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测试证明了哪些心理规律(心理学棉花糖实验)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家好,这里是“第一心理”课堂,最近分享的男女关系话题引起了热议,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心理学实验,还记得那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吗?

棉花糖测试证明了哪些心理规律(心理学棉花糖实验)(1)

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幼儿园的小孩,并让他们单独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盘子里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桌前的孩子,自己有事情要出去一下,如果孩子能坚持等到自己回来再吃棉花糖,自己会多奖励他们一颗。

然而,实验开始后,有的孩子看着实验者离开了,便马上吃了那个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则通过环顾房间四周、玩手指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不去吃那颗棉花糖,还有孩子虽然拿起来闻了闻,但是最后还是放了回去,等到了实验者回来。

棉花糖测试证明了哪些心理规律(心理学棉花糖实验)(2)

后来,研究人员对所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当年能够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事业方面往往更加成功。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认为具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成就更高。并且这种说法在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认可。

棉花糖测试证明了哪些心理规律(心理学棉花糖实验)(3)

然而,一位大学心理教授对这个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于是,他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稍作改进,又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他先招募了一批幼儿园的孩子,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让孩子们在纸上画画。

并且,他让告诉了孩子,先暂时用旧的蜡笔画,等一会会给他们拿来新的蜡笔。两组不同的是,一组的实验人员真的拿来了新的蜡笔,而另一组的实验人员虽然答应了孩子,但并没有信守诺言,说自己忘记了,什么也没带来。在这个插曲之后,实验才正式展开。与之前那个经典实验一样,进行了“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测试证明了哪些心理规律(心理学棉花糖实验)(4)

与之前那个经典的“棉花糖”实验结果不同的是,本次实验发现,得到研究人员新蜡笔的孩子,他们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另一组的孩子高出4倍。由此可见,当孩子们感受到大人能够遵守承诺时,他们自控力表现会更好。

也就是说孩子的自控力会受到大人行为的影响,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信守答应孩子的事情,孩子也会更加信任大人,从而不去动那颗棉花糖。于是教授对棉花糖实验的结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孩子会不会立刻吃掉棉花糖,并不能预测其未来的成就。

棉花糖测试证明了哪些心理规律(心理学棉花糖实验)(5)

所以说,在棉花糖实验选择参与者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控制孩子的生活背景,不知道他们在生活中与大人的相处模式,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够严谨,除非孩子一直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生活,那个结论才能成立。

这些孩子的成长条件,包括了孩子自身的安全感、对自己父母的信任感,与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等等,还有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处的外界环境。例如学校、老师、同学同事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而棉花糖实验并不能预测未来能否成功,只能表明他们当时的自控力水平。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实验心理学》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