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赣鄱先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中有爱脚下有泥)

进入旺产季,莆田盐场四工区原本每日2次准时更新的“天气预报”微信群,5月26日后一度“停摆”了。看天吃饭的盐工们怎么也没想到,这片90公顷盐田的守护者、莆田盐场蛏港片党支部书记、四工区副主任林建新永远离开了他们。

那天傍晚,四工区办公楼前的几只燕子来回低飞盘旋。下班时间,工区主任许金坤回家前,习惯性地敲了敲林建新办公室的木门,喊一声“下班了”。还没忙完工作的林建新抬头回应后就又埋头疾书,他的工作笔记工工整整,字迹遒劲有力。时间在他的字里行间一分一秒过去,暮色渐渐笼罩大地。突然,他竟没有征兆地倒在办公桌旁,再也没有醒来。年仅50岁的他,生命定格在了这间简陋办公室里。

社区赣鄱先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中有爱脚下有泥)(1)

林建新的办公环境十分简陋。

“我怎么等不到你回家了?”视他如宝的母亲心如刀割;“你走了叫我怎么办?”深爱他的妻子歇斯底里;“没想到今年第一次为您过的生日竟成了唯一!”信服他的儿子声泪俱下……“他走得太匆忙,遗像还是从年初弟弟结婚时拍的全家福上‘抠’出来的。”林建新的大儿子林嘉杰告诉记者,父亲很忙,就连周末和家人在一起,记挂的也是工作。“做事情要全力以赴”是父亲常教导他们的一句话,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苦、累、难可想而知。在莆田盐场1300多公顷的区域里,四工区最为偏僻。这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办公楼早已沧桑斑驳。一套木质办公桌椅、一张小床和一堆堆工作材料就把林建新的办公室塞得满满当当,“面目全非”的空调还挂在墙上。“生在基层,长在基层,我们不讲条件,工作干好是第一。”许金坤告诉记者,在盐业一线奋斗了23年的林建新全情投入,他的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房间墙角的保险柜里放着的是一张张奖状和一摞摞工作笔记。

莆田盐场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王智敏说:“林建新是盐场优秀党员,有很强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场党员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学习,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是四、十一、十二工区党务工作负责人,能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支部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场主题党日活动,他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得有声有色;每篇党史材料,他学透嚼烂,与工区其他党员交流分享。”至他离世的那天,共向工区党史学习群发送了26条自己的学习心得。

社区赣鄱先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心中有爱脚下有泥)(2)

林建新(左二)组织蛏港片党员开展党史学习。

林建新政策水平高、理论水平高、思想觉悟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工作信心、提高工作激情,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展现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

“我舅舅有一颗红心,我们的微信聊天记录里都是他向我分享的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林建新的外甥林超越是一名入党不久的新党员。林建新要求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忘入党初心,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林建新一生与盐结缘。母亲林玉英是一名盐工,妻子林荔霞退休前是盐场六工区的一名会计,林超越如今是五工区副主任,一家人聊得最多的是盐事,做最多的也是盐事。特别是去年4月调任以来,林建新除了负责党务工作外,班组调运、生产、销售工作一肩挑,从未出现质量问题,盐工们都说他是海的“带盐人”。

“他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有一颗如盐般洁白无瑕的心。”许金坤说,工区每年预算有限,100多坎结晶池要轮着更换塑料膜。林建新反复核对逐个摸清尺寸,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卤水影响盐的结晶,对产量至关重要。一次,一条回卤沟发生坍塌,林建新顶着烈日用铲子和30多根木头一点点夯实、加固,直到恢复生产才离开。

林建新对盐场爱得深沉,对盐场职工也是关心备至。2020年,是不平凡又困难的一年,在疫情影响下,盐场的销量下降,职工的收入也减少了。看着靠工资养家糊口的职工们脸上布满愁云,林建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好巧不巧,当年度,由于项目建设需要,莆田盐场四工区几个班组的盐田被征用。一时间,职工思想出现波动,各项工作也受到影响。为了稳定职工情绪,消除职工后顾之忧,林建新带领支部一班人加班加点,本着“顾大局,识大体,坚决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和盐场的决策部署要求”的原则,带头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并对每个职工都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做到去者愉快、留者安心。

2020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室外温度超40℃,盐田道路地面就像冒着火焰一般,让人窒息。下午1点多,销售科通知3个车皮盐需要装车,由于装运时间紧、任务重,加上气象台预测当天下午有雷阵雨,如果不能及时完成装车,3车盐就可能泡汤。林建新二话不说,骑上车就赶往班组通知盐工装车,可是天气实在太热,打了几次电话,盐工们都不愿意出门。销售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看着空车皮,林建新心急得买了几瓶矿泉水,又骑上车子上门去请盐工。碍于多年的交情,盐工们总算来了。闷热的天气就像个大蒸笼,等盐全部装车完,林建新和盐工们衣服上汗水与盐沫混在一起,全身黏糊糊的。车皮封盖后已是下午3点了,就在这时,天空一声炸雷,下起了大雨。多亏林建新及时调度完成装车任务,盐场免于损失。

林建新的爱人常常责怪他:干工作,咋这样不要命!他只是憨厚地嘿嘿一笑。看着唯一的儿子每天风尘仆仆往返于家和工区,加班到废寝忘食,林玉英心疼不已。去年,家里多了一个可爱的曾孙子,林玉英的儿媳和孙子都想接林玉英去市区的家里享受天伦之乐。含饴弄孙的生活哪个长辈不期盼啊?但林玉英放心不下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儿子,怕林建新吃了上顿顾不上下顿,于是选择留在老家照顾儿子。“建新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吃晚饭,我就一直坐在家门口等他回来。叫他工作不要这么拼命,他说他喜欢这份工作,要把它干好。”林玉英掩面痛哭。

如何实现增产增收,是压在林建新心头的一件大事。顶着这样的压力,他每天总是提前到达工作岗位,及时发布当天气象信息,指挥调度各班组生产,认真检查每一个安全生产环节。下班后又及时收集各个班组生产信息,与场生产科、工区主任、班组及时交流。根据市场用户对盐产品需要,制定各班组品种盐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他还经常深入生产班组一线,认真总结生产经验,逐个班组丈量摸清结晶池尺寸,把数据及时反馈给活膜加工车间,确保加工的活膜尺寸精准、实用,减轻盐工劳动负荷、节约班组生产成本、提高面积单产、增加经济效益。

特别是5月份以来,暴雨频繁,林建新时刻紧盯气象预报、查看天象,帮助盐工抢收。本来就顶着巨大压力,加上连轴转的加班,他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上。

就在林建新倒下后不久,四工区上半年的产盐量出来了:今年上半年,四工区产盐量达3000多吨,销售6000多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度提高,实现产销两旺。帮助盐工增加收入的梦想,林建新终于实现了。

林建新没有辜负这一片爱得深沉的盐田,没有辜负对他寄予厚望的淳朴盐工们。他用平凡而可敬佩的一生,讲述着一个个关于热爱与坚守的故事,成为身边人的榜样。爱党的红心、爱岗的洁白之心诠释着他永恒的初心和使命。如今,他的故事将由党员们接力,弘扬榜样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续写新时代奋斗之歌。(蔡玲)

来源:湄洲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