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老蒋先后往延安发去了3封电报,电报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催促毛主席前往重庆来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场鸿门宴。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老蒋对我党从未这样热情过,而现在在全国面临统一这个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老蒋摆出了这样的态度,目的不言而喻。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1)

阴谋诡计

如果毛主席去了重庆,那么,等待主席的必然是老蒋布下的天罗地网,老蒋的这3封电报,主席细细地读过了,但最后主席做出的决定却和老蒋预料的并不一致。老蒋认为毛主席绝对不敢来重庆,但毛主席却偏要走这一遭。

毛主席的到来让老蒋反而陷入了一种被动,老蒋请毛主席来重庆的目的,其实在后来揭秘的电报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中央表示统一团结战后建设之殷望,并重申召集国民大会实施宪政之诺言,同时表示希望中共领袖来渝共商进行。如毛果来则可使其就范;如其不来,则中央可以昭示宽大于天下,而中共将负破坏统一之责。”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2)

当时,国民党上上下下都认为,主动权掌握在国民党的手里,他们认为毛主席多半是不敢来的,那么到时候内战的责任就全推在共产党的身上,即便毛主席来了也不要紧,反正等毛主席来了重庆,也是落在老蒋的手里,到时候,老将还是可以先发制人。

不过,从后面老蒋的表现来看,他可能并没有预料到毛主席来重庆这一情况会真的发生。毛主席的反应就是,既然敌人已经布下陷阱,我们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行动挫败敌人的阴谋。

再者,国际方面的压力也迫使我们必须进行这个谈判,当时,无论苏联还是美国,都是不大赞成打内战的,这当然是基于中国未来的走向考虑,在抗日战争刚刚平息的时候,如果再爆发一场内战,对国共双方都是消耗。如果国民党赢了,苏联会遭到威胁,反之,我们赢了,美国也不会睡得太踏实。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3)

因此两大列强在这个问题上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无论国共双方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目前一定要把表面的和平维系住,同时,国内也已经对和平期待已久,毛主席知道,如果这一次我党不表明态度的话,将来舆论会对我们很不利。所以,综合种种因素,毛主席决定,重庆谈判,一定要去,非去不可。

弥天大勇

但是,如果毛主席一走,老蒋趁机对我们的根据地下手该怎么办?对此毛主席表示,在谈判代表团回来之前,无论前方还是后方,都要做好应对,如果老蒋敢来挑衅我们,我们就用拳头把他打回去。老蒋是一个外强中干、欺软怕硬的家伙,我们的拳头越硬,他就越老实,重庆的谈判也就会越顺利。可见,毛主席对自己这位老对手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而老蒋却还不怎么了解毛主席的实力。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

就这样,一场载入史册的谈判拉开了序幕,24日毛主席对老蒋回电,表示自己即将奔赴重庆,请老蒋做好迎接的准备。但实际上,毛主席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在上飞机前对同志们做了最后的嘱托:“去,可以争得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必须做一定的让步,如果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

1945年,毛主席与周总理王若飞等人终于抵达了重庆,毛主席走下飞机的那一刻,在机场迎接的众多民主人士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所有人都以为和平的曙光就在眼前,但老蒋当然是最不开心的人。现在情况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老蒋不得不匆忙的派人前去迎接毛主席等人。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5)

当天晚上,老蒋设宴宴请毛主席,显而易见,这位主人还没有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甚至在明天就要上谈判桌的情况下,老蒋这边对于谈判的内容还没有敲定下来,最后还是周总理拿出了我们拟定的谈判流程,才总算匆匆忙忙地决定了明天的谈判事宜。

戳穿阴谋

而老蒋把自己的厚颜无耻进行到了极致,坐到谈判桌上之后,国民党方面的代表很快就提出了一些过分的要求,比如要求我们交出军队和根据地,这无异于是要把我党逼上绝路。这些无理的要求被作为谈判代表的周总理一一驳斥,双方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但结果迟迟没能讨论下来。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6)

但事情总要讨论出来一个结果,对于老蒋的态度,毛主席早有预料,于是,按照最开始的计划,毛主席同意做出一定的让步,比如说让出南方的一部分根据地,但是老蒋依然不满足,要求我们把全部的根据地都交付给中央,还假惺惺地说,这是为了和平大业。

但是,他的阴谋当然瞒不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眼睛,眼见自己的阴谋达不到目的,老蒋心中气急败坏,甚至产生了直接扣押毛主席的念头,但是这件事情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在多方压力的争执下,老蒋不敢轻易做决定,最终,他还是在日记里写道“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总不使内外有所借口,或因此再起纷扰,最后唯有天命是从也。”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7)

老蒋意识到,他无法对毛主席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最后他只能同意签订协议,毛主席在签署协议的时候表现得非常高兴,他对老蒋说:“今天我们签订了一个民主的协议,希望将来中国人民也能生活在一个民主之国。”老蒋假惺惺地说:“当然,当然……”

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45年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8)

但是,这份承载了无数人期盼的和平协定最终还是被老蒋撕毁了。可是,老蒋太过高估自己,在人们期盼和平的前提下妄自挑动战争,最后一定会迎来失败的结局,当他背叛人民的那一刻,历史的潮流就已经将他抛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