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英谈古寨文案(河北邢台英谈古寨)
《爱德华时代》的作者萨克维尔•韦斯特在见到西辛赫斯特城堡后在日记里写到“当我第一次见到它时,它立刻俘获了我的芳心,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完全爱上它,是那种一见钟情的爱,我看到了其中美景的魅力,它是睡美人的城堡。”今天我所记录的英谈古寨就是这样的一座让人一见钟情的城堡,我一去再去。
邢台英谈古寨曾入选央视《走遍中国》节目,是一座把石头幻化成建筑艺术的古村落。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房子都是用周围山上红色石英砂岩修建的。英谈古寨分前庄,后庄,东庄。在前庄入口处有收费窗口,旁边的石头凳上坐了一排妇女,出了三两个卖山货的外其余都是做导游的,一次收费20元,我们找了一个胖乎乎的大姐带路。
进村子就是前庄,在河的右岸有十四座院落,东庄只有四户人家。大约不行300多米就到了后庄,也就是英谈古寨的主体石头城堡所在。后庄有四个寨门,我们从东门进入,东门是圆形的石头拱门上边有石阁楼,阁楼的梁上有彩绘,是用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图样,简简单单,但是大方、朴实、粗犷。在寨门上写有“大清咸丰柒年九月吉日立”十一个楷书墨字。周围的寨墙环绕村子有2000多千米,保存完好。
大姐跟我们说这里是明朝永乐年间,山西一位路姓的大户躲避土匪举家来此落户,村里人都姓路,路姓初始从法字辈分为三支三堂,后德和堂的儿子又分出中和堂,即三支四堂,即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她是老二汝霖堂的后人。这四堂几乎垄断了整个邢台也就是古时的“顺德府”的整个商业系统,卖布匹,卖茶叶,卖烟酒,卖药材等等,所以当时路姓是整个邢台地区的首富。
顺着红石条夹杂少量青石条的蜿蜒小路向上走,一栋栋石头城堡依山坡而建,井然有序。先入眼的三层楼是德和堂旧居,一层窗户是半圆拱形,代表天圆地方,二层窗户是方形,做人要方方正正,有尺有度。三层是带有精美雕花图案的窗子,也有讲究,不过我忘了。大姐说虽然你从这边看是三层楼,实际没有楼梯。“外看三层楼,近看不是楼,一层一个院,无梯能上楼,来回之字路,回望还是楼”。
顺路走就到了汝霖堂旧居,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旧址,门廊上还有一块当地百姓赠送的匾额“为民立功”,外面看是三层楼,进到里面就是二层小楼了,这里曾是刘伯承,左权,彭德怀工作居住过的地方。这里的房屋家家有后门,只要家里有人,随便进去参观,可以从前门进后门出,穿堂而过。这里出了后门就是山了,俯瞰山色,一片美景尽收眼底。
到了贵和堂楼下,大姐说这个窗户你看和德合堂的又不同了吧?这是“五福窗”,中间寿字为骨架,在字的中间用“云纹”“蟠螭纹”“寿桃”“蝙蝠”进行装饰,是“龙生祥瑞,富贵团圆的意思”。我们再看看这个门楼,贵和堂的门楼是英谈门楼最精致的,门楼上有木雕,上面刻着荷叶、葡萄等图案,象征着多子多孙和和美美,下面还有两个向下垂白菜头,白菜也是百财的意思,是用来喻示发财的意思。又告诉我们哪里是门宕,哪里是户对,说古代婚姻都讲究门当户对就是从这来的。贵合堂里有两处泉眼,常年不断的滴水,一直有“门里一滴泉,门外一线泉”的说法。在院子的东侧与西侧留有两个万字拐头门,大姐说了一套顺口溜,方言太重,让大姐慢点说,大姐说你让我慢我到说不上了了,后来一字一句我逐字校正才记下来。“缺角建筑富贵多,多角建筑实难得,古石栏杆石柱灯,有钱难买东南缺。”这就是关于缺角建筑的说法。
进入院内,大姐告诉我们西侧的二楼是以前路家小姐住的地方,以前小姐在出嫁前就在二楼十多平的地方吃住活动,是不能下楼的,饭菜都是丫鬟送上去,每天出了琴棋书画就是做女工,原来我以为当个古代大小姐多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这日子和囚禁有什么区别呢?难怪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没有自由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到了一个狭长有好多石头台阶的地方,大姐非得让我们往上走,去留个影,我们问为啥呢?大姐说曾有一个摄影师就拍的这个地方,起名“一线天”在美国得了大奖呢,既然如此有名的地方,我们也不能不留影纪念一下啊。
再往前就是中和堂了,中和堂建在桥上,正对大门有个影壁墙,其实是两扇门合成的,家里有贵客来或者有重大事情才能开这个门,平时就当屏风用。国民河北政府主席鹿钟麟曾在这里住过,进门右侧的房间里还有他使用过的石头浴盆呢。中和堂是以药材生意为主,是杏林感受,有一个房间专门放着曾经用过的药材柜子,药材碾子等,现在还有些许药味弥漫其中。院里有一个梨树,神奇的是这棵梨树上边粗下边细,不知怎么生长的。还有白求恩同志两次来到英谈村救死扶伤,也是在这个院子里住的。
有个院子是小型展览馆,每人收费3元,院中也有棵梨树,主人还给我们摘了几个梨子吃。房间不大,里面有一个区域是毛主席纪念章,各种形状都有,还有个区域是翼南币,还有各种民国时期的罐子笔筒桌子等老物件,最漂亮的是一张木雕精美的床,一看就不是寻常百姓用得起的床。就是那么窄那么硬睡觉能舒服么?
出了寨子的南门有棵大槐树,现在上边系满了红布条,总来祈福。以前是路家为救济河南受灾百姓施粥的地方,他还给灾民提供住处,这些灾民感激路家,自发组织给英谈村修了寨墙,用来抵御土匪抢劫。这也是路家乐善好施的见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村子里的水域网铺设最为完善,每家每户院内的存水都能流出院墙,流进街道下面的排水暗槽中从而流到村外,村子里雨天不存水,旱天水长久。
英谈古寨就是一部古老而沧桑的书,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新的传奇,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