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妈妈去世了如何激励孩子(我不喜欢死这个字)
短短的时间里,接连发生的两起未成年丧失生命的悲剧,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第一件事是安徽一个10岁女童被侵害,嫌疑人是她13岁的堂哥;第二件事是河南一违建工地挖出4名5-11岁儿童的尸体。
如此幼小的生命,还未来得及绽放精彩,就这样没了。尤其是为人父母后,曦曦妈真的看不了这样的悲剧。在高考的大环境下,家长们往往都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面,却对生命教育模块的引导忽略了很多。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给孩子更好地进行生命教育呢?曦曦妈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不要忌讳“死”这个字,以平和的心态给孩子讲生老病死的过程。
在大部分家庭,只要孩子一不注意提到了“死”这个字,家长就非常忌讳,赶紧回答孩子“瞎说”。在很多家长的认知当中,死就是应该被避讳,尤其是孩子更不能提“死”这个字。好像提了死字,就真的会遭遇不幸一样,好像不提死字,就能长生不老似的。
年前带女儿去仙女山滑雪,沿途中总会看见山坡上、土地里有坟墓的存在。女儿会好奇地问:“妈妈,那些土堆就是坟墓吗?”“妈妈,为什么人死了之后,要埋在土里呢?”“妈妈,我会死吗?”“妈妈,我不喜欢死这个字。”
面对女儿的好奇,我告诉她,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就像家里养的花一样,春天发出新芽就是它出生了,后来它长得越来越茂盛,就会长出花苞,开出花朵,渐渐地花也会凋谢,叶子也会变黄后掉落下去。而我们与花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可花不同,只要养在土里水分充足,第二年它又会生长。
学着以平和的心态,回答孩子对于死亡的各种问题,是给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步。
(2)告诉孩子,危险无处不在,一定要时刻谨记生命只有一次。
带女儿过马路的时候,我会趁着等绿灯的时间,告诉她我们为什么要等绿灯。首先,这是交通规定,每个人都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其次,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些人闯红灯,就会被正常行驶的车辆撞到。有的人因此受了重伤,一辈子残疾;有的人因此没了生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带女儿逛街的时候,我会随时牵着她的手,决不允许她离开我的视线。我会告诉她,妈妈之所以把你盯这么紧,是因为妈妈怕你发生意外,也怕你会在乱跑中走失,如果被坏人带走后的话,你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在家里,我会告诉她所有的插座都不能用手触碰,或者用指头去撰插孔,因为插座里面有电,如果触电了就会被烧伤或者烧死;我会告诉她,阳台、窗台都是极其危险的地方,我们不能独自去那里玩耍,更不能搬来凳子趴在上面往下看,因为有些小孩儿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行为就没了生命……
危险无处不在,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但凡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我们都一定要给孩子普及好,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明白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
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心思都集中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之上,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并不太关注。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孩子就算是拥有让人崇拜的好成绩,但同时保留一颗恶毒的心,这样的人始终会被人唾弃;而就算是学习成绩平平,但心理很健康,不做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这样的人会永远被人尊敬。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也要让孩子知道所有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做伤害自己生命的事情,更不能做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因为凡是做了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都会被警察抓走,都会接受法律的制裁。
不要长期给孩子灌输未满14周岁的孩子犯法,不会接受法律制裁。如果要讲,也一定是让犯法后“一命抵一命”的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
极端的孩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但凡能够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端倪。我们不要以暴制暴,要学会沟通,进行疏导,让孩子偏离正轨的思想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4)告诉孩子,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自残,更不要草率结束自己生命。
高考失利、被父母责骂、在学校受了委屈、遭遇了校园暴力、失恋了、手机被没收了……这些父母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何却成了一些孩子自杀的原因?
首先,父母不能总是一副成绩至上的样子,我们可以重视成绩,但我们也要注重方法,不能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我们要懂得如何陪孩子一起进步;其次,学着做一个让孩子无比信任的父母,只有这样孩子有任何开心、难过的事情,才会毫无保留的跟我们分享;最后,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循善诱,不要总是一副不打不成器的模样,学会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做一个既能当孩子父母,又能打孩子朋友的好爸妈。
告诉孩子,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伤害自己的生命;与人发生矛盾,也不要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
——————
生命教育是无比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在以上四点上面下真功夫!又或者,您有更好的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