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

近年来,在电视剧市场上,随着观众的审美疲劳,清宫剧逐渐开始萎缩,越来越多的明史剧被搬上荧幕。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即是如此。明史剧的热播在电视剧市场上是一个好事,但是既然是电视剧,它就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那就是与正史的冲突,会使观众感到十分困惑。因为有些情节在电视剧里面看很恰当,但是如果用正史的眼光来看待它的话,那简直就是笑话,下面小编主要说一下大明风华中与正史冲突的几个地方: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1)

第一,时间点错误

其实不只是大明风华,就连观众最为熟知的康熙王朝,也无法避免时间上的错误。在大明风华中,朱瞻基册封为皇太孙与迁都北京,是一起进行的,但在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朱瞻基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皇太孙。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二者足足相差了有九年之久。朱棣远征阿鲁台班师是在1410年,但是同时他却让解缙编撰《永乐大典》,须知,《永乐大典》开始编撰的时间是在1407年,二者前后矛盾。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2)

第二,人物关系混乱

在电视剧中,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是胡皇后的儿子,但在正史中,她则是明宣宗吴贤妃之子,是地地道道的庶出。还有,明仁宗皇后张氏以及内阁辅臣“三杨”,在土木堡之变前就已经去世了,而电视剧中竟然有“三杨”最后退隐还乡、太皇太后张氏一直活到“夺门之变”的桥段,这与事实就有着严重的冲突了。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3)

第三,朱棣与朱允炆

在电视剧中,朱棣一直在追寻朱允炆的下落,这一点是符合历史常识的。但后来的故事情节竟然发展到朱棣和朱允炆见面,并许诺他,让他重回皇宫,尊为太上皇,这是严重违反历史常识的。在正史中,朱棣一直到死也没有找到建文帝。再者,如果他要为建文帝修筑宫殿,那他当初起兵造反,意义又何在呢?这样做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作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朱棣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因此,这样的故事情节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很显然,编剧脑洞大开了!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4)

第四,土木堡之变

首先我们来说明英宗最倚仗的宦官王振,他并不是从小就是与明英宗一起玩大的玩伴。他是明宣宗一手提拔起来的,是明英宗的老师。因而在年龄上,王振,至少要比明英宗朱祁镇大十岁。

其次,在明英宗出征瓦剌的时候,并不是像电视剧所描述的那样,满朝文武只有于谦一人阻拦,事实上,很多大臣都反对皇帝御驾亲征。这也与事实不符。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5)

再次,我们来说一下双方兵力对比,在电视剧中,明英宗出征瓦剌率军50万,而事实上,他只有20万大军。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瓦剌兵更是被电视剧吹嘘到了60万,而明军陆陆续续到达京师的则有百万之众,更是被过分夸张了。其实北京保卫战时期,瓦剌军只有十多万人,而明军也不过是地方军临时拼凑起来的20万人,双方兵力规模根本没有那么庞大。相信编剧这样做的原因,也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吧。最后,北京保卫战在电视剧中则是打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结束的,而在事实上,因为于谦指挥得当,只打了一个多月,明军就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完全胜利,瓦剌也先被迫退出京师,随后,北京解严。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6)

如果仅仅是将大明风华作为一部电视剧来看的话,那它是及格的,但是如果要从正史的角度去分析这部电视剧,那它又是不及格的!小编撰写此文,并没有要抨击这部电视剧的意思,只是从正史的角度来分析这部电视剧与实际历史的差异。因为现在很多观众看过电视剧之后,他就不会翻历史书,认为电视剧中所教的就是历史,所以导致他的思维定视,其实这也是当代古装剧的一个弊端,有的导演和编剧在拍电视剧之前没有过多的翻阅史书典籍,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现象,这就是需要我们值得警惕和注意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古装历史剧会拍的越来越好吧!

大明风华背后的历史故事(揭秘从正史角度)(7)

您的评论、点赞和关注是小编创作的动力哟!

参考资料:《明史》、《土木堡之变》、《明史稿》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