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的神话人物有哪些(神的传说神话史诗)
从写完逐回解读《东周列国志》,已经好几年没动笔了,之前还想对其重新加工提炼,也没有付诸实施。期间想写解读诗词系列,由于各种原因,只写了几篇,未成体系(计划在解读封神演义时穿插进行)。《封神演义》是我看得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下半部分看了二十次以上,上半部分看了也有十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只有下册。那本书已经遗失好多年了,还记得打开之后是几张插图,“申公豹说反殷郊”、“哼哈二将显神通”、“姜子牙归国封神”,一个神话世界从此开启。强大神奇的法宝、起伏跌宕的情节、恢弘奇妙的阵法.....这一切都在想象中,也只能在想象中(当时90傅艺伟版的封神榜还没上映),这是非常幸福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因为可以按照书上的描写想象法宝的模样、神仙的样子,想象五关的雄奇险要,洞府的奇花异草,想象自己可以飞天遁地、三头六臂,置身于两军阵前,这几乎成了儿时睡前的最爱。不像看西游记原著时,总觉得六老师的美猴王老在眼前晃悠,没有自由想象的空间。估计这也是原著党对各种改编拍摄的影视作品不满意的原因,因为永远拍不出自己心中的想象的人物和场面。
除了庆幸在电视剧出来之前看了原著,也很庆幸自己刚能看懂书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本书。如果放到成年之后才接触到的话,可能就不会看这么多遍了,也不会用心去思考了。因为这本书的漏洞多,问题多,比如同质化严重,很多战斗场景、法宝、阵法都类似;人物扁平化,书中人物众多,但特征鲜明的很少;两军对战都是主将单挑,士兵只是个数字,不符合战争逻辑;神仙体系复杂,留下争议颇多......很多人将它与《西游记》比较,然后分析它与四大名著的差距,对这本书贬斥过多,要求过高。其实我认为众人在分析这些原因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角色——说书人。历史演义和神魔章回体小说来源是说书人的话本,后经文人整理润色而成。说书人的终极目的是吸引听众,面对刚刚出现的市民阶层听众,说书最大的卖点是热闹。听众看不到也看不懂底本,也不去追究事情的前因后果、正确性、逻辑性,他们的追求只有一个——好听。说书人和听众都不懂军事,讲述两军作战,只能把两方主将拎出来,一对一单挑,说书人可以肆意发挥,既热闹又过瘾。主将单挑、士兵观战这种场景几乎是所有古典历史小说和评书的共性特征,《三国演义》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但在处理上确实高超许多,“三英战吕布”“裸衣斗马超”“温酒斩华雄”......写法变化比较多。这除了作者水平差距之外,还因为三国时代有正史传记,有许多版本的历史记载和演义可以参考,加上全书时间跨度近一百年,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作者发挥,可以冲淡许多同质化的话题。而《封神演义》置身于商灭周兴的上古时期,是正史记载的空白期,写这部书可以说是“开局一件事,内容全靠编”。从宋元话本到鼓词到小说,从文人到说书人再到文人,历代先贤不断充实润色,最终经许仲琳集成这部巨著。
《封神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杰作,地位还是很高的。如果与《西游记》相比,是巴西男足和中国男足的差距,其他神魔小说与《封神演义》相比,是中学校队与国家队的差距。如果要在二者之间选原著作为儿童读物的话,还是让他先读《封神演义》吧,这本书少有《西游记》里面的血腥恐怖色情描写,也没有什么深邃的思想,只是一个幻丽奇特的神话世界,一篇高潮迭起的战争故事,一场斗法斗宝的过关游戏。
《封神演义》全书共一百回,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到第三十四回《飞虎归周见子牙》,讲述纣王失政;第二部分从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到第六十六回《洪锦西岐城大战》,讲述三十六路兵伐西岐;第三部分从第六十七回《姜子牙金台拜将》到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国》,讲述武王伐纣。如果按照上下分册的话,以第五十二回《绝龙岭闻仲归天》为界线划分,闻太师战死标志着商周双方实力对比的转换,我小时候看的下册就是从第五十三回《邓九公奉敕西征》开始的,范冰冰、林心如版的《封神榜》也是以闻太师归天为标志,分为《凤鸣岐山》和《武王伐纣》两部的。《封神演义》全书从世俗世界写起,经过三教混战、神仙渡劫到诸神归位,最终以世俗世界收尾;从纣王开篇,到武王终结,以商周易代为背景,重塑上古诸神形象,再造中华神仙谱系,向我们展示了一曲篇幅巨大、场面恢弘、神奇瑰丽的神话史诗。
“开局一件事,内容全靠编”,让我们从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说起,其实这第一件事也是编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