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为民办实事(瀚海写忠诚昆仑树丰碑)
韩文玉 格政法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共治共建共享为导向,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谱写了平安格尔木建设新篇章。
12月15日上午,在京举行的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格尔木市捧得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成为此次我省唯一获此奖项的市(县)。
大联动构建平安建设新格局
坚持发挥党委纵览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推行“党建+N”五维共治治理模式,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平安格尔木建设领导小组,设立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等11个专项工作组,建立请示报告、述职提醒等8项制度,以“1 11”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目前,格尔木市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率达98%,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达102个,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结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电子凭证全面推广。
完善“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联动体系,有效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指导组建村(居)民议事会,搭建村(社区)、乡镇(街道)议事协商平台,推进协商制度化发展。
设置“12345”市长热线和政务网络留言板块,组建志愿者队伍70支,注册志愿者2.3万人,注册率达户籍人数的16.7%。梳理爱心救助、群防群治等志愿服务项目52个,通过群众点单、基层报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和中心评单等方式,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重创新打造平安建设新特色
坚持立足于市情实际,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突出打造地方特色治理品牌。
加强与毗邻地区情报交流、联手打击、防范控制等工作协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制定应急预案,组建37支应急队伍,构建日常驻防本地、战时统一调度、应急集中增援、拉动联勤联训“大特警”模式,保障维稳应急处突,共同构筑西大门钢铁防线。持续推进16个行业系统和领域平安细胞创建,全市平安创建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培育出郭勒木德镇“三联一巡一站一中心”、唐古拉山镇“三联两巡”等示范项目。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督促辖区内78家矿山企业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账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诉讼制度,打造“加强检行协作,保护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品牌,构建“刑责 赔偿 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模式。积极打造唐古拉山镇“长江源头生态第一镇”。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村建设,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十二进”活动,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繁荣发展。
强基础夯实平安建设新底板
坚持强基导向,推进资源力量下沉,促进社会治理与服务民生良性循环。
按照“综治中心 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推进“全科”网格建设,建立综治中心84个,划分基础网格324个,明确网格事项46项,配备网格员800名,实行16位编码分类管理,努力提升对“人、地、事、物、情、组织”等网格要素的精准掌握、精细服务水平。
开展“三无市”创建和“化新访、清积案”系列活动,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法学会和村级法律会诊站,设立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诉调对接中心、老城区拆迁改造矛盾调解中心,打造“刮碗子”调解室、“八和”调解室,通过调解机制的有效运行,矛盾纠纷调处办结率保持在98%以上。
投入1亿余元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率达100%。强化大数据集成应用,初步实现数据联网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防风险筑牢平安建设新屏障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平安建设的重点来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强化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对重点目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严密防范暴恐风险。深入学习反间谍法,加强党政机关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
强力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建立重要场所部位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中心区域“警城联动”、村社警民联动及“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模式,加大公安检查站查缉力度,提升显性用警防控震慑效果。
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持了确诊和疑似病例“双零”局面。严格管理危爆物品,开展成品油、寄递物流、铁路沿线乱点乱象专项整治,公共安全防范化解能力得到提升。组建网信办和反诈中心,严厉打击各类网络犯罪,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大幅下降。
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格尔木市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继2013年、2017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之后,连年获评全州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优秀地区, 2019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2020年连续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2020年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桂冠、入选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市(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