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四美(诗经里的桃花盛开)

记得有一年,阿牛的《桃花朵朵开》传遍了大街小巷,代表了春天和爱情的到来。其实,用桃花盛开来表达爱意,最早出现的应该就是在《诗经》里。这首《桃夭》把中国女性之美,爱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今日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诗经的四美(诗经里的桃花盛开)(1)

1、《桃夭》展示桃花之美

要知道《诗经》中国风周南所在地域的大背景是黄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北方。北方桃花一般三四月份开花,桃花开代表春天来,爱情来。一起来看这首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连续三章三起句,“桃之夭夭”四字扑面而来。“夭夭”可以解释为绚丽茂盛,也可以解释为挺拔婀娜,它有生机勃勃的气势,又有袅袅婷婷的气质。“夭夭”还可以解释为体态安舒、容色和悦的样子,好比美人妖娆艳色,可看成“美人如花”的写照。

大家想想看吧,桃花绽放,束束桃花,花蕾密叠,料峭春风中,风一动,摆一摆,微微颤颤的,是多么的惹人爱惜,用“惊心动魄”“摇曳多姿”来形容也不为过。

诗经的四美(诗经里的桃花盛开)(2)

2、《桃夭》展示女性之美

诗中的桃花盛开,就如待嫁的女子一般美丽,令人心驰神往。就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夭夭”形容桃花的姿态还不够,再来一个形容词“灼灼”来突出其光彩。

桃花的“红”是鲜活的、热烈的、粉嫩而富于生机的,透露出的是蓬勃的生命力。“灼灼其华”的“华”,就是“花”。满树的桃花嫩的能掐出水来,就像待嫁的女子一样水嫩美丽。

在众人心中,少女的身材如桃树一样婀娜,行路如桃枝一样摇曳,脸庞如桃花一样艳美,可谓千娇百媚。

我们后世的人,崔护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曹植写“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其实都出自《桃夭》这首诗的意象。由此可以说,《桃夭》一诗正是后世描写美女的鼻祖。

诗经的四美(诗经里的桃花盛开)(3)

3、《桃夭》展示爱情之美

《周礼》中曾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从这里可以看出,美丽的桃花在明媚的春天娇艳绽放,因此很多适龄男女选择在这个最佳时节谈情说爱、谈婚论嫁。朱熹在《诗集传》中称:“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所以明艳的桃花在当时被比喻成婚姻爱情的美好象征。

其实,《桃夭》这首诗本身就是一首女子出嫁的诗歌。诗起首对桃花的美丽一再铺陈渲染,从而引出后文披着婚装的少女。“之子于归”表示妙龄女子出嫁了,“宜其室家”表明高兴地来到新家一切都显得很和谐,在夫家里生活甚是融洽。

全诗怎一个“宜”字了得,这字写明白了全诗的最高意境,漂亮的姑娘嫁到夫家的时节,艳丽的桃花正在怒放,女子的美丽就如桃花一样的灿烂多姿,他与夫君的相亲相爱及接下来的生儿育女的充实生活,就像树上的桃花变成硕果累累的情形一样美好。

诗经的四美(诗经里的桃花盛开)(4)

4、《桃夭》展示婚姻之美

其实《桃夭》整首诗就像三幅情景画:第一幅是满山桃树,繁花盛开,遍山艳红;第二幅是桃树上结满密密麻麻的桃子;第三幅是葱葱郁郁的桃叶布满枝头,叶子上放着光华。植物的繁盛与人的盛年两相对照,开花、结果、开枝散叶就是对于婚嫁新人最美好的祝福。

桃花绽放的时节,女孩子嫁到了自己的婆家去了。女子嫁到婆家又怎么样呢?诗曰:“宜其室家。”后面还有“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这个“宜”字就是古语“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那个“宜”,就是要给这个家族带来吉祥如意,带来兴旺的意思。

你想想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一个美丽的姑娘就要嫁人,她不仅艳如桃花,而且将会“宜室”、“宜家”,给丈夫生育儿女,给家族开枝散叶,带来吉祥。

诗经的四美(诗经里的桃花盛开)(5)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婚姻之美的观念基本上是亘古不变的。娶一个女子到家,给家族带来的是兴旺,这是一个普适的价值。

所以,我们读《桃夭》这首诗,不能仅仅把它看做是一首爱情诗,而且是首婚嫁诗,祝福诗它背后蕴藏的深意,我们需要仔细体会。你们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