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我们的影响)

如何看待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我们的影响)(1)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等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各领风骚;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获得嬴政的认可,法行天下,同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学说;

汉伐秦而坐拥皇权,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正式确立儒家学说为政治指导方针。

翻阅史书可以得知,在后汉书王英传、后汉纪卷十、佛祖统纪…等篇幅中,均能看到载有汉明帝夜梦金人之事。太史傅毅告诉汉明帝或许他梦到的是西方之佛,可以遣使前往西方去看一下是否真的恰有其事(不出意外的话他已经提前接触过佛教人士,不然怎么会知道“佛”呢?后面发生的一切应该也是他安排的)。

汉明帝于是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出使西域。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出来两年多的使团终于在大月氏碰巧(或许是安排好的)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到佛像和佛经四十二卷。

使团成员非常高兴地(因为圆满完成了任务,毕竟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和中亚(大月氏在阿富汗附近)一带并不是中原人士喜欢待的地方,且出来已经两年多了,早就想家了)与两位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到洛阳,汉明帝建立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待两位西域来的高僧更是礼遇有加,亲自接待,并且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为什么用“暂住”,因为汉明帝打算为他们单独修建住所。

到了第二年,汉明帝为了表彰白马一路驮回佛经的功绩,特意下令修建寺庙并把寺庙的名字命名为“白马寺”(历朝历代的战火都免不了波及这所寺庙,可谓毁了重建,建好又毁,反复多次重建才有了今天的白马寺),并安排两位高僧在此翻译带来的四十二卷经书即后人所说的《四十二章经》。

提到白马寺,不得不多说一下这座寺庙身上的标签及发生的许多历史性的事件,比如:

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以上所说是为中国有佛僧、佛寺、佛教之始。亦为我国学者所公认的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在这里之所以提佛教是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宗教的诞生,它的出现不是为统治者提供政治服务的,而是为了与统治者分一杯羹的。而一开始提到的诸子百家大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政治指导方针的。

儒家在孔子的努力下在当时占据了很重要的比重,最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让老百姓忠君爱国,当忠孝难两全时,忠君是第一选择且没有别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儒家可以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原因,因为政治需要。

法家自不必说,依法治国在任何朝代都是少不了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法律条文中规定的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处罚标准在各个朝代的法典中都是有出入的,即便如此,法家的思想影响了人类几千年,同时为政治服务了几千年。

兵家甚至比法家的历史还要久远,统治者要想得天下靠文的肯定是不可能的。用毛主席的至理名言来概括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说白了,谁手里握有强大的兵权谁就可以成为最终的统治者。孙子作为兵家的杰出代表,一部《孙子兵法》就把兵家的地位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知己知彼百战不怠”的言论被无数将领验证了其正确性。项羽、韩信、白起、蒙恬、王翦等名将都是兵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鬼谷(纵横家)一脉似乎就是为服务政治而生的,天下大势,纵横捭阖,风起云涌不仅在诡谲多变的战场更在鬼谷一脉的口中。张口形势变,舌动风云起。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天下局势,尽在掌股。逢乱世下山奔走,遇盛世闭关修道。秦一统天下之后虽然没有形成教派,但其学说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直到今天鬼谷子的智慧与学说依然在社会上起到重大影响。

墨家,兼爱,非攻的学术思想成就了独树一帜的“侠”文化。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锄强扶弱,仗义疏财,兼爱天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毫无疑问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是四大显学,各家学说对于当时甚至后世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道家儒家的内圣外王,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和品质;法家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经过后世的发展,成为了法治国家的基石;墨家侠义的风范,打造出了独属于中国人的风骨;纵横家攻心察人之术,为我们的交际方式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余诸家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地失去独立性,不是消失殆尽就是被其他学说整合收编了,这不得不说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如果当年秦始皇没有“焚书坑儒”,现如今的学术界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