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这几年的发展 终局已定果汁大王

从百亿富翁到百亿“负”翁,如今,这位枭雄或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它曾是国货之光,后来却一败涂地;它曾在1997年狠砸7000万拿下央视新闻联播的5秒报时广告,让品牌家喻户晓,走向全国,如今市场上却越来越难看到它的身影;它曾在2007年迎来巅峰时刻,募资24亿港元,一举成为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如今却负债百亿、黯然退市、濒临破产。

01、与可口可乐联姻失败

汇源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

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可乐能够注入果汁,它的结局又会不会改写?

2008年7月,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接到了一笔委托,级别机密。

汇源果汁这几年的发展 终局已定果汁大王(1)

未能与可口可乐牵手,让汇源从此没落

这笔委托来自汇源果汁,内容是拍卖包括创始人朱新礼在内的汇源主要股东所持股份。向多家公司发出收购建议书后,高盛收到了来自可口可乐的报价。

恰巧,从2008年8月1日开始,中国的《反垄断法》正式施行。这起收购案撞在了反垄断的枪口上。2009年3月18日,经过长达四个月的细致周密的反垄断调查,商务部最终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

这场收购案已经远去,曾经的国货之光也已黯然失色,危在旦夕。

02、谁“杀死”了国民果汁

可口可乐收购失败一事将汇源拖入亏损泥潭,负债率也开始走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2016年,汇源果汁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数,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

2017年财报显示,当年汇源果汁的负债规模已经高达114.02亿元。如此大规模的亏损和负债,无疑颠覆了汇源一直以来的“果汁大王”形象。

尽管汇源果汁想尽一切办法自救,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汇源果汁于2021年初黯然退市。

通过梳理可知,“汇源”进行了大量扩散性的多元化投资。

从2011年至2017年,通过北京汇源集团及相关企业,“汇源”在黑龙江伊春、尚志、虎林,河南濮阳,湖北钟祥以及云南、重庆等地,投资了十余个农业项目,对外号称的投资金额达数亿元至上百亿元不等。

种种做法加剧了企业现金流的紧张状态,一步步深陷债务危局。

汇源果汁这几年的发展 终局已定果汁大王(2)

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开的一份民事裁定书

据悉,作为一代“国民饮料”的汇源果汁已被第三方申请破产重整。

为进一步识别汇源食品的重整价值及重整可行性,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于去年底启动对汇源食品的预重整,并于今年初指定了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

03、破产重整再造“凤凰涅槃”

在汇源果汁走向破产的背后,是资本市场老生常谈的故事:巨额负债!

然而,当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唯一的途径就是注销公司?不见得!企业破产非仅注销,依法重整仍可涅槃。

当企业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决定申请破产并注销公司时,企业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重新制定重整方案并向法院申请,法院通过后,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的重整方案重新运营企业去偿还债务。

汇源果汁这几年的发展 终局已定果汁大王(3)

重整是为了找更好的出路。很多上市企业都是因为资不抵债等原因,而进行重整,而只要重整方案计划得好,随时有机会可以令企业“复活”。

破产重组还有一线生机,但实在是无法“盘活”企业的时候,只能依法注销了。由于注销公司的流程涉及很多法律法规,无论是工商还是税务都需谨慎操作。

而就债务和企业重整等相关事宜,有关媒体曾通过中间人联系到汇源果汁方面,对方表示“现在不方便说,以法院公告为准”。

不过,目前汇源的产品仍在正常产销,其官博也仍在营业……如果顺利破产重整,未尝不能好好活着,你们说是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