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就释怀了(看完心里真有罪)
[震惊]他妈的全都是错的!从第一个镜头,错到了出结尾字幕,还在犯错。错,错错错,错³……这是二哥观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心理活动。这句粗口,来自杜琪峰在纪录片《无涯》片场丢丢丢地骂人:他妈的全都是错的。事后,他解释为什么骂人:因为他们不专业。恩,《心理罪》就是那种“他妈的全都是错的”电影。从刘诗诗上摩天轮的浓烈网大感,到匿名IP上网全民用脚投票的现实bug。二哥欣赏在中国搞破坏搞警匪片的勇气,但片尾警察小女孩老太太过马路那是啥,嫌今年过得不够惨?
影片一上来就切入几段离奇杀人案,将嗜血、杀戮和作案手法表现的有理有据,博人眼球。法律搞不定你,我替大家来制裁——电锯惊魂式人物的出场,网络暴力、舆论纠纷、道德绑架等新闻热点的撒网式抛出,似乎一场与当下中国社会焦点完美融合的高智商犯罪和经典警匪较量即将上演。但是,随着神算子·方木的神探现身,随着影片慌慌张张的方(快)节奏推进,随着前半部分猛灌料、后半部分连环车祸的情节扭转,整部电影七歪八扭崴到了最后,还是逃不掉一锅烂糊粥的命运。
1影片虽名为《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跟卓别林没有一毛钱关系),城市之光就是个天涯论坛的爆料狂,不讲心理罪。擅长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木连被好好介绍一下都没有,听完案情描述,眉头一皱,想都不想就是一通胡说八道。整部电影的灵魂和血骨人物就这样以老神童的面貌登场,他就把办案挂在嘴边,单图一个“快”字,连基本前期工作,材料准备,背景调查和现场勘测都省了。试问,俩眼儿一闭张嘴就说,跟街边算命的有什么区别。算命的还知道戴个墨镜,你这边颓废深沉毛,要去乘风破浪?
缺少人物前因后果和侦破情节,是悬疑类影片的大忌。更何况这里还多出了神乎其神的猜测妙算,廉价、低级、假大空并置的犯案现场,使得从犯罪动机到所谓办案过程都是过家家,一开始的多重案件狂拽,就更有虚张声势的搞笑意味了。对于早就露面的罪犯江亚,对于他与方木的旧识关系,影片没有将悬念挑得太高,更没有设计高智商对决戏码,而是将为主角找寻证据这么简单而无趣的事由一路演到底,忙不迭地用快剪辑和忽明忽暗的深蓝灯光晃得我心慌慌。
要知道,配合电影故事发展,是需要主要人物的一个转变,或是一个核心事件导火爆破的。人物要有血有肉,有足以令人信服的动机去完成影片下一步进程。不能不说人话、不做人事;事件要明确突出,不能杂七杂八一堆摞在一起,让观众无法消化。然而,《城市之光》偏离了讲故事的大道,想用一系列刻意为之的故事性反转制造出情节很满的障眼法,人物情感和案情勾连,都只是为了催生下一次案件快速跟进的引子。仿佛导演和编剧举着一大兜麻袋,恨不得把里头装满的《心理罪小故事》一股脑儿全倒在你面前,胡麻将般一通乱搅。
还原原著程度高≠电影改编成功。这样粗暴的情节展示和催命鬼似的节奏大师,当真是对观众的极不尊重。到头来,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要讲什么,等全部看完以后,也不太想要知道了。2此外,《城市之光》还犯了两个国产批量悬疑犯罪片的通病:一,有意效仿日本和美国式心理病态犯罪,调起太高、诱人胃口,却始终找不到适当的罪因。总在影片结尾处大玩泄气,犯人变态无非就是童年阴影、家庭暴力、错误崇拜模仿等诱发的心理问题。罪犯脸谱化,来来回回不过那些破事儿,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二,无意义的案情探索,强设计感的人物布置。人物(特别是反面人物)聪明的莫名其妙、愚蠢的同样莫名其妙。简单来说,就是随剧情需要,他们的强弱任人摆布,没有任何悬念可言。莫名其妙!如此按套路走,还可能会出其不意。比如《城市之光》最后,前一秒还在冷笑的江亚,心理过程没任何反映,直接一句“我输了,他才是照亮这座城市的光”就将自己的退出舞台宣告观众了。这种崩溃仅在一瞬间的突兀演绎法,也算是本片在烂片格式里的一次创新。
既然提到演绎,那么人物没能塑造好的锅,演员也要重重的背一把了。邓超,按耐不住他恶俗的表演欲和浮夸的面部表情,以矫揉造作、咬牙切齿的神态“躁演”方木,平静时可以看出他内心全无波动,狂暴时也不觉得他有什么情绪转变。演的痕迹太明显,模仿和外放的比重,超越了他对自己角色的内在摸索。再加上推理过程简化为一本正经的施展读心术,他的方木看似厉害,却不为人信服。表面正经有大义,实则拧巴不堪。
阮经天,还在以故作深沉和大声嚷嚷这种过于肤浅的招式演绎疯角,唯恐别人看不出他脑子不正常。他或许研究出了角色内里的阴暗怨结,却只会以歇斯底里的怒吼式冲撞表演将内心情绪外化,看起来就是为了疯而疯,流于表面。最讲究刻画心理的《心理罪》,在他俩这里算是个大失真。在我看来,不过是狡猾油腻的中年男人,和病态羸弱的正义伪君子,纠纠缠缠扭打在一起罢了。当他俩撕咬、翻滚、横摔、狠狠撞击在水泥柱上的时候,我甚至以为就要同归于尽了,那样或许还能缓解下因看到这种粗劣表演方式而泛起的恶心与不适。
3本片还有一大狗血元素——俗套爱情。起先不和、看不顺眼,中途开始相互欣赏,当爱的萌芽出现就必定有人陷入危机,然后两人并肩作战,生离死别,战后重逢……就问你恶不恶?俗不俗?土不土?土的就好像狗蛋这个名字一样。差点忘了,因对城市的爱而促成杀人,明明双手沾血却渴望众生平等、人人善待他人,以除暴安良为口号的顶级圣母婊——那个妄想成为“竖锯”的男人江亚,小名就叫狗蛋。
随着结尾爱恨交织、你死我活的“车祸现场”混乱失控,影片走向了尾声,并且开始了一波微博小视频类的正能量传递。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结尾的小视频让我看到了以低劣的手法博取同情的可恶面目,这种恶意消费和情感绑架实在有失底线,毁掉了本属于电影自身的创作尊严。
卖惨这件事情本身就够low的了,还要拿出来炫耀,嫌网大质感不够明显,要拿过气新闻营销推广、广而告之一遍嘛?不好意思,开头那段摩天轮追捕,我还真以为是没结束的片前广告。看防火、防盗、防伤害等安全警示语一直没出来,我才暗叹:这也能叫电影开场?叫你一声狗蛋,你敢答应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