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分论点怎么提(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例文解析)

高考作文分论点怎么提(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例文解析)(1)

【强化知识点】

以“拒绝浮躁”为观点,构思文章层次。

1、面对论题,提出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列出分论点,再加以筛选。

角度一:【是什么】

概念分析法

浮躁就是不负责任的享乐。

浮躁就是不劳而获的财富。

浮躁就是见异思迁的心态。

角度二:【为什么】

结果分析法

1、 浮躁的文学只会造就文化侏儒。

浮躁的社会只会造就事业孬种。

浮躁的民族只会造就精神矮子。

2、 因为浮躁,使许多天才如流星划过。

因为浮躁,使许多企业如昙花一现。

因为浮躁,使许多朝代如过眼云烟。

原因分析法

人的本性是浮躁之气产生的根源。

社会风气是浮躁之风产生的土壤。

制度缺漏是浮躁之念产生的缝隙。

条件分析法

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物质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创造精神文明。

拒绝浮躁,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空间场合法

在学校,浮躁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家庭,浮躁是我们幸福轨迹里的腐蚀剂。

在社会,浮躁是我们创业进程中的拦路虎。

对象分析法

浮躁之人面对问题不能深入调查,总想投机取巧。

浮躁之人面对失败不能耐心冷静,总是怨天尤人。

浮躁之人面对成功不能奋发进取,总是浅尝辄止。

正反对照法

浮躁使容易变成困难,宁静使困难转成容易。

浮躁把直道走成弯道,宁静把弯道走成直道。

浮躁使成功化为失败,宁静使失败走向成功。

角度三:【怎么办】

指出办法法

要克服浮躁之心,需四般法宝在手: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开拓进取的恒心。

类比列举法

勇敢者以勇气对抗浮躁;

执著者以毅力战胜浮躁;

睿智者以智慧进化浮躁。

时间阶段法

指思考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或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或人生前进的不同时间,或一年更替的春夏秋冬等。

人生的春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夏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秋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人生的冬天,我们要拒绝浮躁。

名人榜样法

以名人为榜样,特别是以文化名人为榜样,既为读者提供了感性的材料,又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庄子以“持竿不顾”的淡薄拒绝浮躁,

陶潜以“种豆南山”的理想排斥浮躁,

陆游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战胜浮躁。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请围绕你文章的中心论点“放下”或“不放下”写出你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越多越好)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

【参考答案】

【练一练】

(1) 范仲淹放下自己的荣辱得失,“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放下了喧嚣的尘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享受田园的舒适恬淡。

李白放下不得开心颜的官场,“且放白鹿青崖间”,放浪形骸于山川之外。

(2) 放下对生老病死的恐惧,拥有平静坦然的心境。

放下对恩怨情仇的纠结,拥抱积极乐观的态度。

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捧,享受皈依本心的人生。

(3) 放下,并不意味着失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坚守。

放下,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拎起。

放下,并不意味着退缩,而是为了走向更高、走得更远。

(4) 放下既得的成功,是一种勇气。乔布斯:“最重要的不是你决定做什么,而是你决定不做什么。”

放下曾经的梦想,是一种超越。徐志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了片云彩。”

放下他人的攻击,是一种胸怀。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5) 放下对名利的热衷,不放下对事业的追求。

放下对权力的迷恋,不放下对正义的执著。

放下对金钱的贪婪,不放下对尊严的坚守。(诚信、良知)

(6)司马迁不放下书写《史记》的使命,才能忍辱负重,完成任务;

霍金不放下对科学的热忱,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苏武不放下他的爱国之情,即使冰天雪地,初心不改。

【写作】——【范文参考】

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下源头活水的默默蓄积,换来喷泉溪流的汩汩涌动。正如生命中,那些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融入精神生命,成就今日的“我”一般。

读过的书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体验。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尚古,所崇尚的,不过是前贤留给我们的生命智慧。一书一世界,一页一乾坤,用心读过的书就是我们用性灵丈量过、对话过的世界。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便知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便不会被物欲的横流所裹挟,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地追随,堕入深渊;读了《包法利夫人》,便悟艺术与生活有界限,守住这界限既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对艺术的尊重;读了《荷塘月色》,深知荷塘之所以美丽,皆因此时的作者远离了儒家的伦理之囿,皆因道家的自我占据了朱自清的精神高地,儒道合一的精神品格贯穿中国士子的思想生活。读书过程沉默甚至艰苦,但发现的快乐美妙并且动人——我们收获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精神世界更丰富的自我。“腹有诗书”是读书之泉在地下默默涌动,“气自华”是向地上的光辉一跃。

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一个“共适”!“人生如逆旅”——“享有”生命,而非“占有”光阴,如果没有那黄州一贬、生死之劫,哪有这世事洞明的通透,句句清心的旷达?“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如果没有课上同胞那麻木眼神的一击,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哪有后来你我从孔乙己、从祥林嫂、从华老栓的眼中看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麻木的自己?——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从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经历的事是地下涌动的泉水,经过淬炼的作者,是耀眼的、改变世界的“天上虹”。

爱过的人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爱的能力。

亲友师长,大凡人有值得一爱之处,皆因其参与了你我的成长。在《野猪大改造》的最后,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从前我不知道怎么才算喜欢一个人,是你教会了我,今后无论我在哪里,喜欢上了谁,我都会想起你的吧。”参与成长的人之所以不会被替代,唯因今天的“我”中含有昨日的“你”。母亲的叮咛,严师的训斥,良友的交心,都是我之为我的来路。爱过的人如泉水流深,将今日之“我”托举而起,许我灵动,许我飞腾。

那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那永恒的精神之泉,丰富我、升华我、成全我——让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范文分析】

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地下源头活水的默默蓄积,换来喷泉溪流的汩汩涌动。// 正如生命中,那些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融入精神生命,成就今日的“我”一般。【引用诗句】 【引材料阐释】 【提出中心论点】 【总领全文】

读过的书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体验。【分论点1】 【观点句】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阐释——(引用) (解释)】圣人尚古,所崇尚的,不过是前贤留给我们的生命智慧。// 一书一世界,一页一乾坤,用心读过的书就是我们用性灵丈量过、对话过的世界。【总(概括)】 【分(举例)】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便知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便不会被物欲的横流所裹挟,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地追随,堕入深渊;读了《包法利夫人》,便悟艺术与生活有界限,守住这界限既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对艺术的尊重;读了《荷塘月色》,深知荷塘之所以美丽,皆因此时的作者远离了儒家的伦理之囿,皆因道家的自我占据了朱自清的精神高地,儒道合一的精神品格贯穿中国士子的思想生活。// 读书过程沉默甚至艰苦,但发现的快乐美妙并且动人——我们收获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精神世界更丰富的自我。【总结】 【点题】“腹有诗书”是读书之泉在地下默默涌动,“气自华”是向地上的光辉一跃。

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分论点2】【观点句】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一个“共适”,“享有”生命,而非“占有”光阴,如果没有那黄州一贬、生死之劫,哪有这世事洞明的通透,句句清心的旷达?【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分析融入例子中)“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如果没有课上同胞那麻木眼神的一击,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哪有后来你我从孔乙己、从祥林嫂、从华老栓的眼中看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麻木的自己?//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从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总结】 【点题】经历的事是地下涌动的泉水,经过淬炼的作者,是耀眼的、改变世界的“天上虹”。

爱过的人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爱的能力。【分论点3】【观点句】

亲友师长,大凡人有值得一爱之处,皆因其参与了你我的成长。【阐释】// 在《野猪大改造》的最后,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从前我不知道怎么才算喜欢一个人,是你教会了我,今后无论我在哪里,喜欢上了谁,我都会想起你的吧。”【举例论证】 【分析】参与成长的人之所以不会被替代,唯因今天的“我”中含有昨日的“你”。// 母亲的叮咛,严师的训斥,良友的交心,都是我之为我的来路。【总结】 【点题】爱过的人如泉水流深,将今日之“我”托举而起,许我灵动,许我飞腾。

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那永恒的精神之泉,丰富我、升华我、成全我——让我之为“我”,有路可循。【再点中心论点】【总结全文】

看作文 学写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提示】一篇文章你可以把它“读厚”,也可以把它“读薄”,变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1、写作步骤: 选定论点—— 定分论点—— 选择素材—— 锤炼语言

2、作文结构: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主体(分论点1 2 3)——结尾(再扣中心论点)

3、分论点整齐美观,单独成段。

作文“六化”:结构模式化;段落精短化;首句主旨化;精彩独立化;观点具体化;话题经常化。

4、作文主体安排:

分论点1:

①( 【观点句】 【阐释】) ②(【总(概括)】 【分(举例)】) ③(【总结】 【点题】

分论点2:

①(【观点句】) ②(【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分析融入例子中) ③(【总结】 【点题】

分论点3:

①( 【观点句】 【阐释】) ②(【举例论证】 【分析】) ③(【总结】 【点题】)

注意②的变化: 3个例子——2个例子——1个例子。注意举例的简洁;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的积累。

5、【语句积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从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6、写作要有点题意识

基本点题处①标题点明题意。 ②开头点明题意。 ③结尾点明题意。

其它点题处用题记点题;用小标题点题;独立成段点题;用段首句点题;论证分析时点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