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领导的这几大谎言(为什么高明的领导)
行走职场,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职位越高,越是话少?哪怕性格开朗的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也会逐渐变得“惜字如金”。
如果有人认为领导这是在“摆谱”,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视角不同,所以眼中看的也完全不同,并非当上领导之后不愿意再多说,而是不能多说。
之所以领导不能多说,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四点原因,如果了解这些,更容易拉近与领导之间的关系,点到为止,大家心知肚明,领导会觉得你看得懂“眼色”,有“悟性”,对你一定另眼相看。
一、“风向”导致不能说
俗话说得好,领导动动嘴,伙计跑断腿。越是大的领导,说话越代表了“风向”,许多职场人都懂得察言观色,提早为下一步工作做出打算。
比如,领导表扬某位同事,或者是批评某位同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位同事在做事中的情况就会不一样,尤其你是在竞聘前后更是如此。
越是职位高的领导,就越不能轻易说话,本来只是随意一说,结果就会被下面的人过度解读,导致很多事情会向不应该的方向发展。
记得有一次总裁表扬了一位精心做培训的培训师,其实大家都很优秀,只是恰巧看到这位同事而已,当时总裁不经意的表现,后来这位被表扬的培训师迅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迅速提拔,结果做企业文化的培训师被提拔成了跑业务的负责人,结果可想而知。
职场人的行为准则是“趋利避害”,所以当领导说的话,总会被“有心人”过度解读,有时会让领导陷入被动,尤其是涉及“利益再分配”的时候,很容易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二、语言容易暴露内心
如果说察言观色只是初级水平的话,那么洞察内心则是高级水平,通过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或者通过一个人说话的口气来判断内心的想法。
古人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任何人都不愿意被窥探到内心,更何况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说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暴露内心想法的途径。
有些人领导总是管不住嘴,很容易被下属或者竞争对手窥探到内心的想法。身在职场不能说是步步危机,但也必须要小心谨慎。
越是职位高的领导,被关注得越多,无论是谋划岗位的竞争对手,还是下属都在以各种方式来了解领导内心的想法,往往这些人更容易成为领导的“威胁”。
所以,职位越高的领导,看得多,听得多,说得少。越是话少的领导,越容易让人敬畏,至少在判断不清领导内心想法时,不敢贸然行事。
三、“说话的分量”导致不能多说
领导因为自身的地位原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比其他人更有分量,因为领导手中握着是权力,能够支配更多的客观物质条件。
试想一下自己身边的人,越是权力大的领导,越是话少,那些一天到晚表态的领导,要么是手中权力不大,要么就是基层管理者。
越是职位高的领导,越不能多少,说话的分量决定了执行的强度。如果一个领导唠叨没完,就失去了重点,让下属不知道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做。
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下属产生影响,一旦不注意自己的话,很容易产生“权力辐射混乱”,导致下属失去方向,甚至会使下属之间各自以自己的理解做事,导致无法形成合力。
这就像上学时老师划重点一样,如果整本书全部是重点,其实没划重点是一样的,也就是失去了划重点的意义。
四、“管住嘴”才能“立住威”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敬畏”,一个藏不住话的领导,很难让下属“敬畏”,因为领导的底细已经都被“话多”判断的十之八九了。
缺少了那份神秘感,“敬畏”也会少很多,职位再高的领导也是人,总是有自己的优缺点,虽说能从说话、做事中判断出,但最直观的还是在语言交流中。
尤其是对于新上任的领导,领导观察下属的同时,下属也在观察领导,有些领导急于做事,急于表达自己,结果导致的就是“立威”不足,令不能行,禁不能止。
人们对未知总是会小心翼翼,一旦熟悉起来就才会放得开,人与人之间未知的产生就是“管得住嘴”,说多了解得就多,了解得多“敬畏”就少。
有些领导急于表达自己,和下属打成一片,都成了好哥们儿,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这种矛盾就会特别显眼。所以,作为领导,管得住嘴才是最佳立威的方式。
写在最后
行走职场,清晰地了解了领导的沉默寡言的原因,就应该知道该如何与领导相处,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不要刨根问底,注意与领导之间的分寸感,领导自然会明白你看得懂“眼色”,有“悟性”,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