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公孙丑的关系(公孙龙与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的命题并非公孙龙首创。在《墨子》中,已有雏形。《小取》有曰:“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经说下》有曰:“白马多白,视马不多视,白与视也。”但《墨子》并未有正式的“白马非马”之论。第一个提出此命题的,可能是齐国稷下名士兒说。《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有曰:“儿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服其稷下之辩者。”使“白马非马”之论著称于世的,却是公孙龙。公孙龙也凭借此命题而名扬天下。

孟子与公孙丑的关系(公孙龙与白马非马)(1)

一:公孙龙的学派及师承。

公孙龙的学派以师承,学术界稍有异议。胡适认为公孙龙是墨家后昆,还属于“别墨。”而黄克剑老师一阵见血的指出:“别墨”是墨家后学以正派自居,而贬低其他别派的用语。正如《墨子·兼爱》所言:“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害也。”总之,“别”在墨家的字典里,与“兼”对应,除“别男女”是中性词外,皆有万恶之源之意。显然,胡适对公孙龙“别墨”之称谓属于术语误置。这也足黄克剑老师对国学研究之精深、细致。更可见胡适名大于实。黄先生还指出,即便将错就错,胡适也未对其观点做出任何论证。

与胡适不同的是,钱穆对公孙龙的师承作了一些较为有力的论证,认为公孙龙为“墨徒。”但黄克剑老师却作了更严谨的考证,认为:至少,惠施、公孙龙为非“墨徒”的理由,比他们为“墨徒”的理由更加充分。

公孙龙之学非无源之水,必有师承。

鄙人以为,首先,公孙龙与惠施相同,皆非墨家弟子,亦非墨家旁支。而是名家学派两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次,公孙龙的师承有两种可能:一是师承自墨家,之后背离墨家,成为辩士。汉人给予辩士命名——名家学派。这与墨子师承是儒家,而非儒家,亦非儒家旁支类似;二是公孙龙师承自一位名家学者,而这位名家学者,师承自墨家。总之,公孙龙直接或间接师承自墨家。

正因如此,才在墨家的“辩经”中,有诸多名家思想的雏形。并且,公孙龙的兼爱、非攻等主张也成为有源之水。

此外,公孙龙还受邓析子、尹文子,以及孔子的影响。

二:“白马非马”之论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马者,所以命“色、形”也;命“色、形”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是“白马非马”命题的基本论据。其进一步论证。皆是以此为基础,所作的延伸。

针对“有白马,不可谓无马”的质疑,公孙龙作了一下反证:

求马,黄、黑马皆可;求白马,黄、黑马不可。白马的内涵大(包括色和形)而范围小;而马的内涵小(仅有形)而范围大。故曰:“白马非马。”

公孙龙还有更具说服力的论证,可设想一个场景:

公孙龙坚持“白马非马”之论。而其他人都反对其观点,皆以为白马是马。此时,公孙龙牵出一批白马,问道:“此物何名?”有人说是马,也有人说是白马。然后众口一词道:“是白马,亦是马。白马即马。”公孙龙道:“诸位以为此白马即是马乎?”大家异口同声道:“然也。”公孙龙又道:“以诸位之言,此白马即是马。若称此马为黄马,可否?”然后大家异口同声:“否!”最后,公孙龙质问道:“既然黄马非马,又怎能说白马是马?”众人理屈词穷,哑口无言。沉吟良久,低声道:“若黄马非马,白马亦非马。”

孟子与公孙丑的关系(公孙龙与白马非马)(2)

三:孔穿与公孙龙之辩

孔子的六世孙孔穿(字子高)曾经与公孙龙有一场“白马非马“之辩:

子高适赵,挑战平原君门下的公孙龙,欲破其“白马非马“之论。显然子高是有备而来。对本文第二段中,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论据。子高可能已有所了解。但在辩论开始后。公孙龙出奇兵,打了孔穿一个措手不及。

公孙龙言道:昔日,楚王围猎于云梦,返而失其弓。左右请求之。楚王止之:“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尽也。亦曰:人失之,人得之。何必楚乎?”夫子异楚人之于人,若龙异白马之于马。子高莫之应。

孟子与公孙丑的关系(公孙龙与白马非马)(3)

《秦时明月》中,公孙玲珑的白马非马之辩,就是以公孙龙与子高的辩论位原型

孟子与公孙丑的关系(公孙龙与白马非马)(4)

孟子与公孙丑的关系(公孙龙与白马非马)(5)

这是《公孙龙子》中,对于此次辩论的记载。但孔穿亦非等闲之辈。在《孔丛子》中,有此次辩论的后续。

子高退而告人曰:“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吾固所不答也。”翌日,平原君宴请子高,在谈及白马之辩时,子高如是作答:

睹之则见其白,察之则知其马,色以名别,内由外显,谓之白马,名实当矣。名色虽殊,其质一矣。先举其色,后名其质,万物之所同,圣贤之常也。君子之论,贵当物理,不贵繁辞。楚王之言:“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夫子探其本意,欲以示广,故曰:“不如曰:人失之,人得之。”楚自国也,白自色也。欲广其人,宜在去楚;欲正名色,不宜去白。诚察此理,公孙之辩破矣。

子高言后,平原君问众门客:“公孙能答此乎?”史由对曰:“辞则有焉,理则否矣。”

白马是马,世人皆知,孔穿为何要多此一举阐述此理。孔穿此行的目的就是驳倒“白马非马”的辩辞。但辩论后,才知公孙龙之利害。自己在言辞上根本无法驳倒名家的这一命题。故避之言辞,以理胜之。这也是在言辞上无法辩倒对方的情况之下,唯一的选择。起码能挽回一点颜面。

此次辩论,孔穿依然没有破公孙龙“白马非马”之命题。

其实,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论,并非无懈可击。鄙人可破之。

大家可以关注我,鄙人以后会破白马非马之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