南巡六次,在他最后一次南巡即将结束回銮时,在杭州颁布了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南巡记》,并提出“南巡”和“西师”并列为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

康熙为什么六次南巡(康熙乾隆六次南巡)(1)

从康熙、乾隆的六次南巡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次的终点站都是江浙,至于福建、广东这些地方,他们一次也未曾到过。这就奇怪了,南巡为什么仅限于江浙呢?

因为当时的江浙是华夏文化的正统所系,华夏文化所在的江浙士人领袖对清廷的态度,是关乎整个汉族人心向背、清朝治乱安危的头等大事。所以,康熙、乾隆的六下江南虽不能说完全没有游山玩水、松弛身心的成分在内,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关切民生的善良愿望,但主要还是基于政治战略方面的考虑,千方百计想把那些汉族百姓、士人,尤其是那些精英人物安抚好。

为此,这对祖孙特地在明太祖孝陵前三跪九叩,频频接见声望夙著的江南宿儒,风尘仆仆地跑到各处巡视河工海塘,更不用说豁免江南田赋以及赐举人、增学额等笼络措施了。在很多人看来,皇帝是万善之源,皇帝到了哪,许多美事也就随之而至。

康熙为什么六次南巡(康熙乾隆六次南巡)(2)

南巡途中,风景如画,江山多娇,美人在怀,在这种舒畅心情的包围中,乾隆帝又是如何恩赏江南士子的呢?

南巡途中,乾隆帝曾邀请诗人沈德潜(死后被卷入文字狱的那个倒霉蛋)到西湖游玩,遇到宫眷可以不必躲避;湖南140岁老人汤云程接驾,乾隆赐给“花甲重周”匾额。这些用今天的词来说,多么人性化。至于赏赐与简拔江南人才的故事更是屡见记载。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遭遇就没那么幸运了。杭世骏是江南才子,他著作极丰,经学和史学均有造诣,有的著作还被收入《四库全书》。是个好放言高论和面责人过的人,他任御史时同僚都颇为畏惧。可这样一个人偏偏没有政治头脑,居然建议乾隆实行“满汉一家亲”,后来被找了理由免官放回乡里。

康熙为什么六次南巡(康熙乾隆六次南巡)(3)

据说,杭世骏从京城动身回乡时,同僚们怕连累自己没人给他送行。南归后,杭世骏干起了老本行,以教学和经商为主。没想到冤家路窄,有生之年又碰到了乾隆。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南巡到杭州,杭世骏作为士绅代表前去接驾。乾隆一眼就认出了他,问道:“你何以为生?”经过多年生活的历练,杭世骏此刻不再有锋芒,也知道这个时候再逞能那无疑是找死,于是小心翼翼地回答:“臣以练摊儿为主。”意思是经营点旧货生意,勉强糊口而已。

乾隆很好奇,问他什么是旧货摊?杭世骏说:“陈于地面卖破铜烂铁而已。”乾隆大笑,十分满意杭世骏的失意,并御笔写下了“买卖破铜烂铁”六个大字赐给他。不过,史料上还有一个记载有所不同。

康熙为什么六次南巡(康熙乾隆六次南巡)(4)

据说乾隆见到杭世骏时,就问他原来的脾气改了吗?杭世骏说:臣老矣,不能改也!乾隆又问:何以老而不死?他回答:臣尚要歌咏太平。乾隆听后冷笑,因为他知道杭世骏这话是言不由衷。这次交谈肯定是不愉快的,从中可见杭世骏旧习未除以及乾隆对他的厌恶。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加以引申,龚自珍还把它写到了《杭大宗逸事状》中,文章用笔冷峻,说乾隆南巡,杭世骏去接驾,皇上看了名单,说了一句:“杭世骏还没有死吗?”当天晚上,杭世骏回到家里就死了。据考证,杭世骏死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问题是这一年乾隆并未南巡。再说了,乾隆南巡本为收拾人心而来,总不至于这么小心眼吧。

康熙为什么六次南巡(康熙乾隆六次南巡)(5)

总之,不管是康熙还是乾隆,他们六次南巡并非像很多所说的那样纯粹是游山玩水,作为封建君主,巩固政权是他们最看重的事。只不过乾隆南巡相比康熙而言,确有铺张浪费,好大喜功的成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