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不断开创民主之治新境界)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9大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9大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
——摘自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9月26日上午,全省市县组织部长培训班在成都开班。今年是市县乡集中换届后新班子全面履职第一年,省委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学习培训赋能计划。同一时间,甘孜藏族自治州一队工作组冒着细雨走访慰问民族团结进家庭联系结对户,了解其地震受灾后的过渡安置、恢复重建情况。
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巴蜀大地呈现一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气象。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作用持续加强,党的旗帜处处高高飘扬。
4月28日8时45分,清脆的铃声在省委党校内响起,来自省直有关单位的新任市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疾步走入教室,迎接上任以来首场政治理论水平“大考”。今年起,我省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考试测试制度,以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常学常新的学习氛围。
10年来,省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出台坚决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大力开展对党忠诚教育,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始终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0年来,我省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健全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加大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查处力度,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保护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四川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一声令下、尽锐出战,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不停奋战;应急抢险、勇往直前,党徽在地震灾区熠熠生辉;逆行出征、迎难而上,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一次次大战大考让全省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
全过程人民民主焕发生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巴蜀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2021年6月11日,《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举行,业主代表、物业服务者、专家教授等围坐在一起,就该修订草案积极发表意见。民情直通车、立法听证会、村级协商议事平台……10年来,四川一项项生动的民主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如何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0年来,我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今年1月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全省6800多万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选出县级人大代表4万余名、乡级人大代表16万余名。同时,我省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重点,以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常态,协商议政的途径不断拓宽。此外,我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今年9月29日,绵阳市平武县古城镇古城社区原供销社家属院内,一场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坝坝茶议事会开得热火朝天。而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当地通过召开边界联席会、群众座谈会等,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签订和谐边界协议,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民主”与“民心”相通,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而真实,全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法治四川建设呈现新图景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013年底,四川依法治省“规划图”——《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印发。此后,《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四川市县法治指数》等相继出台。2021年,我省制定法治四川建设规划等,提出“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的奋斗目标。10年来,以法为纲,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深深融入四川发展脉动。天府中央法务区拔地而起、起势成型,积极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在全国率先创制涵盖市县两级的法治指数,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层法治建设评价机制;在全国首创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监管;“青花椒”案二审,明确“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被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10年来,循法而治,一系列务实探索和实践,厚植着法治四川建设的根基。
从“繁”到“简”,我省“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从“忧”到“喜”,我省常态化开展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服务“暖冬行动”,累计为农民工讨回欠薪、挽回经济损失13.7亿余元。从“远”到“近”,我省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39542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10年来,四川始终以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让人民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迈步新征程,全省上下正同心协力、昂首阔步,不断开创民主之治新境界,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乐章。
十年大事记
1.系统构建全面依法治省
2013年12月《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印发,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6个方面对依法治省的主要任务进行阐述,成为指导依法治省工作的行动纲领;2014年9月《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出台,为《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的实现和实效程度提供了“度量衡”。《四川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以指标的形式整体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为全国首创。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同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中共四川省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细化提出10个方面47项具体任务,并逐一明确两省市责任单位。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提高到6.5%、30.8%。
3.出台法规意见保障粮食安全
2021年3月26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是四川历史上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2022年四川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初步建立,每一块耕地都有田长负责。到2025年底,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监督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4.设立天府中央法务区
天府中央法务区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自2021年2月5日启动运行以来,已吸引100余家涉法服务机构入驻,推动高端法务资源加快聚集、功能架构总体成型、市场活力逐步提升,多项司法领域改革试点落实落地,建设经验获评中国改革2021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5.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按照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部署,四川建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和相应的遴选制度规则,在全省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中遴选出政治可靠、业务能力突出、具备职业道德的一批法官检察官从事案件办理工作,以解决司法责任制主体问题。从2016年推进员额制改革到2022年5月,四川已从法院检察院系统遴选出13000余名员额制法官检察官。(记者 兰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