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阴阳符经全文(玄女经四十九章)
阴符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叫阳符?原文并不是“阴符”,原意是“意义之经”,代表很难发现的事李筌注释说:“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可以理解为宇宙背后深藏的奥义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鬼谷子阴阳符经全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鬼谷子阴阳符经全文
玄女经四十九章》第二章阴符 一本道尽天机的上古奇书,
阴符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叫阳符?原文并不是“阴符”,原意是“意义之经”,代表很难发现的事。李筌注释说:“阴,暗也;符,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曰'阴符’。可以理解为宇宙背后深藏的奥义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机。 张果:洞察世界一切细微变化的内心感应,称之为阴,比拟于坤卦之万物蓄藏而静谧不动;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过程,这道理称之为符,这是自然之符节,天地之诏令。一语切中要害,甚是妥帖。阴符就是修炼自己的身心,以达到感通万物的细微变化而掌握自然规律。 【原文】 [上篇·演道 神仙抱一](上篇言 人道天道,天人感应,人心枢机,立天之道以定人,以道而行,借道之势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心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中篇·演法 富国安民](中篇言王道神道,生杀之要,治理时势,动其机万化安,以道定神,安身立命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及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演术 强兵战胜](下篇言道法自然,阴阳辩证,吉凶祸福,生死之道,讲阴阳相胜神机鬼藏,以道存身保性命也)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器。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闻理哲。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群书【释译】知道天地万相,看着它发展,就可以了。“尽矣”是指尽心尽力。世人要识天道,尽人事。什么叫天之道,是指自然之道不可改变。 好好观察体会上天的感觉,按照天的意志行事,这就够了。(怎么才能体会出天的感觉呢?天是空旷、辽阔、幽远、深邃,最主要的是天在安宁平和时,是无言的,这是合于《道德经》里的:不言之教,无为之治的。如果我们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做决策,才容易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 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 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虽是开篇,却是后面所有内容的总括。也就是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有着自然而然的规律,我们只有顺应这个规律才能生存。 观天之道就是观自然之道,不是说真的让你瞪着眼睛去看,真正的观天之道,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你要把日常所积累的事物变化规律汇集起来,在内心中深度思考衡量,总结出推导事物变化的规律,然后顺应这个规律才能达到圆满境界。 心深微而无所不见,故能照自然之性,这叫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说你只要领会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并照着去做,你就掌握了修炼大道的所有奥秘,甚至连阴符经的内容你都不需要再往下看了。 张果注: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见,故能照自然之性,唯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谓阴。执自然之行,无所执也,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其斯之谓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李筌以阴为暗,以符为合,以此文为序首,何昧之至也? 素朴注:意思就是说:研究观察宇宙自然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法则来行动,这就足够了。自然规律就是天道,所以人道要顺遂就必须符合天道。 【原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群书【释译】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构成。这五种东西盗取天地灵气。“见之者昌”,指五行转换相生相克而成世间万物。万物都有五行。所以明白其中道理,是为昌盛。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那么万物一定是有五行吗?并不是这样。这个“五”还有多的意思,多种组合,不一定是五。所以,不要看表面。玄女的意思是说天地组成,分各种成分。但不管分什么,如何分,都是要吸取天地之气。天有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气,象贼一样隐晦,不让人知。能体会出五行存在的人,一定会昌盛发达。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黃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強楚。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这句是对天道变化规律的细节阐述。五贼,意思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依次相克,所以称为贼。天地万物都是由五行元素构成的,因其相克的运动而维持着宇宙运转,所以见之者昌。虽然这个版本的解释采用得比较多,但是他未必是最合理的解释。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贼,在这里是残害伤害的意思,是指破坏的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 先天条件谓之命,后天特质谓之物,合适的时机谓之时,强大的助力谓之功,天道的眷顾谓之神,这五样东西称为五贼。这明明是很好的一些东西,为什么叫五贼呢?贼就是反克的意思,是反向作用力。上克下称为克,下克上称为贼,也就是逆反的意思。 可是贼和逆听起来都是贬义的,又怎么会见之者昌呢?是因为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呈现弊端的时候,就要采取反克的措施来维持天道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看起来不合乎当时的普遍法则,但是只有采用这些措施才能维持天道平衡,一共有五种形式。 因为是逆反的措施所以圣人对这种措施非常谨慎,但是这种措施能救天下于水火,所以天下人依赖这五种措施,称之为德。到了这里真实身份出现了,所谓的五贼实际就是五德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也就是说天道运行固然是有规则的,但是当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某些故障,往往需要施行反向措施进行拯救才能维持天道平衡。总之,虽说法不一,但最终都指向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规律,如果能你掌握好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就能得到万物昌盛。 素朴注:为什么把五行说成是五贼呢?因为,五行是宇宙中的五种力,为天地灵气所生,他的存在运行也是需要吸收天地灵气的,古人把这种吸取天地灵气称之为盗,所以才把五行称之为,五贼。 姜太公张良等注 张果注: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传》曰:圣人之理,图大而不顾其细,体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则导道,布德以化之;履险则用权,发机以拯之。务在匡天地,谋在济人伦。於是用大义除天下之害,用大仁兴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经合道之谋,其名有五,圣人禅之,乃谓之贼;天下赖之,则谓之德。故贼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黄帝所以代炎帝也;贼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尧所以代帝挚也;贼天之时,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帝舜所以代帝尧也;贼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大禹所峡代帝舜也;贼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殷汤所以革夏命也。故见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贼命为用,味以取其喻也。李筌不悟,以黄帝贼少女之命,白日上腾为非也。 太公曰:其一贼命,其次贼物,其次贼时,其次贼功,其次贼神。贼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小大。 鬼谷子曰:天之五贼,莫若贼神。此大而彼小,以小而取大。天地莫之能神,而况于人乎! 筌曰: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日飞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 【原文】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群书【释译】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具有五行之气;天也是五行构成的,所以人是万物之灵。结构是相同的,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天的变化是道的结果,人的变化是天道的缩影。了解天地变化自然知道人的变化。然而,有些人就是不懂,非要逆道而行。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世上事再多,也逃不过天地五行。我们祖先在4700年前就说了人与天是一样构造,如果不按天道走,生命周期将会打破。这里的五行并不止金木水火土这么简单,实际代表元素的组合。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五行的概念,是我们人给定的概念,但这个五行的力量,却是天然的力量,不是我们人力可以改变的。这个世界是靠我们的手,靠我们的努力可以改变的,但对于五行的变化,却是要靠我们的身体来感知和感觉,才能体会出来。 维持天道运行的五种反向措施都深藏在人的内心深处,一旦天道运转出现故障就自然有人采用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平衡。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宙就是时空的交汇。人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将宇宙微观于指掌之间,亲身体验万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庄子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 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阴符经的智慧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素朴注:这就是暗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身就是小宇宙,搞明白宇宙的自然规律,其实人身的自然规律也是一样的,将宇宙自然的规律和人身的自然规律一起去认识,宇宙虽大,就像在心中;万化虽多,也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就像人体五脏对应五行一样都有其规律可循。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其立德明机用妙,发之於内,见之於外而已,岂称兵革以作寇乱哉?见其机而执之,虽宇宙之大不离乎掌领,况其小者乎?知其神而体之,虽万物之众不能出其胸臆,况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李筌等以五贼为五味,顺之则可以神仙不死,诬道之甚也。 太公曰:圣人谓之五贼,天下谓之五德。人食五味而生,食五味而死,无有怨而弃之者也。心之所味也亦然。 鬼谷子曰:贼命可以长生不死,黄帝以少女精气感之,时物亦然。且经冬之草覆之而不死,露之即见伤,草木植性尚犹如此,况人万物之灵,其机则少女以时。 广成子曰:以为积火焚五毒,五毒即五味,五味尽可以长生也。 筌曰:人因五味而生,五味而死。五味各有所主,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胜,久之则积气蒸蒸,人腐五脏,殆至灭亡。后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胎息无神,仙味之术百数,其要在抱一守中。少女之术百数,其要在还精彩气。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水华池。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此五事者。卷之藏于心,隐于神,施之弥于天,给于地,宇宙瞬息可在人之手,万物荣枯可生人之身。黄帝得之,先固三宫,后治万国,鼎成而驭龙上升于天也。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心也。 群书【释译】现在网上流传的《阴符经》都说“以定人也”,其实真正原文不是“人”,是“心”。天性,包含在人性中。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善心就是天机。所谓天机,就是上天留给顺天道的人的机会。 “立天之道,以定心也”,就是按天道,改变自己的心态。天道本意是善良。因为人心坏了,没有“立天之道”,天又如何会好。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人的存在就是天性的实质表现形式,而人的内心思维能力就是操纵天性的机关,天道与人心永远是紧密相连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变化。所以圣人能够运用五贼却又警惕五贼。 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素朴注:人的心其实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们知道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这是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所以天冷了人就想要保暖,天热了人就想避暑。那么这个风寒或者暑热这就叫做“机”。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事业成败等等也可以理解为影响人命运的因素。“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自然规律的天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所以道是什么?就是心。明白心就明白什么是道。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人谓天性机为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圣人能体五贼也。 亮曰:以为立天定人,其在于五贼。老天的灵性,体现在我们人的身上。但是,我们人的心,我们的思维,往往是活动的,变化的,停不下来的。(那要怎么办呢?)树立天的概念,观察天的特点,那种辽阔、空灵、宁静、无言的感觉,可以做为我们宁心定神的参照。 【原文】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群书【释译】如果天道变化,星辰会提前变。地震之前,飞禽走兽会有异动。人心坏了,天地之间就会灾难重重。 阴历的辰、巳月为龙蛇之月,是天之阳气最盛的时间段,所以特别容易地震。这个也合“天发杀机,龙蛇起陆”,这是自然规律。人心如果乱了,天地间就会大变。如果天变了,人心也变了,那么整个世界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要是不安宁了,星星会移动;大地要是不安宁了,要搞破坏,要地震了,动物们会烦躁不安,到处乱跑。而要是人类社会不安宁了,那破坏是很大的,就是自然界也会受到牵连。不过这个世界变化,往往是天地社会共同动荡,这形成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基调,唉!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之后又复归大治,就是说天地同步来来回回折腾人,人也配合着天地来来回回折腾不停,于是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自然运转规律。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比如,气候反常,温室效应等,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海啸,山崩地裂等,就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人事祸乱,比如,政治腐败,经济混乱,战事不断等。 这是阴符经的名句,用来说明天地人发生的动态变化。杀机,变异反常的行为。就说不管天地人都会发生变异,在天上你会看到星宿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地上会看到因为气候的变化导致动物蛰伏或迁徙,人会被天气冷暖和地气的燥湿折腾得动静无常。因此,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要力求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 素朴注:为什么说人心坏了,天地间就会灾难重重?就像现在的人类因为贪欲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空气污染,所以天灾人祸都是因人心变坏引起得。如果能做到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和谐共振,那么万物自然就会安定。人如果能根据事物发生的征兆,预知未来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提前做到未雨绸缪,就可以,趋吉避凶,逢凶化吉。也就是人参天地,天人合一。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天机张而不生,天机弛而不死。天有弛张,用有否臧,张则杀威行,弛则杀威亡,天杀之机息。然天以炁为威,人以德为机。秋冬阴炁严凝,天之张杀机也,故龙蛇畏而垫伏;冬谢春来,阴退阳长,天之弛杀也,故龙蛇悦而振起。天亦有寒暄。德亦有寒暄,人亦有寒暄。德刑总肃,君之张杀机也,故臣下畏而服从;德失刑偏,君之弛杀机也,故奸雄悦而驰骋。位有尊卑,如人有天地。故曰;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寇乱所由作;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尊卑犹是革。太公、诸葛亮等以杀人过万,大风暴起,昼若暝,以为天地反覆,其失甚矣。 《传》曰:天以祸福之机运於上,君以利害之机动於下,故有德者万变而愈盛,以至於王;无德者万化而愈衰,以至於亡。万变定基,自然而定。 范曰:昔伊尹佐殷,发天杀之机,克夏之命尽而事应之,故有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太公曰:不耕,三年大旱;不凿,十年地坏。杀人过万,大风暴起。 亮曰:按,楚杀汉兵数万,大风沓冥,昼晦,有若天地反覆。 良曰:从此一信而万信生,故为万变定基矣。 筌曰:大荒大乱,兵水旱蝗,是天杀机也。虞舜陶甄,夏禹拯骸,殷系夏台,周国麦里,汉祖亭长,魏武乞丐,俱非工者之位,乘天杀之机也,起陆而帝。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权臣擅威,百姓思乱,人杀机也。成汤放桀,周武代纣,须籍斩赢婴,魏废刘协,是乘人杀之机也。覆贵为贱,反贱为贵,有若天地反覆。天人之机各发,成败之理宜然,万变千化,圣人因之而定基业也。 【原文】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群书【释译】从字面理解,意思是说人都有优点、缺点。事物也一样,利弊都有。但这只是本意,代表万物都没有固定的对与错。“可以伏藏”,凡事都要有个度、量、衡,聪明也要有个度,笨也要有个度,真正有道之人,会看明白这些,而不是一味的表现自己。 意思多重,代表着人生在世有正反面。要修身,就要从自己做起,把不好的收藏起来。并不是聪明就是好。过于表现聪明,本身就是一种愚蠢。真正有水平的人不会让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水平。这就是儒家后来说的:中庸之道。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糊涂,你听不懂没关系,不要干扰别人。 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 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老子说:大巧若拙,这里的巧拙是并举互关的。就是说虚质的天道转化为实质的人,会产生巧拙不同的特性并退藏于密,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人才会展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素朴注:事物也一样,有利有弊。这就是阴阳,所以做到阴阳平衡就是中正,阴阳好坏都是会互相转化的。真正的智者是守中。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圣人之性巧於用,居穷行险则谋道以济之,对强与明则行义以退避之。理国必以是,行师亦以是。 良曰:圣人见其巧拙,彼此不利者,其计在心。彼此利者,圣哲英雄道焉,况用兵之务战。 筌曰:中欲不出谓之启,外邪不人谓之闭,内启是其机也。雄知如阴,不动如山。巧拙不性,使人无间而得窥也 【原文】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群书【释译】天下苍生易受邪气之侵袭,原因在于神、元、灵的变化。“可以动静”:可以用变化,静心之理而克制。因为正邪并存于世间,人生在世才会受邪气所侵。 人之根本——神、元、灵,是固定的,但每个人的神元灵比例并不同,这也决定了每个人的成就不同。这就是命运。命运变化,其实就是心态变化,并不是天干地支的变化。 深层意思在说:人有九窍,也有三要点:神、魔、人。神性、魔性、人性。神,生;魔,死;人,存。 存,是指你的肉体存活的时间,而神、魔不仅存在于你活着的时候,过去,未来都存在着。你死了,你的神性、魔性还存在。你死了,你的人性不存在了。所以生死是过程,并不是结果。我们人有体会外界信息的九窍,而外界刺激和干扰,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和嘴巴这三个重要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环境和食物,也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来控制自己,让我们安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人用耳朵听声音,听的是正是邪很关键;人用眼睛看事物,看的是正是邪很关键;人用口说话,说的是正是邪很关键。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 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这些需要修炼得法才能够控制,所以说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就是说你是正是邪就要看你的修为定力深浅。 素朴注: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是纯神性或者纯魔性的。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就是要提高神性的比例。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九窍之用,三要为机。三要者,机、情、性也。机之则无不安,情之则无不邪,性之则无不正。故圣人动以伏其情,静以常其性,乐以定其机;小人则反此。故下文云:太公以三要为耳、目、口;李筌为心、神、息,皆忘机也,俱失《阴符》之正意。 太公曰:三要者,耳、目、口也。耳可凿而塞,目可穿而眩,口可利而讷,兴师动众,万夫莫议。其奇在三者,或可动或可静之。 筌曰:两叶掩目,不见泰山。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掠舌,不能立言。九窍皆邪,不足以察机变,其在三者:神、心、志也。机动未朕,神以随之;机兆将成,心以图之;机发事行,志以断之。其机动也,与阳同其波;五岳不能镇其隅,四读不能界其维。其机静也,与阴同其德;智士不能运其荣,深闻不能窍某谋,天地不能夺其时,而况于人乎? 【原文】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群书【释译】天地五行是相生相克的。祸、福都有源头。火的源头是木。祸发必克:有祸发生,必有克制出现。如果没有,祸灾有期了。就如一个国家,如果奸臣贪官污吏当道,不及时铲除,国家就会灭亡。同理,如果你不能克制自我,让祸留身,时间久了,一定会出事。所以,圣人知道这个道理。不让祸常留身,自能安家治国平天下。不要小看小事情,小事是引发大事的关键。万事都有源头。当你抱怨上天不公,命运不平时,多想想原因是什么。 五行里,火生于木,相生的时候,身体不会出问题。而生病的时候,一定是有五行相克了。那种以公肥私的奸人,正是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国家机构,才会产生的。这种奸人只要掌握了国家的命脉,那这个国家就会崩溃。就和我们生病一样,所以我们要警惕。能懂得这些个道理的,不管他是治国,还是修身,都有相当的修为,都是懂得圣人之道的。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动乱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五行中火生于木,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 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 治大国如烹小鲜。国家治理如果不按照成熟稳定的规则运转,总是起高调不安分,就会为口蜜腹剑的奸人提供生存土壤,为富人办事,为权贵作犬马,为敌国作弓矢,这种最顶级的奸人是不露形迹的,看起来像个好人,但危害是最大的。一旦他们掌握住恰当的时机,国家就会崩溃。 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动乱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能够洞察这些隐藏在稳定表象背后的乱像,并且实施恰当的手段进行治理,这样才能真正到达天人合一之境界。 素朴注:万事都有源头。发生问题不要抱怨,多想想原因是什么。因果是一条线,人得一言一行就是串成这条线的点。人生的变数也就是这些点。所以世人要修好这个线上的每一点。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夫木情静,动而生火,不觉火盛而焚其质。由人之性静,动而生奸,不觉奸成而乱其国。夫明者见彼之隙以设其机,智者知彼之病以图其利,则天下之人彼愚而我圣。是谓生者自谓得其生,死者自谓得其死,无不谓得道之理也。 筌曰:火生于木,火发而木焚。奸生于国,奸成而国灭。木中藏火,火始于无形。国中藏奸,奸始于无象,非至圣不能修身炼行,使奸火之不发。夫国有无军之兵,无灾之祸矣,是以箕子逃而缚裘牧,商容囚而蹇叔哭。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群书【释译】表面意思是说,生死有命。其实不是。生,是指受天之元而生。死,天之罚也。为何会死,因为拿天地的,最后自然要还回去。这是有借有还之理。所以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什么叫命运,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知天道,识五行之气,创造美好,这才是命运。易经里只有事情演化之理,却没有命运之理。命运之理,在道之内。人活于世,灾难难免。而不是读几句经,钻深山老林练功可以解决的。 生生死死,万物的生命规律,这是自然的。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野草是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产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素朴注:什么叫命运,就是明白天道,顺应天道规则,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识天道才会知天命。否则一生就过的浑浑噩噩。 姜太公张良等注 : 良曰:机出乎心,如天之生,如天之杀,则生者自谓得其生,死者自谓得其死。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及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 群书【释译】人,天地之道所生。天地灵气让万物取走。万物灵气让人取走,而最终人的灵气会回给天地。这是一种平衡之道。“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意思是说会吃的时候就有会死的一天。有人出生就有人死。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凡事都会安心。圣人知五行气,可以改变心态面对,更可以顺其气数,向好处发展。 天地,万物最终都会归于天地,天地接收了万物。而我们人培养了各种物种,这些动物和植物,在人的努力下也生生息息。人类社会,也正是利用自然万物而得以发展。天地人三才只要相互合适,这就是安宁和谐的世界。所以说,我们吃东西,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吃得合适,不是乱吃,按时吃东西,不过饱,那么身体就是顺的。而社会的变革,只要是顺势而为,符合大众利益,那么这样的变革就不会造成社会动荡。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但是过多的摄取等于残害和破坏。比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气过多排放,空气被污染,天地精华被残害、破坏。万物可以被人利用,比如砍伐木材可以建筑房子,开采石油可以发展工业,但是过多利用,成为了破坏,过多砍伐木材,造成生态不平衡,水土流失,过多利用石油,造成废气污染。人过多沉迷与万物,却被万物所伤害,叫玩物丧志,有的甚至使人沉溺丧生。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就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就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懂得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素朴注:外面流传的阴符经都写成“百骸理”,但是根据前后文来看应该是“埋”这里的埋指的是人死后入土。如果是“理”就前后文不通了。 动其机,万化安。机,就是关键,机要的意思,改变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使遇到万般变化,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事物的发生,都是分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的。外在的原因很难改变,但是内在的原因,自己想改就改,就看自己的决心了。比如,别人给了你一巴掌,欺负你。外在的原因是,别人比你强,但是内在原因是,自身的弱小。如果你强大,别人巴掌还没过来,你已经把他打飞了。如果你智慧,你提前知道他要来打你,你可以避开他。如果你在他眼中是一个强大的好人,那么通常情况,他不会对你动手。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天地以阴阳之炁化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万物以美恶之味飨人,人不知其盗;人以利害之谋制万物,万物不知其盗。三盗玄合於人心,三才顺动於天理。有若时,然后食终身;无不愈时,然后动庶绩,无不安食;不得其时,动不得其机,殆至灭亡。 鬼谷子曰:三盗者,彼此不觉知,但谓之神明。此三者况车马金帛,弃之可以倾河填海,移山覆地,非命而动,然后应之。 筌曰:天地与万物生成,盗万物以衰老。万物与人之服御,盗人以骄奢。人与万物之上器,盗万物以毁败。皆自然而往。三盗各得其直,三才递安其任。 鬼谷子曰:不欲令后代人君,广敛珍宝,委积金帛,若能弃之,虽倾河填海未足难也。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骸;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故曰: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 【原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群书【释译】人们看到无法理解的事,从不冷静思考分析,就说好神秘、好神奇,有神鬼。因为不知道它不神的一面,所以把它当成神了。 世人不知道万物发展是个定数,整天求神问佛,以为神会带来好运。还有求来生的,却不知道,那些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天道。而人与天是同样结构,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其实就改变了人生。 人们往往只知道神奇是因为神的神力而为,却不知道神为什么有神奇的能量。其实神是人们的心造就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神奇的能力是怎么来的。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会意、形声字,小篆:神,从示、从申。小篆的示上部为二,二古通上字;下部为三条下垂的线,义作“上天垂相”解。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古代对日、月、风、雨、雷、电无法解释称之为神。后来智慧才能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透过中国文字这一智慧符号,为我们揭示出:“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所以《阴符经》给了我们启示,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就象现代人不断探索科学规律一样的道理,瓦特发明蒸汽机无非是在茶壶煮水的渺小事物中得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也不过是苹果落地时得到启发,这就是“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修道者来说,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须运用智谋韬略,掌握其客观规律。同时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内修圣功,从点滴起始,积累知识,身心齐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变化规律。 素朴注:世人不知道自己身中就有神,总是外求,越是外求越是迷失,搞得整天神神叨叨,与其寄希望于神佛,不如修好自己。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时人不知盗之为盗,只谓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觉之谓神,盖用微之功着矣。李筌不知此文意通三灵,别以圣人愚人为喻,何甚失也? 筌曰:人皆有圣,人不贵圣,人之愚。既睹其圣,又察其愚,复睹其圣。故《书》曰:专用聪明,则事不成。专用晦昧,则事皆悖。一明一晦,众之所载。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仲作革,百里奚卖粥,当衰乱之时,人皆谓之不神,及乎逢成汤、遭文王、遇齐桓、值秦穆,道济生灵,功格宇宙,人皆谓之至神。 【原文】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群书【释译】这个日月指的是阴阳,天地是分阴阳的,“小大有定”指的是万物发展是恒定的,从小到大。“圣功生焉,神明出焉”:一旦人行了天地之善,神奇就会出现,可以知天地之变、化万物之初始。 “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天下的事都可以知道发展和结果。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修为之士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尽心去做,而小人只会轻言命运。试问,这世人又有几人真正明白命运是什么? 比如日月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天数多少,是有规律可循的。我(黄帝)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个规律,才制定出了历法,这个功劳被神化了,我就成神了。这里面隐晦的道理有关社会的稳定,大家都没发现,也不知道,也不能让谁都知道。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他知道了神之所以成神的道理,也不会乱来,最多他自己努力钻研,创造奇迹。而如果是一个没有道德约束的小人,当他知道没有神,神都是人造出来的时,那么他就会乱来。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一年的日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日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由此可见历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自然规律。《阴符经》就是告诉我们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人们的修养生息。这就是时间概念,是人民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比如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的三点是有科学道理的,说明人按照历法应该活动时候该活动,应该休息该休息,这样的人才懂得自然规律。如果常常违背自然规律,更何谈生命健康和事业成功。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所以讲是莫能见,莫能知。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中篇主要讲人们如何正确运用自身和自然规律来富国强民。首先讲到人的生命和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其次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都需要好好把握,不可能人为的去破坏这个规律。作为人就必须从自身的规律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从自身的修养中明白运用智谋韬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就象历法规律那样去遵循,才是圣明,三盗之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从自身修养中去把握,如果天、人、物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富国强民。 素朴注:这里道出了命运的天机,然而君子知道这个真相就会好好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不再外求。而小人知道了真相后就会轻视命运,心想反正人生不过游戏,那我就玩呗。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日月有准,运数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观天之时,察人之事,执人之。机,如是则圣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宜理合,安之善也。筌以度数为日月,以余分为大小,以神炁能生圣功神明,错谬之甚也。 《传》曰:其盗微而动,所施甚明博,所行极玄妙。君子用之,达则兼济天下,太公其人也;穷则独善其一身,夫子其人也,岂非择利之能审?小人用之,则失其身,大夫种之谓欤?得利而亡义,李斯之谓欤?岂非信道之不笃焉? 鬼谷子曰:后代伏思之则明,天地不足贵,而况于人乎? 筌曰:一岁三百六十五日,日之有数;有次十二,以积闯大小余分有定;皆禀精气。自有不为圣功神明而生;圣功神明亦禀精气,自有不为日月而生。是故,成不贵乎天地,败不怨乎阴阳。 诸葛亮曰:夫子、太公岂不贤于孙、吴、韩、白,所以君子小人异之,四子之勇至于杀身,固不得其主而见杀矣。 筌曰:季主凌夷,天下莫见凌夷之机,而莫能知凌夷之源。霸王开国之机,而莫能知开国之机,而莫能知开国之源。君子得其机,应天顺人,乃固其躬。小人得其机,烦兵黩武,乃轻其命。《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近知远。 【原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群书【释译】瞎子听力更好,聋子视力更好。这证明,人一旦失去一样东西,自然其他方面会有所提高。“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人一旦失去了某种东西,就会加倍地努力。可惜,世人看不明白,自己什么都拥有时却不去努力。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如果能常常反省思考,比闭门学习重要一万倍。这个师是指学习,意思是说人常自省才能精进。 眼瞎的人,耳朵往往很好。耳聋的人,往往视力超群。统一指挥,集中力量,可以集中敌人十倍的力量。如果反复思考,犹豫不决,就是给你万倍的力量,最终也会失败。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瞽:ɡǔ,(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书?尧典》传:“无目曰瞽。”这里用瞎子、聋子作为比喻,要求军队的统帅者,做到静虑。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任何事情能够考虑周密,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如果一个人生性浮躁,做事不专注,或者象“小猫钓鱼”蜻蜓来了捉蜻蜓,蝴蝶来了捉蝴蝶,那么连一条小鱼都难以钓到。《阴符经》告诉我们用兵者更需要一种深思熟虑的修养。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人的主观意识是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是外面事物反应到主观思想以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听美好的音乐就会觉得舒服快乐,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产生想吃到的欲望,同样对美色也会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但是要没有欲望也是不客观的,但是超过客观的欲望,或者沉溺于一种物欲,就会被葬送,叫玩物丧志,也有酒、色、财、气伤英雄之说。古人把接触正面的事物叫阳,接触过多或者反面的事物叫阴,人的阴阳不平衡就会心力衰老而死亡,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机合,达到处理事物完善。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瞽者善於听,忘色审声,所以致其听;聋者善於视,遗耳专目,所以致其明。故能十众之功,一昼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息之,所以精也。故能用万众之人。荃不知师是众,以为兵师,误也。 尹曰:思之精所以尽其微。 良曰:后代伏思之,耳目之利,绝其一源。 筌曰:人之耳目,皆分于心,而竟于神。心分则机不精,神竟则机不微。是以师旷薰目而聪耳,离朱漆耳而明目。任一源之利而反用师于心,举事发机,十全成也。退思三反,经昼历夜,思而后行,举事发机,万全成也。 太公曰:目动而心应之。见可则行,见否则止。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馀),至静性廉。 群书【释译】心相因为有了物质才产生出来,没有物质就没有想法了。所以万物在于你怎么看待。天道表面上看无理无公无恩,实际上是为了更大的平衡。不管惊雷还是风暴,都是一种天道。快乐的根本在于不过分要求,凡事留有余地。心若静了自然能过得平和。 我们人的智慧,人的思维,都是围绕着物质世界而产生的,信息量来源最多的,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觉。(那么反过来,也是我们的眼睛最容易受累)。天对于万物的最有利时,是和风细雨那样的平静的不作为状态。而看似强烈的雷雨狂风,反而对万物是不利的,但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而不长久的。高兴过头了,难免放纵。只有心静下来时,心思才会清明纯净。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 天是自然的,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叫无恩,就象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说天地是自然客观的,没有主观意识,对待万物就象祭祀用草扎的狗一样,祭祀时候万人朝拜,祭祀完毕一把火烧了。天给万物以空气、阳光、雨露,万物是得到了大恩的,就象春天来了,一声春雷,一阵春风,让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过去皇帝可称为天子,这里也可比作一个国家好的政策,法律,好的统治方法,作为皇帝没有认为我是有多大恩惠,而是让百姓真正去感受到恩惠,这样的国家就象春天一样,生气盎然,蓬勃发展。 馀是繁体字,即余,余的意思是姓,是我,超过了称余。这里指放荡有余,思想麻痹。这两句话说明两种不同精神状态的人的品德修养。人需要乐观精神,但不允许狂欢放荡,骄奢淫逸;人需要冷静头脑,神清智明,但不允许过于沉静。因此这是指帝王将帅在对待战争时应有的精神状态,说明在战争中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素朴注:天之道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之道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和圣人给万物和百姓最大的恩惠就是没有恩惠,因为这是一种平等,对万物的平等。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夫心有爱恶之情,物有否臧之用。目视而察之於外,心应而度之於内。善则从而行之,否则达而止之,所以观善而惩恶也。筌以项羽其目机,心生於物,以符坚见机,心死於物,殊不知有否臧之用。 《传》曰:天以凶象咎征见,人能儆戒以修德。以迅雷烈风动人之恐惧,以政福无恩而生大恩之谓也。李筌以天地不仁为大恩,以万物归於天为蠢然,与《阴符》本意殊背。 《传》曰:未发谓之中,守中谓之常,别乐得其志,而性有余矣。安常谓之自足,则静其志而廉常足矣。筌以奢为乐性,以廉为静,殊乖至道之意。 筌曰:为天下机者,莫近乎心目。心能发目,目能见机。秦始皇东游会稽,项羽目见其机,心生于物,谓项良曰:“彼可取而代之”。晋师毕至于淮淝。荷坚日见其机心死于物,谓荷融曰:“彼(京力)敌也,胡为少耶?”则知生死之心在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焉。 良曰:熙熙哉。 太公曰:诚惧致福。 筌曰:天心无恩万物,有心归恩于天。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以施而不求其报,生而不有其功。及至迅雷烈风,威远而惧迩,万物蠢然而怀惧,天无威而惧万物,万物有惧而归威于天。圣人行货也,无患于有功。行代也,无威于有罪。故赏罚自立于上,威恩自行于下也 良曰:夫机在于是也。 筌曰:乐则奢余,静则贞廉。性余则神浊,性廉则神清。神者,智之泉,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智公则心平。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以其清且平。神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夫圣人者,不淫于至乐,不安于至静,能栖神静乐之间,谓之守中。如此施利不能诱,声色不能荡,辩士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惧,见祸于重开之外,虑患于沓冥之内,天且不违,而况于兵之诡道者哉! 【原文】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器。 群书【释译】天道看起来很无情,很自私。以凡人眼光看,天灾人祸,苍天为何如此不公。其实这只是天道的一部分。天之灾是为了更大的平衡。擒之制在器意天公不语时,才恩泽万物。操纵这些,能让恩泽分布均匀的力量,是因为有均匀的空气。(我们人的身体,如果也能有运行周身的气,那营养身体的精血,也会均匀分布而无灾无病。) 天道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人为不可能刻意去改变它。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没有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由此,可以探究到统治的天道、王道、政道、兵道都是如此,天道、王道与治道是相通而又是最自私的。谁不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呢?但是这个自身根本利益,还是要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利益,所以运用政令、军令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不容有半点违反。 动物禽兽存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以小胜大在于一鼓作气征服对方,玄龟食蟒,颤隼击鹄,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蜍蛭哜鱼这些现象都存在。这里借用以小胜强的军事战略,禽:古代通擒。意为俘获。箝制,致敌于死命。指:制裁、箝制,使其敌方失败,气:气势。人或动物所表现出来某种力量的趋势,也指土气。鼓舞军队的士气,挫伤敌人的锐气。创造无敌于天下的士气,以及由士气表现出来的力量趋向,这是个重要的战略战术。比如后来的道家非常讲究练气,从个体生命看,气是生命动力源泉,气血畅通,生命才能旺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自然之理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自然之效明而不可违,公之至也。体圣体之亦然。筌引《孙子》云:视卒如爱子,可以之俱死。何也? 《传》曰:擒物之以炁,制之以机,岂大小之才乎?太公曰;岂以小大而相制哉?筌不知擒义,误以禽兽,注解引云:玄龟食蟒,黄腰啖虎之类,为是悲哉。 尹曰:治极微。 良曰:其机善,虽不令天下而行之,天下所不能知,天下所不能违。 筌曰:天道曲成万物而不遗,椿菌鹏(晏鸟),巨细修短,各得其所,至私也。云行雨施,雷电霜霓,生杀之均,至公也。圣人则天法地:养万民,察劳苦,至私也;行正令,施法象,至公也。 孙武曰:视卒如爱子,可以俱死,视卒如婴儿,可与之赴深溪。爱而不能令,譬若骄子。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太公曰:岂以小大而相制哉? 尹曰:气者,天之机。 筌曰:无龟食蟒,囗隼击鹊,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蛛蛙哜鱼,狼囗啮鹤,余甘柔金,河车服之,无穷化玉,雄黄变铁。有不灰之木,浮水之石,夫禽兽木石,得其气尚能以小制大,况英雄得其而不能净寰海而御宇宙也。 【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群书【释译】生就是死的过程,死又是生的过程。恩会生害,害也会生恩。 小孩从小不好好教育,光给恩惠,其实会害了他。从小让他受苦受难,长大后反对他有恩。命运也是一样,受太多害,自是天之恩也。所以,万物发展是个定数,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大吉也可以是大凶之相,大凶亦可是大吉之相。吉凶有定,怎是一本阴阳易经能占? 不过有时想过来,死掉的没有生命的食物,是活着的生物的基本需求,而生命的结局,就是死亡。人也是这样,如果你给他压力,他反而提高了能力,反而可能更成功。而你对他好了,他得到的锻炼反而少了,他自身的能力可能就弱了,反而是害了他。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这里是用生死、恩害的自然辨证关系运用于兵法韬略上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两军交战的战场,却是横躺死尸的地方,如果抱必死决心就会打出生路,就是投之死地而后生。恩害也是同样,吴王夫差树立恩威于勾践,夫差允勾践屈服求和,为质于吴,后又释放勾践回国。反而遭到国灭身亡的祸害,勾践是害中求生。这样的辨证思想来源于生死、恩害的自然规律。智者能够举一反三而理解把握。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生者,人之所爱厚,於身大过,则道丧而死自来矣。死者,人之所恶,於事至明,则道在而生自图矣。福理所及谓之恩,祸乱所及谓之害,损己则为物之所益,害之生恩也。筌引孙子用兵为生死,丁公、管仲为恩害,异哉? 太公曰:损己者物爱之,厚己者物薄之。 筌曰:谋生者必先死而后生,习死者必先生而后死。 (曷鸟)冠子曰:不死不生,不断不成。 孙武曰:投之死地而后生,致之亡地而后存。 吴起曰: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恩者害之源,害者恩之源。吴树恩于越而害生,周立害于殷而思生,死之与生,恩之与害,相反纠缠也。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吾以时物闻理哲。 群书【释译】世人只认为知天地知识者为圣人,而真正的圣人明白万物平衡。要真正要明白平衡之理,万物是变化的,人心也是变化的,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所以,大凶也可以是大吉之相,大吉也可以是大凶之相,有人中了500万,引发心脏病挂了。有人中了1亿奖金,让人绑架了,是好还是坏?不要用你眼前的吉凶来衡定你的人生。 我们一般的人,愚昧的人,往往是从天地的自然现象里,去揣测老天的意志,而我(黄帝)却是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寻找里面的客观规律,发现真理。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 愚人:蠢笨无知的人。天地文理:即天文地理,是自然现象中的事物,例如日蚀,月蚀、星变、地震等。圣:这里指超凡、预见性强的人。时物文理: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例如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生产建设、赋税民情等等。哲:智慧卓越的人。《阴符经》告诉我们天文地理,五行变化是自然规律,作为知晓的圣人,不是把自己的知识、认识去用于卖弄玄虚,愚弄百姓,而是要树立天下为公,知识用于社会,把它运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规律,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智慧卓越的哲人。 素朴注:福之祸所伏,祸之福所依。吉凶自由定数,所以算命占卜又有什么用?如果他算的准,你又改变不了你算他干嘛?如果可以改,那他不就是算不准吗?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观天之运四时,察地之化万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小恩於人以蒙自养之谓也。知四时之行,知万物之生,皆自然也。故圣人於我以中自居之谓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人之死亡,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灭亡。理国以道,在於损其事而已;理军以权,在於亡其兵而已。无死机则不死,鬼神其如我何?天生机则不生,天地其如我何?圣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国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机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机也;除死机以自取其生情者,死之机也。筌不瞭天道,以愚人。圣人体道,愚昧之人而验天道,失之甚也。 太公曰:观鸟兽之时,察万物之变。 筌曰:景星见,黄龙下,翔凤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扬波。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错,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愚人以此天地文理为理乱之机。文思安安,光被四表,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六府三事,无相夺伦,百谷用成,兆民用康。昏主邪臣,法令不一,重赋苟政,上下相蒙,懿戚贵臣,骄奢淫纵,酣酒嗜音,峻宇雕墙,百姓流亡,思乱怨上,我以此时物文理为理乱之机也。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筌曰:圣哲之心,深妙难测。由巢之迹,人或窥之。至于应变无方,自机转而不穷之智,人岂虞之?以迹度心,乃为愚者也。 【原文】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群书【释译】事实上这是讲五行相克的。如果水的力量不够就往火中扔那是死路。如果力量不够,去做你能做的事,也是死路,尽管你能做这事。不要设定太高的思想目标,太高的思想目标要有相当的善意来承受。 人们往往以他的愚昧的迷信活动来取悦老天爷,而我却是以自己的智慧,来让老天爷放心。人们总是以那种稀奇古怪的少有的东西来祈求老天,而我却以那些寻常的东西来祭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好比你把火投入水里,火必然会灭。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愚:是愚蠢。虞:是欺骗,猜测意思。奇:是奇迹。期:等待。圣:指智慧超群的人。 这一句说明智慧超群的圣人是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极好素质,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是令人感到惊奇,其实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为注重身心双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实智慧超群,大智若愚。圣道自然在于守静,静至虚得用奇器为真功夫,动植生灵,皆为道侣。浮躁、欺诈、虚荣得一时之私利来看待圣人,或者以神奇、神异、矫强作用来看待圣道都是错误的。 那些认为追逐私利,放纵欲望,还以为这就是比别人高得多的圣人,这样的认为是绝对错误的,实际上他们是给自己掘好了坟墓,如果让这类人去治理国家,统军作战,那就等于把国家和军队沉溺在水中,投入于火海,也必然自取灭亡。他们岂知修道在于静虑,用兵在于谋略,万事必须从修身养心做起,“致虚极,守静笃”深思熟虑的人才是智慧超群的人。 素朴注:德不配位终究没有好的结果,所以自己所修的德行一定要配得上自己的名声,否则从高处坠落是迟早的事。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观天之运四时,察地之化万物,无所不知而蔽之以无知,小恩於人以蒙自养之谓也。知四时之行,知万物之生,皆自然也。故圣人於我以中自居之谓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人之死亡,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灭亡。理国以道,在於损其事而已;理军以权,在於亡其兵而已。无死机则不死,鬼神其如我何?天生机则不生,天地其如我何?圣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国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机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机也;除死机以自取其生情者,死之机也。筌不瞭天道,以愚人。圣人体道,愚昧之人而验天道,失之甚也。 良曰:理人自死,理军亡兵,无死则无不死,无生则无不生,故知乎死生,国家安宁。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 群书【释译】自然而然,万事自会发展。如果按正常发展,自有阴阳之理,不会产生坏结果。如果心态变化了,则万物阴阳变化了。所以很多人为了一时欲念,犯罪入狱。 从来老天的追求都是平静啊,平静安宁,万物才能生长繁殖。(你老是去找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取悦老天,扰民不安,这是违背老天的意志了,老天会帮助你吗?)天地之道能广泛推崇,那么阴阳也就平衡了,阴阳平衡相互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就得以顺利进行。你很喜欢某明星,后来这明星出了艳照门,你连他的电影都不看了。心变了,万物给你的印象就变了。 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以静应动的,所以天地万物才能够蓬勃生长;天地万物运动规律是浸透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阴阳二气的推动,大自然变化才顺利啊。 静:指安静,守静,以静应动。浸:浸透,渐进的意思。阴阳: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对立、互相消长的物质运动现象。胜:胜利,这里指事物运动发展。天地万物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测,寂然无声,就是至静,静是和谐之境界,由于它至静,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而诞生。道运行于天地之间,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为消长的发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阴阳交替的过程,古代把冬至称阳生,从此阳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炎热;而夏至称阴生,从此阴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寒冷,于是出现了四季气候,生长了万物,这种变化是很有次序的。由此人们找到了宇宙大自然的物质运动变化这个规律。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动静皆得其性,靖之至也。靖,故能立天地,生万物,自然而然也。伊尹曰:靖之至,不知所以生也。 《传》曰:浸、微也。天地之道,体着而用微,变通莫不归於正,微之渐,故能分阴阳,成四时之至顺也。 《传》曰:圣人变化顺阴阳之机,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 尹曰:静之至,不知所以生。良曰:天地之道,浸微而推胜之。 良曰:阴阳相推激,至于变化在于目。 【原文】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群书【释译】所以,真正的圣人知道天数自然,不会去改变它,而是克制自己欲望,达到纤尘不染、万物不沾的境界,这不是制约能做到的。天道不可能改变,也不会改变。 你永远改变不了命运,你可以改变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所以说,统治者能懂得自然之道不可违逆,因而就应该把这个制度化。但如何能入静,来获得超出常人的判断能力,这个音律和历法就不好描述了,文字也难以描述。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懂得自然之道,与天地合德者才可称为圣人,他们懂得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叫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与天地同功用。如《三国演义》火烧赤壁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东风是不可能借的,无非是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阴阳气候变化中,冬至前后三天必然有阳生,形成东风天气,这就是与自然合德者,对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静:是黄帝守静的自然之道的一种观点,这里的道和后来道家的道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的自然之道相同,道家产生于东汉末期张道陵所创建,而老子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黄帝是在公元前4856年前,道教崇拜老子,不等于道教教义就符合老子的政治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后来道家的道搬用到《阴符经》来解释,黄帝讲的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平静就是事物恢复了本性,恢复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态。用现代哲学观点来解释:“静,就是事物矛盾双方的同一体”。我们都知道事物没有矛盾就不能向前发展,但事物的矛盾双方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平静的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静是用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来说明统治者头脑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只有头脑清净才能把国家治理规正。静也是指统治者要爱好和平,不要喜爱战争,没有战争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人民生活自然就会走向正轨。静还是一种处事方法,静才能够深思熟虑,兵家更加需要冷静考虑,冷静分析,才能够在谋略上取胜。律历:指乐律和历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文中说:“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这里意思是即使是圣人能够精通算数,天文历法,懂得八音清浊,但是你对自然之道也只能接近它,也不可能穷尽它,就象我们能够接近科学,却不能穷尽科学一样道理。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道之至静也,律历因而制之,不能叶其中,鸟兽居之谓也。 良曰:大人见之为自然,英哲见之为制,愚者见之为化。 尹曰:知自然之道,万物不能违,故利而行之。 良曰:观鸟兽之时,察万物之变,鸟兽至净,律历所不能契,从而机之。 【原文】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群书【释译】天下没有什么法宝,只有万象在。易相流年,说得神鬼莫测,其实不过是万千世相罢了。阴阳之理变化万千,逃不过天道之内。世间万相,并不神奇。当你有真心善意时,你一样可以成为“神算”。世上事就这样简单。 还好,现在有高人奇才,用八卦甲子来占卜,可以包括各种事物,真是可以推测出未来和那些难以想象的事情的。才让隐晦的阴阳变化的现象,能明明白白的象天上的日月一样了。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爰:(yuán)句首语气词,于是的意思。“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八卦甲子:奇门遁甲中的内容,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阴阳相胜之术:是阴阳相推之术的更进一步,阴阳相推之术是说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都能推动事物前进,采取渐进、扩散、推动、渗透其细微组织而后消灭它;阴阳相胜之术却是指敌我双方都运用阴阳相推之术来争取自己一方胜利。所以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不论是用阴的一面,或者是用阳的一面,不论白昼行动或夜晚行动,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可取胜。这就是阴阳相胜之术的特点。通过阴阳相胜之术可以取得战争必胜的道理。昭昭:光明,谓明辩事理。《盂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谓:贤能者以他的明辩事理,使人也明辩事理。这里是指奇门遁甲这个神秘的《易》学,不仅仅用于战争,而且也被那些明辩事理的贤能者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素朴注: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所谓八卦神机测算,不过都是术,然而术之上谓之道,所有术背后的运行机制都是道,如果你明白了道,那么何必再去运用这些术呢? 姜太公张良等注 : 张果注:《传》曰:八卦变异之侠,从是而生。上则万象,下则万机。用八卦而体天,用九畴而法地,参之以炁候,贯之以甲子,达之以神机,闭之以诡藏,奇谲之荡自然也。 《传》曰:阴阳相胜之术,坦微而不违乎本,明之信可明,故能进乎精曜象矣。良曰:六癸为天藏,可以伏藏也。亮曰:奇器者,圣智也。天垂象,圣人则之。推甲子,画八卦,考蓍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着乎象,无不尽矣。 亮曰: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人,万明一矣。 良曰:万生万象者心也。合藏阴阳之术,日月之数,昭昭乎在人心矣。 广成子曰:甲子合阳九之数也,卦象出师众之法,出师以律,动合鬼神,顺天应时,而用鬼神之道也。 奇器者,圣智也。天垂象,圣人则之, 推甲之,画八卦,考蓍龟,稽律历,则鬼神之情、阴阳之理,昭著乎象,无不尽矣! 八卦之象,申而用之,六十甲子,转而用之,神出鬼入,万明一矣。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