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然法则全文(儿童自然法则20220820)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让我非常激动,叫作《儿童自然法则》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一种特别想要开一所幼儿园的冲动而且我在想,如果全中国的幼儿园老师,或者适龄的孩子家长读过这本书的话,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好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家里有5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我觉得通过读这本书,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内心中需要弥补的那一部分,也更加了解一个人到底是如何成长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儿童自然法则全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儿童自然法则全文(儿童自然法则20220820)

儿童自然法则全文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让我非常激动,叫作《儿童自然法则》。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一种特别想要开一所幼儿园的冲动。而且我在想,如果全中国的幼儿园老师,或者适龄的孩子家长读过这本书的话,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好。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家里有5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我觉得通过读这本书,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内心中需要弥补的那一部分,也更加了解一个人到底是如何成长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法国女士,她承袭了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关于蒙台梭利,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很多幼儿园都说它们是蒙氏教育的幼儿园。但是你们知道吗?蒙台梭利女士在晚年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喃喃自语,就是她坐在那儿一个人嘀咕。老太太嘀咕什么呢?别人凑近一听,听到她说:“他们不懂,他们完全没有了解。”就是有很多教学方法,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号,实际上背离了蒙氏的这种自然生态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所以本书作者结合了今天的脑科学的研究,以及她在教学当中的实践工作,让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本身的内涵被人们重新认识。我有时候跟很多家长沟通,我说教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时间是5岁以前。然后他们就会说5岁以前没事可干,我们家孩子5岁以前挺好的。我说,5岁以前,你觉得你们家孩子挺好的,是因为那时候孩子给你造成的痛苦小,你能够控制得住他,但是孩子为了和你争执已经拼尽全力了。而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5岁以前到底该做些什么,那这本书就手把手地教我们,在孩子5岁以前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章,关于大脑的可塑性。作者塞利娜发现,法国40%的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会出现不及格的情况。她就不明白,小学的那个考试那么简单,怎么会40%的小学生不及格呢?就好像咱们现在去看中国的小学生考试也是那么简单,怎么可能一位数加法或者两位数加法考不及格呢?

她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她在2009年的时候,自己找了一所幼儿园,向教育部申请了一个课题,做了一个试点班,而且她这个试点班所选择的位置,不是在富人区那些家庭条件很好的地方,而是找了一个穷人区。这些孩子的家长可能都不怎么管他们,家长都忙着打工赚钱。然后她把这个班改造了一下,做成了一个试点班,后来的结果就是这个试点班的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班级氛围非常轻松愉快,班上的同学关系都特别好。她把这整个实验的过程,用这本书记录了下来。

她说她这个教育方法的传统是怎么来的呢?第一个祖师爷叫让·伊塔尔,关于这个人,曾经有过一个纪录片叫作《野孩子》,就是讲他用这种自然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让·伊塔尔的学生叫爱德华·塞甘,爱德华·塞甘的继承人就是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是20世纪初的一位教育家。这一派的观点认为,对于我们人来讲,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基因的影响还要大。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很弱小,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和马或者牛比起来,我们的大脑太弱了。因为我们生下来除了会哭、会动,什么都不会,我们很羡慕马,马一生下来,几分钟之后它就能站起来了,过一会儿就跟着母马跑起来了。但是你要注意,马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它不会再有更大的发展了。为什么我们人类生下来的时候,大脑是那么空白,什么都不会?因为它要为我们后天适应外部环境留下足够的空间。人的大脑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关于这一点,我们曾经讲过一本书叫《父母的语言》,专门阐释了后天的教养对于孩子大脑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大脑就在不断地构建。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所谓的教育就是你板起面孔来跟孩子说话,别认为只有这个叫作教育。不是只有你教训他的那一刻是在教育,而是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教育,他的大脑都在不断地构建。有很多父母经常会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乖一点,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当一个孩子真的变得所谓的“乖”了,很有可能代表着他的智力发展停滞了。就是他觉得什么都不敢做了,变得老老实实。你要知道,孩子头脑的成长速度是成年人没法想象的,速度太快了。

蒙台梭利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她说一个人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是今后人生的总和。你三岁以后学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信息加在一块儿,跟你三岁以前学的差不多。因为三岁以前,我们学会了情感,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色彩,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含有巨大信息量的东西。一个孩子的头脑当中大概有1000万亿个神经突触,每秒钟他们会建立700~1000个新的神经元联结。我们与孩子一起生活,就是在构建他的大脑。

因此,塞利娜要求,我们在幼儿园里跟孩子说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我念一段书里的原话,她说:“当孩子问:‘会下雪吗?’我们从来不会敷衍地用一句‘我不觉得’应付了事,而是会说:‘我觉得不会下雪。今天早上我听了天气预报,预报员说不会下雪,但是会很冷。看看天上,云没有那么厚,还不会下雪。’我们尽量不省略主语,而是用‘我们’,我们不会说‘孩子们,中午吃完饭就去泳池’,而会说‘孩子们,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餐后,我们去游泳池游泳’。”就是她尽量地把主谓宾都说全。

“同样,我们尽量用准确的词语,而不用‘这东西’‘那玩意儿’‘这个’‘那个’来指代事物。这样说话有点儿费劲,但是我们宁可花时间找到合适的词也不随口应付,我们对孩子解释说:‘等我一秒钟,让我想想怎么说更合适。’即使对孩子来说有点儿难懂,我们也应坚持用最准确的词来表达。”就是当老师和家长用最准确的词来表达的时候,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会建立得更加充分。

我就特别感谢我妈妈,在我三岁以前,我们家住在城里,我妈妈要骑几十公里的自行车到城外去上班。一路上,我坐在那个自行车上,我妈就跟我说话,而且我妈是个小学语文老师,所以她跟我说的大多是书面语言,那一路就在不停地讲话。用书面语言跟一个孩子聊天,孩子的大脑的神经元联结会构建得更加充分。

塞利娜班上的这些孩子进到这个班之前,嘴里经常会冒出脏话,经常会说那些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因为家里的人说话都是能省则省,用那些非常简单的、有暴力情绪的话,来跟孩子们对话。当一个孩子不太会礼貌地或者准确地表达的时候,塞利娜班上的老师会非常耐心地问他:“你会用另外一种方式说吗?”如果孩子不会,老师就教他,和善地教他怎么样准确地把这句话说出来。

在这个班里,塞利娜要求大家礼貌、安静、不打扰别人,而且要互助。在互助方法上,她说一定要混龄,这个幼儿园班的学生是3~5岁。为什么混龄特别重要?因为当我们离开了学校以后,你会发现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一定是混龄生活的。但是,我们在班里没有跟不同年龄的人打过交道,都是跟年纪相仿的人在一起,形成的大多是竞争,所以你发现班级里的竞争特别多,而合作特别少。但是当这个班上有3~5岁的孩子,有年龄差距的时候,帮助就出现了,有领导力的人就出现了,所以互助的氛围就会非常浓厚,而且孩子们学会了怎么跟不同年纪的人打交道。

两岁以前是非常重要的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因为我们的突触会被修剪,就是孩子每秒钟建立的700~1000个神经元联结,不全是有用的,所以在他睡觉的时候,在他发呆的时候,在他一个人出神的时候,他的神经突触会得到修剪,有用的就保留下来,没有用的就被剪掉了。所以,亲和的环境对于大脑的活跃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一定要强调一下。

为什么很多家庭觉得孩子好管?因为父母经常翻脸,父母只要一翻脸,孩子就乖了,但是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大脑的伤害是最严重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这个地方,是掌管人类之所以为人的这部分。我们是一个人,拥有语言、想象力、好奇心、自制力、理智,这些都是前额叶皮质的作用。但是前额叶皮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遇到压力它就下线了。就好像你上了一天的班,觉得很累,回到了家里,你就忍不住刷手机,或者打开冰箱吃甜食,白天的时候你是不会这么做的。很多减肥的人,白天的时候可以非常理智地说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到了晚上,开始打电话叫外卖,因为他的前额叶皮质下线。

而当我们的孩子经常在家里遇到父母高压的管教,遇到父母吼叫,甚至遇到父母体罚,他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是逗他玩的,又不是真打孩子,但孩子会吓得要死,这时候他的前额叶皮质下线,他不会具备理智和自律性,甚至会减少想象力,减少对于艺术的感知力。这个我们曾经在《自驱型成长》里深入地探讨过,但是在这本书里,我觉得更进一步地让我们了解亲和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你千万不要觉得孩子学得慢,或者担心孩子不会,需要你从a、o、e、i、u、ü开始讲,或者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做识字卡片,一张卡片、一张卡片地教,没必要这样。这个作者说,孩子是同时学习词语和语法的,你不用刻意地回避语法问题,就是把整个句子念给他,孩子自己会整合。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说话说得很晚,他的特点就是说一句话之前想半天,他不说话,一直想,想好久,他一张口就说一句完整的话,他一张口说的话主谓宾是完整的,他不是像别的孩子一样蹦词,他是说主谓宾完整的一个句子。因为小孩子具备理解语法的能力,并且有他的逻辑思维,所以你只需要跟他用标准的、优美的语言来沟通就好了。

这本书里面作者归纳了一下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就是她们这次实验收获到的经验。第一条叫作从体验中学习。曾经有人用小白鼠做实验,就是让小白鼠走迷宫,有一组小白鼠自己走,就在迷宫里不停地走错路,然后试了好多次,颇费周折,最后跑出去了,这是一组老鼠;另外一组老鼠,它们被放在小推车上,前面牵着一个绳,实验人员带着这组老鼠走,然后走出迷宫,试验了很多次。训练完了以后,重新测这两组老鼠,你们也能想得到,自己跑出去的那组老鼠才能够再跑出去,被一根绳牵着才跑出去的就跑不出去。就像你们开车总是用导航,你就永远不认识路,如果你把导航关了,过不了俩礼拜,这一带的路你就熟悉了。所以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一定要体验,一定要不怕犯错,一定要去感受才能够学得会。

接下来第二点,他人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看动画片是学不会东西的,这个实验太有意思了,他们用中文教学做实验。第一组,找了几个中国人面对面教这些孩子中文,就是每天用中文跟他们对话,然后教他们一些中文,因为小孩子的语言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第一组,找中文老师教他们中文。第二组,是把同样的中文老师的教学过程录成视频,然后用这个视频跟孩子讲话,教孩子中文,进行这样的互动。第三组,连老师的画面都没有,就直接用中文的语音课程来教这些孩子。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只有第一组孩子学会了中文。就是看同样的中文老师在电视上讲话,第二组的小孩子虽然瞪大了眼睛看,但他学不会。因为只有通过和真人互动,当孩子面前有这个活生生的人,孩子的大脑才会得到更大的启发。所以,一对一学习非常重要。把孩子交给屏幕,不但不会让孩子学会东西,还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到后面学习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是第二条,他人的指导必不可少。

第三个叫混龄教学不可少。一定要让不同年纪的孩子有交流,这个我们前面讲过了。

第四个叫内在动力,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驱动孩子。评判一个幼儿园好不好,很简单的一个方法,你去看那个幼儿园墙上有没有小红花。如果一个幼儿园墙上贴着很多小红花,老师经常说今天谁谁谁做得好,我们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好不好。大家说好,然后鼓掌。这种幼儿园不要去,因为它让孩子丧失了内在动力。孩子表现好,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学到了什么东西觉得很棒,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这就已经是他获得的内在奖励了。

但是为什么家长和老师喜欢给他贴个小红花,或者给他记个分呢?我还见过很多家长自己特别得意,说自己在家里发明了平衡计分卡的方式给孩子计分。这都只有一个目的——操控,就是试图操控这个孩子,希望这个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这是非常可怕的做法,这根本不只是关乎教育方法正确与否,而且非常伤害孩子的大脑。因为这样一来,孩子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取悦家长、取悦老师的行为,他不会觉得学那个东西本身好玩,他只是想得到一朵小红花,然后拿多少朵小红花可以换一个什么礼物。

我们家从孩子生下来,等他会说话,我就跟他讲,不管他学什么,爸爸都不会有奖励,说得很清楚。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吗?”他说:“我知道,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这就是价值观。所以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内在动力,不要用物质奖励。你想,作者在幼儿园要管那么多孩子,不用物质奖励,照样管得很好。

接下来第五个法则,叫犯错的重要性,就是要不怕犯错、不怕挑战。为什么很多孩子怕犯错呢?因为不犯错就有小红花,犯了错就没有了,或者因为父母会生气、老师会生气,当你生气的时候,孩子有压力,他当然就不敢犯错。但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这样的氛围,就是有人犯了错,我们只关心从错误里学到了什么,这时候孩子学得就会很快。

第六个法则,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她做试点的这个学校是一个贫民区的幼儿园,有一次,她听到一个孩子从这个幼儿园门口路过,问他的爸爸:“爸爸,这里是一座监狱吗?”因为那个幼儿园盖得实在是一点绿色都没有。孩子问:“这是监狱吗?”他爸爸说:“不,这是一所学校。”孩子吓得不敢上学。所以她说,要在学校这个地方营造自然的氛围,要尽可能地有绿地,尽可能地有树。塞利娜甚至都没有安排体育课,她不让孩子们去跑圈,比如4×100米接力或者跨栏,她说孩子现在根本不需要学这个,孩子需要的是爬树、追逐、跑、跳沙坑,去玩那些自然的东西,而不是学一些体育的规范,现在没到那时候。所以,要能够给他们创造自然的环境。

第七个法则,每年四季,他们会重返大自然,寻找四季。各位,你们现在说春夏秋冬,你们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秋天、夏天、冬天的?基本上就是看穿衣服,到什么季节了,该换衣服了,该怎么样。但你有没有去感受过春天的信号?当春天的信号来的时候,惊蛰打雷的时候,虫子开始活动的时候,树上的绿芽开始冒出来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去体会过、去观察过、去寻找过?所以,她们会带着孩子去寻找春夏秋冬。

第八个法则,丰富而非过分堆积的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可以丰富,这样能够刺激他的大脑,但是不要堆积,不要给孩子过多东西。甚至有一篇学术的文章标题叫作《太多好东西是否反而有害?》,就是专门研究一个孩子如果家里真的太富足,有太多的好东西,会不会让这个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问题。为什么太富足也会有问题呢?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他的注意力永远是肤浅的,这个玩具刚来的时候特别兴奋,刚兴奋了一下,又来了一个很好玩的,然后又来一个很好玩的,所以整个注意力是平均分布、流于表面的,他没法深入地去喜欢一个东西。

我小时候唯一的玩具是半个左轮手枪,我爷爷帮我从路上捡回来的,就是一个铁皮的左轮手枪,有一半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半个,我小时候就玩这个,玩到十几岁。就这么一个小玩具,但是我会特别投入地喜欢它。这就是我们说,不需要给孩子太多的好东西。

第九个法则,留时间放空,允许孩子胡思乱想。塞利娜那所幼儿园班上,有的小孩坐那儿一个人发呆,老师不会去打断他,给他一些空间,让他去思考。

第十个法则,睡眠至关重要,每天一定睡够10个小时。睡眠为什么重要呢?我们讲过很多本关于睡眠的书,比如《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因为我们头脑在一天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这些废物怎么排出体外呢?就是靠睡眠的时候脑中分泌的脑脊液,把这些废物排出来。所以孩子一定要睡足够觉,不能牺牲睡觉的时间去做题。我见过有的孩子就是睡得晚,小孩子上小学,他爸晚上10点多才回家,然后开始问功课,一直问到晚上11点、12点,孩子都困得不行了,爸爸还发脾气,觉得自己这么忙,还要管孩子的学习,孩子还这样不好好学。结果,孩子后来得了抑郁症。这是常见的现象。

第十一个法则,有意义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塞利娜的班级要求一定要做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什么叫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呢?有一个评判标准是孩子会不会快乐回应,假如孩子对这个课堂没有快乐回应,那就把这门课取消掉,或者换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孩子都不愿意参与,没有给出回应,那说明这堂课的设计是有问题的,所以要有这种有意义的教学。

第十二个法则,自由活动不可或缺,一定要给孩子留大量自由活动的时间。

第十三个法则,紧张感是“毒药”。为什么呢?难道有紧张感都不行吗?我们人类在还是原始人时候,都是靠紧张感生存下来,要是原始人没有紧张感,很容易就被老虎吃了。所以,紧张感、焦虑、压抑都是一种人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是对于孩子头脑的发育这个阶段来讲,你要注意,原始人的紧张感是防备老虎的,但现实世界中没有那么多的“老虎”,现实世界中更多的是需要合作,合作的能力要比“打老虎”的能力重要得多。当你每天怀抱着“打老虎”的心态进入职场的时候,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跟所有人作战?你见到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小举动,你都会觉得出事了,感到紧张。

所以,在过去(原始人时代)非常管用的紧张感,到了今天,对我们的大脑反而会有很多的伤害,对于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有很大的伤害。所以这时候你会发现,放松变成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人放松、坦然、快乐,这很重要。当你的头脑有太大压力的时候,孩子就不会那么开心地学习,而如果你能够给他一个拥抱,拥抱带来什么呢?拥抱带来催产素,催产素代表爱,然后这个代表爱的催产素可以进一步触发我们分泌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这些东西都会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放松、更加开放,更加愿意学习感兴趣的东西。

第十四个法则,在教学的活动当中,一定要保持仁爱的精神。这个作者她们班上只有两个老师——她和一个叫安娜的老师,安娜相当于她的助手,负责管理秩序,回答孩子的问题。她们两个人照顾着27个孩子,始终保持耐心和仁爱。同时,彼此之间是有边界的,就是班上是有纪律的,她们认为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秩序,学会不要打扰别人的空间。

以上这些是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班具体是怎么做的。

这个班级面积55平方米,它已经尽量大了,塞利娜说,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再大一点,但是那所学校就只有那么大的环境。55平方米的面积,27个孩子,每天上学6个小时,三个年龄段(3、4、5岁)在一起上课。她们开几何课、地理课、感官灵敏课、音乐课、语文课、数学课,然后在教室里边布置了各种角落,比如几何角、生物角、历史角、文学角、天文角等各种角落,孩子们可以在角落里去学习,角落里有道具、书这些东西。家具要矮,孩子伸手就能够得着,要保证安全。这是一个外部环境的设置。

孩子们每天早上上学的第一件事是脱鞋、问好。每个孩子来到这个教室门口,要自己把鞋脱掉,放在架子上,跟老师单独问好,老师会跟每一个孩子打招呼,欢迎他们。塞利娜曾经见过很多家长来了替孩子脱鞋,孩子很生气,孩子会说我们都是自己脱鞋的,但是很多家长喜欢帮忙,塞利娜说不用帮忙,要让孩子自己脱鞋。脱了鞋以后,进到有地垫的教室里,他们可以很开心、很放松地玩,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在这个教室里想坐哪儿就坐哪儿,整个教室都是他们的,可以随便坐。

她们两个老师面对27个学生,还是混龄教学,怎么完成一对一教学呢?其实仔细想想很简单,就是她走到一个孩子身边,坐下来跟那个孩子聊几句,跟他沟通今天咱们可以学什么,学数数,还是学ABC,商量好了学什么之后跟他简单讲讲,讲完以后,这个孩子就自己练习,自己开始用教具实践了。然后她再到另外一个孩子身边,一个一个地教,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她会悄悄地记录孩子们的进展,会悄悄地记录每个孩子学习的状况,但是她不会让孩子看到这个记录,不让孩子觉得有太大的压力,老师自己了解就好了。

她们还要求所有孩子各司其职,互不打扰,这样会产生超乎想象的结果。我们都体会过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比如,她教一个3岁的孩子学数数,1、2、3、4、5……这么数数,这个孩子那天立了一个志向,他说:“我要数到1000。”然后老师们说:“你可能数不到1000,但你可以努力。”到最后,全班的小朋友都跑过来看他数1000,就是他真的一直数、一直数,最后3岁的孩子数到了1000。很多孩子做出来的成果是超过教学大纲的,孩子自己超过教学大纲,比我们非得给他上超纲的课要强得多。因为这是他自愿的,他愿意探索,最后会达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到了中午11点的时候,大家会团团坐,这里有个细节很重要,如果是在普通的幼儿园,我们肯定就把孩子们叫过来,“来,孩子们都过来”。那你想,孩子在11点的时候,有没有可能他正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呢?他正在投入做一件事情。所以在塞利娜的班上,她不会把大家吆喝过来,而是往那儿一坐,让小朋友过来围成圈。你就发现你不用叫,过一会儿,周围的孩子就一个个地过来围成圈了。因为大家会觉得这儿要干吗,可能要讲故事了,所以11点钟的时候团团坐,大家交流一些话题。老师跟孩子们交流一些话题,大家都可以发言,每个孩子都可以谈自己的想法。

然后中午进行户外活动,午睡是大家自愿。咱们说到睡觉,我就想起来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睡午觉特别痛苦,阿姨在旁边说“闭上眼睛,就你,三号”,我就这样闭着眼睛在那儿睡觉。你必须得睡,你不能翻身,不能捣乱,不能跟旁边人说话。塞利娜这儿不是这样,在她这儿,你想睡15分钟就睡15分钟,你想睡半个小时就睡半个小时,你不想睡也没事。但是,在上课过程中看到谁打瞌睡,就立刻让他去睡。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不一样的,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睡眠。所以,她不要求孩子挺着不睡,已经睡眼惺忪了还要坐那儿听,而是困了就趴下来睡会儿,这就是休息。所以保证睡眠,但是也要自由。

读故事的时候,她会围圈给大家读一个故事,有时候还会换词来读。比如这个故事里有成语,有孩子们不懂的词,她会换成普通的词;有比较拗口的词,她会换成简单一点的词,用这种方式让孩子听起来没有更多困难。然后她们还经常会组织校外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参观消防队等,去很多地方参观了解。

在这个班级里,最重要的是孩子获得了稳固的人际关系,以及大人也得到了解放。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幼儿园的老师特别忙、特别累,你别说27个孩子,7个孩子你管管试试看。如果你有一个“管”的想法,就是如果你认为要把这7个孩子控制好,那你是控制不了的,还会很累。所以有的幼儿园老师会发脾气,还有人打孩子,就是他着急,觉得没办法,精力已经不济了。但是在塞利娜的班上,面对这27个孩子,大人是非常轻松的,因为大人走到这个孩子身边聊两句,走到那个孩子身边聊两句。如果出现了打架,出现了纷争,塞利娜一定会制止,要让大家学会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打扰别人,要知道别人的事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别的孩子需要塞利娜过来帮自己解决一个问题,那他就要学会等待。怎么学会等待呢?这个方法太温暖了。孩子想找老师,而老师此刻正在跟别的同学解决问题,怎么办呢?他可以走到老师身后,把小手搭在老师身上,老师就知道你有事找她。但是她当下的那件事还没处理完,你不要打扰她。她们帮着孩子建立了很多规范,设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孩子们很从容地在这个班上学习、生活,慢慢地就不打架了,也不焦虑了。所以,孩子们独立、不依赖,然后能够始终保持专心。老师帮助孩子学会遵守秩序,满足集体要求,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些能力和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塞利娜说,整齐有序的空间比成绩更重要。因为整齐有序的空间代表着这个孩子的大脑有约束力,他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整个班的一个概述。我觉得如果你有心学做这件事就可以直接做了,可以回去试试看。

此外,还有很多教学辅助的工具,比如非常著名的加强感知力的蒙台梭利红色长棒,红色的那个棍子,有长有短,一节一节的,可以让孩子知道长短,知道对比。还有激发嗅觉、味觉、触觉的各种各样的教具。还有科学文化方面的教具,比如地球仪、地球拼板,地球拼板就是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做成木板,放到一个大平板上,孩子们可以拼,拼完了以后还有动物的木板,让孩子知道长颈鹿、熊猫、北极熊分别在哪儿,孩子们可以摆,这是地理相关的这些教具。还包括几何、音乐的教具,数学方面有红蓝数棒,用数棒学计数,还有计算的那些小的教具。这些我觉得幼儿园肯定都有。

阅读和书写启蒙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作者强调要音字同时学习,就是不需要先学发音,再学字词,而是音字同时学,因为孩子的大脑希望把二者对在一起学,当他把音字对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更高兴,他不会觉得不知所措,所以要音字同时教学。教孩子写字的时候,用手写体的字模,而不是用那种印刷体的字模,这样的话,孩子的小手在字模里运转,会觉得更加舒畅,这是教他们学会手写体的字模。然后大家一起学习,自由阅读,从词到句、到书,可以是一起教的。通过读书、阅读的过程,这个孩子既学会了词,又学会了句子,又学会了念书。这是关于教学辅助的一些部分。

那么这本书里面关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有这么几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第一个就是关于敏感期。你们知道一岁的孩子,有两个很重要的能力正处于敏感期,就是语言和感官。曾经有过一些悲剧的发生,比如当年在罗马尼亚,曾经出现过一个保育院,很多孤儿在那个保育院里没人管,最后那些孩子都发展不出语言能力来,因为他在一岁以前没人跟他说话。所以,语言和感官的能力在一岁以前处于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3~5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执行力的培养。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一个孩子的执行力跟我们在职场中说的那个执行力可不一样。孩子的执行力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他的记忆能力、自制力、认知灵活性。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标志,就是你怎么看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是不是具备足够的自制力呢?看他画画,因为画画需要大量的颜料,然后那个调色板可能画得乱七八糟的,看他画完以后能不能够把调色板、颜料都干干净净地收拾起来。当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能够做到画完后,干干净净地把它们都收拾好,说明他的执行力是足够的,他的大脑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的。

并且自制力比智商(IQ)更有预见性。我们测一个人的智商,希望知道这个人将来会变成什么样,这不靠谱,人跟人的智商其实差别没那么大,而且很多智商很高的人,生活却过得很糟糕,这太多了。孩子的这种独立性看什么?看他能不能够跟着做家务,能不能解决很多家务问题,能不能给父母做帮手。

塞利娜说有一个孩子的奶奶特别逗,有一天她在教室里突然听到外面有孩子发出尖叫声,她就赶紧跑出去看,看见那个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在院子里跑,奶奶在后边追,奶奶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把鞋子放下来。”后来那个孩子就又哭又闹。为什么?因为孩子要自己穿鞋,但是奶奶不让,奶奶说:“你又不会穿鞋,我帮你穿。”这个孩子天天在幼儿园里接受到的训练,都是要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奶奶不允许他自己解决。其实,不让孩子自己穿鞋的这种奶奶其实是有很多的。

生活中,家长耐心地准确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学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很有意思,差一点的家长是爱发脾气,差点的家长,孩子不会做他就生气了,骂人,这肯定是不对的。还有一类家长是把孩子当玩具,孩子不会做,家长在旁边乐,在旁边嘲笑、冷嘲热讽,还故意给他增加点难度,把孩子当成一个玩具在逗他。孩子在学东西,他做不到他很难受,但是这种家长觉得很好玩。

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你耐心地准确示范,一遍一遍地示范。比如教孩子系蝴蝶结,一遍一遍地系,系鞋带怎么系,一遍一遍地系,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到今天,嘟嘟系鞋带的那个动作都是固定的,是跟他奶奶学的,他奶奶教他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系鞋带的动作,跟别的孩子都不一样,他就到现在十几岁了,还是那样系鞋带。你就想想看,你这样耐心地示范多有价值,这个行为能够跟着这个孩子一辈子。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是有很多的,要给孩子创造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玩的机会。孩子爱玩什么?比如擀面杖、面粉,孩子就爱玩;那个开瓶器,他也能玩半天;你给他一个比较复杂的铁盒子,他会翻来覆去地钻研那个铁盒子。日常生活中的“玩具”本身就具备让孩子学习的功能,所以要给孩子一些这样的学习机会。

然后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等待,就是当他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帮他反映情感,你可以教他怎么说,一遍一遍耐心地示范;需要等待的时候,手放在妈妈身上或者老师身上,你都不用催她,就把手放在这儿就好了,要知道发言是轮流进行的。

允许孩子有自我判断的自律性。为什么要说允许呢?因为有的人不允许孩子这样。塞利娜有一次跟一个5岁的孩子讲:“你去帮一下那个谁谁谁,他有个东西不会”,以大带小,让他去帮一个3岁的孩子,没想到那个孩子说:“我现在正忙着,我现在去不了。”塞利娜就觉得内心不舒服,因为她觉得,5岁的孩子竟然能够拒绝她,她们倡导的应该是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但是这个不愉快就是一瞬间,然后她开始观察那个孩子,发现他真的在忙,真的是自己在很认真地做一些事,所以就觉得算了,然后安排别人去做。这个孩子没有任何问题。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做完了自己的事,过来问她:“我现在没事了,有什么任务吗?”就是这样,我们要允许孩子可以拒绝老师,可以拒绝家长。但你知道吗,我每次直播的时候,听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家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这些家长觉得孩子拒绝自己就是不听话,就是不配合。所以要允许孩子有自我判断,他是可以自律的。

然后要尊重孩子对于秩序的要求。孩子小时候经常喜欢把一个东西摆得特别到位,一定是按照某个顺序,“这是你的鞋,这是他的鞋,你不要穿我爸爸的鞋”等,孩子会有这样的秩序感,这是需要被尊重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在学习,他在体会秩序。

总之,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为什么呢?有时候,孩子看起来什么都没学,但他其实一直在学习。蒙台梭利理论核心的一点就是告诉你,大人的学习能力没有孩子强,因为你的大脑里的神经突触已经被修剪得差不多朝一个方向去了。比如咱们在两岁以前,听阿拉伯语、德语、法语、英语、中文,咱们的大脑反应是一样的,你会觉得阿拉伯语也说得很清楚,所以如果你在那个时候学阿拉伯语,你是能学得会的,而且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再往后,我们再去听其他语言,尤其是从来没学过的语言,根本听都听不清了,因为你大脑里的神经突触被修剪得认为这个语言没用了,学这个对你没有帮助了。所以,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比我们强得多,你看起来他什么都没学,但实际上他一直在学,没有停过。所以放空也好,有自己的想法也好,给他更多的自由。

然后要保证孩子不受侵害。侵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的侵害,这是非常糟糕的,因为看起来你只是打了他外在的皮肉,但实际上你伤害的是他的大脑。因为暴力会给脑内造成极大的压力,而这个压力会分泌很多压力激素,压力激素会影响到我们的前额叶皮层的发育,以及伤害我们的海马体,所以导致孩子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

我最近跟很多教育专家在一块儿聊天,我就说,我们一定要倡导一件事,就是家长不要给孩子找事,很多家长就是天天“欺负”孩子。孩子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自制力弱,或者学习不专心?因为他每天至少分80%的精力来对付自己的家长,脑子里琢磨的就是怎么能够从家长那儿把手机偷过来,再玩一会儿,怎么能够让我爸不生气,怎么能够少挨一顿打。每天大脑高度紧张,他怎么能够学得好?

但实际上,无论是法国的考试,还是中国的考试,内容没有那么难,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专注地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够让孩子专注地学习,而是一块儿给孩子施加压力。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孩子挺不住了吗?压力太大了,而这么巨大的压力,会导致他的大脑受到损伤,所以他学不会,就这么回事。

我要念一段原书,作者援引的一个研究发现:“幼儿期额叶前部皮层的严重压力刺激,或将造成脑神经受损,影响大脑发育,减少脑神经元联结的新建数量。”作者认为:“幼年额叶前部皮层过度刺激,成年之后,面对重大难题时,他将难以控制情绪、缓解冲动、调节心理压力。脑成像显示,相比大脑发育未成熟的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焦虑、易怒、易激动的成年人面对巨大恐惧时,额叶前部皮层的活力很弱。”我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就是为什么有的人长大了以后暴躁、容易失控,动不动就跟别人发飙、吵架,因为他的前额叶皮层很弱,没有发育好。这个道理跟我们讲的《自驱型成长》里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一定要小心来自外部的暴力,以及对心理的暴力。有的家长不打孩子,而是用语言虐待,讽刺、挖苦孩子,不断地辱骂,不断地唠叨,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巨大的伤害。以前很多家长老说:“我就这么严格地管,他成绩都上不来,你还敢让我放手,这对吗?”那我回答说:“你就这么严格地管,对他没效,你不放手试试看吗?”

塞利娜所做的试点结果是,其他学校有40%的学生不及格(小学有40%的人不及格),她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让几乎100%的孩子到了小学也能做到优秀,就是你得让孩子的大脑放松一点。我每次说我的孩子如何如何,大家就说那是你的孩子,那是个案。但是我教育我的孩子,事实上就是完全按书里这么来的,就是不给他大脑施加很大的压力,他所有的学习都是自己学,所以学得很好,不费劲,也不用报班,孩子大脑能够承受那些知识。那课本多薄,你想想看,没多少内容的,但是一旦孩子紧张、害怕、痛苦、排斥,带着愤怒的心情写作业,那就是读不懂,就是学不会,这道理我觉得讲得够清楚的了。

然后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护自己,学会回归自我。她们的实验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千万不要以为这27个孩子刚到班上的时候就都那么乖,都小声说话,然后保护别人,没有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打闹。

“我们在热讷维耶启动试点班时,当时大部分孩子执行力发育滞后,记忆力、自控力和专注力都很差,稍微一点儿干扰就分心,难以坚持到底。但是试点班的日常运作就是基于孩子独立学习,所以他们的执行力欠缺显得格外明显,不再是由大人指定、主导的课堂活动设定的条条框框,没有指令,也没有严苛的作息时间……没有外部规则规定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孩子仿佛是失去舵手的小船迎着起伏的波涛,碰撞,受伤。他们在混乱中相互锻炼,挑衅,吵闹,争斗,打坏教具(或偷走教具),这一幕幕每天都能在教室里看到。我们大人放弃了曾经用力维持、‘掌控’孩子一整天的课堂规则,于是,教室里‘天下大乱’。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而且这现实不是一件轻松事。”

我们需要用耐心、友善一点点地帮助他,一点点地化解矛盾,教孩子怎么样好好说话,教孩子怎么样有耐心,教孩子怎么样对别人释放善意的信号。

“渐渐地,我们终于帮孩子渡过难关,而且我必须承认,这一路多是艰难的挑战……他们的性格逐渐得到彻底改变。他们学会了控制肢体动作,有礼有节,照顾自己,照顾同学,善于交往,性情温和,大方,和善。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更健康,整个人更加神采奕奕。”

有一天,有一个妈妈冲到学校里来,特别夸张地跟塞利娜说:“你们对我的孩子做了什么?”塞利娜说:“怎么了,孩子怎么了?”这位妈妈说:“他为什么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开朗,他跟我们的话怎么变得这么多,你们到底为他做了什么,我们试过那么多次努力都不管用,你们怎么做到的?”就是孩子会变成这样,家长觉得极其诧异。

孩子是怎么学会对别人释放善意的,各位可以想想吗?很简单,因为孩子的学习过程,是看别人在怎么做事,所以你对孩子有充分的善意、公平、理解、信任,孩子就能够学会这样对待别人。所以,如果你理解了人的大脑是怎么回事,你就能够做得到,没那么难。

最后一章总结了一下,叫作秘诀就是爱,秘诀就是一个字——爱。其中,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哈佛大学做过一个长达75年的跟踪实验,这是很有名的一个实验,跟踪了很多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还有很多哈佛大学以外的各种阶层的人。75年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看什么能够让人快乐,什么东西能够让人活得愉快。最后发布结论的时候,结论特别简单,说经过75年的观察,最后的结论只有一句话,叫作“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更快乐、更健康”。就是你挣很多钱,但你天天跟人打架,天天都是别人算计你、你算计别人,你高兴不了,但是如果你能够开开心心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让孩子对大人建立依赖感,但不是依赖,请各位搞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什么叫依赖感?就是他知道“我爸靠得住,我妈靠得住,我们老师靠得住,有事我们老师一定会帮忙”,孩子会觉得特别有依赖感,有安全感,但它并不是依赖。依赖是什么呢?依赖是“我希望得到老师对我的肯定,我希望老师能够怎么怎么样”。

有一次,有一个别的班的老师好心过来帮忙,替塞利娜批改作业,就是她班上孩子写的作文,然后那个老师在上面写“加油,很棒……”这么一个评语,塞利娜非常不高兴,她说,好不容易让这个孩子能够自己欣赏自己,自己懂得自己的价值(内在的价值),老师高高在上地给孩子写这样的评语,就会破坏这件事情,就会让孩子丧失内在动力、内在的自我满足感、内在的自我欣赏感。“我们老师说我很棒”,不需要这样的评价,你不需要让别人来评价你很棒,你的价值不是依赖于这些评价的。而依赖感、安全感,能够让人愉悦,并且能够让孩子更懂得感同身受,当一个孩子被别人善待过,他也更能够感同身受地去对待别人。

最可怕的事是在班上对孩子进行分离和孤立,分离和孤立会遏制儿童头脑的发展。爱并不是生存的奢侈品,爱是生存的必需品,一个人的头脑要健康地发育,他是需要爱来滋养的,爱是人成长、成熟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我见过很多家长发表感慨说:“我不抱你的时候,我要‘搬砖’,我‘搬砖’的时候就不能抱你,所以,对不起,咱们家现在只能够选择生存,别谈那么奢侈的事。”

其实不是这样,家里有爱更利于生存,有爱才能够使得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好,头脑更加活跃,孩子学习才能够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所以爱是生存的必需品。如果这个孩子能够被大家善待,能够被大家尊重他的自然天性,那么他能够学会随和、大方、自信、独立、慷慨,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对于一个成年人,最渴望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随和、大方、自信、独立、慷慨,这一定是一个很受人欢迎的成年人。其实这些品质在一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到了。但是我们经常会遏制孩子的这些品质,让孩子在你面前不得不撒泼打滚、恳求、不讲理、欺骗,或者谄媚,因为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相互控制的关系,而不是爱的关系。

此外,支持孩子表达良好的社交意愿。孩子有内在的同情能力,孩子天性都是很善良的。有一个小视频特别有意思,就是有一个爸爸在职场中可能受到一些挫折,感觉很累、很疲倦,回到家里往沙发上一躺,很痛苦、很难受的样子。你们猜他两岁的孩子干吗?那两岁的孩子跑去打开药箱,拿了一摞创可贴出来,撕开贴在他爸爸身上,给他爸爸身上贴创可贴,为什么呢?他觉得爸爸受伤了,然后他知道受伤了要贴创可贴,所以就拿创可贴贴在他爸爸身上。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柔软的,是非常希望能够无私奉献的。

还有一个关于分享的实验,实验人员给了孩子们很多糖果,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是在分糖果的时候更开心,还是在要糖果的时候更开心,这是可以测量得出来的。最后的结果发现,孩子把糖果分给别人的时候更开心、高兴,会嘎嘎笑。你看,小时候他不会说话,他给你糖,他就高兴,就是孩子会有一种无私的天性。而很多孩子的社交能力被遏制,原因就是家长的示范。我相信你们跟我一样,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们都曾经见过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毫无耐心地大喊大叫,或者拎着孩子甩来甩去,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原因是他们觉得孩子的行为丢脸,他们觉得如果我不狠狠地教训他,别人会觉得是我不管孩子,然后就对孩子很凶,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但是孩子的社交意愿、社交能力被遏制。

综合以上,你要切记,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奖励法是不可行的。我们过去老是“胡萝卜加大棒”,做得好,给你个奖励,做得不好,给你个惩罚。而用这样的方式只能驯动物,可以驯马,也可以驯狗,因为动物的大脑不需要人类这么复杂的前额叶皮层。人不一样,人跟马和牛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人需要有自发性,需要有创造力,人不是一个靠条件反射就能够控制的生物。如果一个人仅靠条件反射就能够控制,就能够行动,那么这个人所能够完成的工作,也就只是简单的机械化工作。但是我们需要一个人有创造力、有爱、有热情、有享受的能力,这是由于他的前额叶皮层是发达的,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奖励法来对待孩子。

我们为了学会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为什么这个班上倡导混龄,大家在一起学习,老师、助教和同学们,大家都是像一家人一样天天生活在一起?因为我们最后要面对的就是共同生活。后来这个班毕业了以后,升入普通的学校,那些孩子们特别舍不得,因为孩子们习惯了在教室里跟这些人待在一起,这么友善,没有暴力,没有人说脏话,这么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所以,塞利娜和很多家长都很担心,说孩子们万一不能够适应小学那个糟糕的环境怎么办,孩子在这儿这么美好,等到了那儿有人打架,适应不了怎么办,大家都很担心。

后来他们观察这些上了正常的小学的这些孩子,发现了什么呢?这些孩子的适应能力比一般孩子强得多。真正能够让你更容易适应各个环境的,是你有一个发达的大脑,情商更高,更容易交到好朋友,更容易通过友善的方式化解矛盾,所以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好。曾经上过她们这个班的孩子,有时候会聚在一起玩,大家很友爱、很开心。嘟嘟在我们家成长,就是一个友善的环境,我从来没有跟他大声说过一次话,全家人都不会吼他,都不会骂他,所以他上了小学以后,我们说是“扔到真实的世界里边去了”,结果如鱼得水,朋友很多,从小学到现在快上高中了,开开心心的,到处都能交到朋友,因为他的适应能力很强。

但是各位,你知道那些人际交往会出问题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呢?就是他在家里跟父母斗争,到了班上他就不会跟别人协调,他要么就是控制,控制不了就只能服软、难受,所以这种状况使得孩子产生了巨大的人际交往的社会压力。因为他在家里没有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家长喜欢用控制的手法和孩子相处,喜欢用小恩小惠,或者是贴小纸条、五角星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考得好了买鞋……用这样的手法来控制孩子。所以,孩子没有学会正常的交往、正常的沟通,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所以这个作者讲“秘诀就是爱”。我相信大家听完这本书以后,最大的感受是幼儿园什么时候改,我们的幼儿园什么时候能够变成这个样子。当然,我们可以影响一些幼儿园,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用指望别人做些什么,我们自己本身就是父母,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老师,我们自己就能够影响我们身边的孩子。哪怕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你还可以影响你目力所及的、你能够看到的其他的孩子。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你想想看,你的员工中有没有那种很叛逆的、很难管的人,有没有可能是他欠缺一个让他的大脑放松的机会。他虽然已经长大了,虽然错过了那个关键期,他可能学得慢一点,但是我们也得知道,只有让他的大脑感受到的压力变小,他才可能做出有创造性的事。

所以,特别希望《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能够被更多的人听到。还是我所担心的那件事,我在讲《父母的语言》的时候就担心过这件事,真正应该听这本书的人,很有可能根本就不听,而你都已经在听了,那说明你已经在学习、在改变、在进步了。但是中国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家长,有那么多痛苦的家庭,他们可能根本连点开这个软件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把这本书传播到更多的家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