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赏析(斫去桂婆娑清光更多)
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简注:吕叔潜,名大虬,文人,稼轩友人。余不详。金波,金色的月光。《汉书》月穆穆以金波。白发欺人,唐薛能诗: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来。斫去二句,杜甫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词意散绎:
明月当空光若金波,一轮宝镜重新磨过。高举酒杯问讯嫦娥,岁月无情满头白发,事业无成又待如何?
真想乘风飞上长空,俯瞰万里大好山河。又听人说若能砍去,那月中茂盛的桂树,月亮光辉应是更多!
简评:
此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中秋,时辛弃疾在建康,因叶衡荐,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职。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词。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寄托深远。
此词主旨是表现对于妨碍自已实现政治抱负的腐朽黑暗势力的憎恨,是用隐喻的手法来表现的。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这首词艺术上最主要的特点。
上片首二句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描写中秋之夜皎洁美好的自然景色。后二句对月伤怀。盛年的辛弃疾首先想到南归以来,岁月虚度,理想与抱负都未实现。于是向月中嫦娥尖锐地发问:年华飞逝,白发欺人,我该怎么办?生动地揭示出内心的苦恼和焦躁,展示了一个有才干,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英雄的内心矛盾。
下片表现了作者对于造成他的苦恼焦躁的恶势力的憎恨。“乘风"三句,意脉直承上片,在人间无法解除的苦恼,则转而飞向长空,俯瞰万里大好河山。可是月中那茂盛的桂树却用它的阴影遮蔽了光明,使人无法看清楚。这一联想也暗示着,大好河山因金人入侵而残缺不全,作者多年系心的就是要使缺月重圆,金瓯无缺,山河一统。可是那些黑暗势力却阻止他实现美好理想。于是,作者愤然吟出“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警句。只有砍掉这象征黑暗的桂树,才能消除笼罩在大地上的阴翳,彻底扫除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小词就在这极有艺术感召力的想象中表达了作者去邪除恶的迫切愿望。
这首词是辛弃疾用小令写大题材,发大感慨的杰作之一,正如高尔基《我怎样学习写作》中所说:它加强“人的生活的意志,唤起他心中对于现实,对于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心”,激起人们改变现实世界的斗争勇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