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

(二)文言文教学需要有趣有料

想要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学习陌生的文言语言,尤其需要老师把课上得有趣有料。梳理名师课堂,我发现以下教学活动既趣味盎然,又有真材实料,教学策略值得学习借鉴。

1.让学生给老师纠错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1)

于漪老师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4]我们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教学《狼》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请看她的教学片段: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们读完后,老师要为你们翻译,老师的翻译中有四处错误,要求你辨出错误并能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屠户很困窘,害怕前后都遇到敌人。四面都有麦场,麦场主堆了很多杂物在里边,覆盖成了小山丘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它的下边,卸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再向前了,它们和屠户面对面地坐着。

王君老师采用的手段是让学生给老师纠错,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多么有趣,多么有挑战性啊。谁能最先发现老师译文的错误并纠正过来,那多了不起。于是学生认真看书,对照老师的译文,很快发现了四处错误。而这四处错误也就是王君老师想让学生记住的重点文言字词,有什么比让学生纠错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呢?

2.变直问为曲问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2)

“曲问”是随着钱梦龙老师的课堂而引起学界注意的,钱老师认为,“所谓‘曲问’,就是‘问在此而意在彼’,曲折地达到提问的目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适当运用曲问,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请看钱梦龙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成功运用曲问的片段:

师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通过学生问答,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问题的答案不是主要的,而借助问题答案,让学生掌握“且、叟、京城氏、始龀、遗男”几个重点文言字词才是提问的目的。这样的曲问,不仅让学生有兴趣,而且强化了学生对重点文言字词的注意。

3.引导学生趣读课文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教学策略例谈)(3)

“趣读,就是用有趣的方法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感到趣味盎然。”[5]老师要自己反复阅读课文,能够读出课文的趣味来,再运用趣读进行教学,就会使课堂趣味横生。请看我教学《以虫治虫》带领学生趣读课文的片段:

(1)把《以虫治虫》当作科技说明小品来读。

《以虫治虫》是一篇科技说明小品文,我们把它看成一篇说明文里的事例,请你在开头或者结尾加一句话,阐明本文所说明的事理。示例:自然界的许多生物是相克相生的。

(2)把《以虫治虫》当作精彩的故事来读。

《以虫治虫》可以看作是一篇精彩的文学故事。这个故事情节完整,引人入胜。请你用停顿读出这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再概说每部分的内容;《以虫治虫》不仅故事情节完整,而且悬念迭生,扣人心弦,请你说说文中的悬念,并试着用紧迫的语气读出悬念。

如此趣读课文,文言文课堂上也能充满乐趣。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音乐、图画、动画、表演等手段,设计有趣有味的文言文教学活动。总之,老师要想办法,把文言文上得有趣有料,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