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黄州的文化成就(苏东坡的涅槃之地)
经历了“乌台诗案”,苏轼逃过生死之劫,被贬黄州。
元丰三年初(1080年),苏轼在长子苏迈的陪同下抵达黄州,担任团练副使,约等于现在的县武装部副部长。
苏轼是戴罪之身,不能随意离开黄州,也没有签署公文的权力。
时任黄州太守的陈君式还算不错。他没有给苏轼穿小鞋,也没有三天两头向上司打小报告。
相反,对于苏轼这位自己非常景仰的文坛领袖,陈君式交往甚密,不仅经常邀请苏轼喝酒赏月,还利用手中职权为苏轼一路提供便利。
苏轼初到黄州,住在一座叫定惠院的小庙里,长夜漫漫,独自赏月,思绪万千,做了一首很知名的词: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80年年中,弟弟苏辙将苏轼的家眷近二十人护送到黄州。
太守陈君式看见定惠院太小,就安排苏轼一家迁往长江边的临皋亭。临皋亭为水驿,按当时规定,苏轼本无资格居住。由于太守陈君式的特殊照顾,苏轼一家就住了进去。
但二十来口人的生活是很成问题的,苏轼也无积蓄,只得用变卖家产的钱用来买柴米油盐。好在黄州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物价不高,算能勉强度日。
马正卿,苏轼的一个铁杆脑残粉,向太守陈君式请求能否划一块无主地给苏轼耕种。可能当时土地划拨手续很麻烦,一直到继任太守徐君猷上任,终于将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划给了苏轼。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块地不小了,足足50来亩。
但这是一块如假包换的荒地,杂草丛生。苏轼便发动全家人,撸起袖子一起干。苏轼在黄州还有几个朋友,经常一起帮忙耕种。
住所临皋亭离这块新开垦的地有点远。为了方便,这年冬天,苏轼就在坡地废基上盖起了五间草棚。据传这座住宅封顶之日,正好下雪,于是取名东坡雪屋,用来与朋友一起喝酒唱文,并自号东坡居士。
黄州的庄稼也非常有灵性,见这么大一文豪每天对着自己吟诗诵赋,可了劲的往上窜(这和丁磊养猪给猪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个道理)。再加上来年风调雨顺,所种麦粟长势喜人,丰年在望,苏东坡的日子越来越滋润了。
东坡见证了苏轼人生中一段低谷,却铸就了中国文化上的一座高峰。
填饱了肚子的苏东坡,释放了闲情的苏东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天才一面,以一己之力将北宋文学直接拉升了一个高度。
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拉上一帮同样游手好闲的人,在黄州境内尽情的享受自驾游的乐趣。
离定惠院不远有一座安国寺,苏轼很快和寺庙里高僧惺惺相惜。和大和尚混熟了有不少的好处,除了免费在这里蹭热水洗澡,还可以在此精研道家周易、佛学、儒学等各类经典。
就在这里,苏东坡将格格不入的释道儒兼容并蓄,养身修气,将贬官的消沉化为了旷世的豁达。
1082年秋、冬,苏东坡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用亦诗亦赋的形式,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出世与入世,以及中国古代千万知识分子挣扎矛盾的心路历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改传统燕燕莺莺的婉约词风,自成豪放一派,是文坛上改革创新的开山之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庭坚说:“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黄州寒食诗帖
除了大搞文学创作,东坡先生另一大爱好就是变着花样的吃。
从某个角度说,苏轼是一标准吃货。
他不光吃,还就地取材自己改进发明创新,生生整出了一个黄州东坡菜系。我略带夸张的说,这是中国烹饪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这其中就有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鲫鱼、东坡饼、东坡豆腐等等,据说有上百个的品类。
他还丝毫不顾忌猪的感受,写了一首名为《猪肉颂》的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然而,黄州远不是苏轼一生跌宕的谷底。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就任。
他满怀信心和豪情,概然迎接更大的磨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