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的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

2019年2月,州教育体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通知》,提出“以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全州中小学组织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一年多来,全州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通知》要求,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在科学领域、人文领域、设计制作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累计有5000多名师生参加活动,县(市)级有530个课题,报州级评审课题87个。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发展的热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实践和创新活动。

探究式学习的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1)

在观察实践中获得真知

《守望湿地 关注白鹭——砚山听湖白鹭群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是砚山县第三小学朱欣云等同学开展的研究课题。课题组8名学生通过一年的守候,记载了砚山县听湖水库从春天到冬天清晨、傍晚白鹭各有多少只、飞向何处、飞行的线路、如何鸣叫、怎么觅食等情况。

课题组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听湖水库常年都有白鹭活动,秋、冬、春季白鹭较多,听湖水库小海湾白鹭大概有100只左右、中心岛夜间估计有几千只。白鹭在听湖水库中心岛过冬,3月末和4月初开始繁殖,7月末和8月初迁走一部分。通过对白鹭群捕食、休息等日常观察,引发了学生们对白鹭的浓厚兴趣,他们借助网络和书本,知道了白鹭共有大白鹭、中白鹭、黄嘴白鹭等13种,初步判断砚山听湖水库的白鹭为中白鹭,对中白鹭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由于砚山县近年来开展河长制行动、湿地保护工程,听湖水库的白鹭水质得到改善,鱼类越来越多,水草丰盛,消失20多年的菱角又开始出现了,白鹭又增加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植入同学们的心田,大家建议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在砚山县建设一批省级湿地,充分发挥“高原水塔”作用。

在职业体验中得到升华

丘北县第二中学王建达等同学根据“新高考”的精神,聚焦当下高中教育热点问题——“生涯规划”,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探究》课题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充分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态度、知识、技能三个层面对职业兴趣确认、职业类别、职业体验、成功案例进行探究。

学生们通过霍兰德职业量表、职业人格类型分类,对照《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的匹配》和《测量结果与职业匹配对照表》得出人格类型所匹配的职业。学生们穿上保安服或护士服、背上地质包……走进小区、医院、田野等,体验各种职业的工作情况。站在小区门口当保安,“车来了,我慌了神,按下了红色按钮,电门不动,后面的喇叭接连响了起来……”、“保安不好当啊,看着每一个努力奋斗在自己工作岗位的人,我由衷感叹,工作真的不分贵贱,不论将来我做何种职业,我都将全力以赴。”走进丘北县笔架山,待开发的水资源、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的土地、作为省级重点林业发展县的林业资源、多达119科333属470种的野生植物资源和19种矿产资源以及丰富的动物、野生菌等资源,让同学们叹为观止,对家乡充满了自豪,增强了学习科学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一些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当家一天、当老师上1节课、当一天服务员、砌一天砖、干一天农活”活动,充分体验各种角色、职业。通过职业体验,同学们了解到部分职业的特点、辛劳,知道了感恩师长,理解他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力不断增强。

在实验探究中学会科学方法

广南县一中陆镜羽等12位同学根据本地盛产菊花、玫瑰等植物的情况,开展《广南扶贫产业金边玫瑰等经济作物制备酸碱指示剂可行性实验研究》。

课题组的12位同学分工协作,采取当地菊花、紫包菜、紫玫瑰、金边玫瑰、鸭子草,通过洗净、晾干、捣碎、酒精浸提、加热,得到了黄色、紫色、土黄色等五种天然色素。“计算从枯燥变得有趣而且有意义。”同学们通过计算,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了PH值为1、2、3等14种溶液,分别选取制备的五种色素作为指示剂,进行单一、混合滴定颜色显示试验。通过一番科学操作、观察,结论出来了:金边玫瑰当PH值在1-3之间时,随PH值增大浅粉色逐渐加深。

同学们通过科学严谨的探究,终于选出了指示剂。单一色素可选用紫包菜提取液作为替代品,此色素做指示剂有着变色层次鲜明区分度高的特点;混合色素可采用紫包菜+紫玫瑰组合,混合后的指示剂颜色鲜明变化多样,区分度高;金边指示剂提取色素作为指示剂,色域宽,变色明显但相近PH值的溶液颜色区分度略低。这个出自中学生的研究,已经显示出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调查研究中懂得爱护环境

麻栗坡民族中学的周陵阳等同学以县城周边环境污染情况为主题,就噪音、固体废弃物、水污染的三个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开展《噪音污染的调查报告》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学生结合日常的体验,查阅相关资料,初步认识到噪音的危害,梳理了噪声的主要来源,系统地整理了噪音对听力的损伤、噪音所能诱发的各种疾病、对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干扰、对动物的影响,以及目前防止噪音污染的工艺措施、劳动保护措施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到县城的城北、城南的河流边,测量河流的河宽、水深、流量、流速、水质等情况,提取水样测量河水酸碱度,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和菌类。开展《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报告》课题研究,学生们着眼于校内固体废弃物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统计得出1个班每天所产生的固体垃圾约重2000克,全校每天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等,对学校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学生们创造性地提出:在校内每个班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按照纸类、塑料、金属、电池、其他共五类进行分类处理,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的分类垃圾。建议学校建立垃圾分类评分制度,垃圾分类好后及时卖出有回收价值的废品,获得的收益用于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课题组还拟定了《保护环境倡议书》,倡议学生们力所能及地保护身边的环境。

西畴县一中的张振瑞同学在开展《家乡生态环境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后,提出建议:限制化工肥料使用,鼓励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尽量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张振瑞感触颇深:我们每个西畴人都应该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积极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共创美丽家园。广南县第五中学何金盼等10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八大河水污染情况调查》。同学们到沿河村寨走访村民,了解20年前的八大河,利用数码相机收集整理资料,实地查看了八大河桥头、冷水沟、土锅寨3个河段。取水样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测量河水PH值为6.1,加KSCN、AgN0、NaOH进行检测,初步判断八大河部分河段水质不佳,含有少量重金属,部分呈酸性,河中有大小不一的漂浮物,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所致。烈日下沿河调查,到污水边取样品,在调查走访中碰到不配合的情况,然而,“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坚持与忍耐,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集体”、“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变得懂事了,有责任心了。”......这一份份真实的感悟,展示了同学们满满的收获。

在实践中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身处农村的富宁县里达中学邓武熊等同学将视野对准农村土地流转,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角度选课,开展了《富宁县里达镇土地流转现状调查》课题研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以土地资源学、区域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实地走访了7个村小组农户、部分流转土地的企业,对里达镇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解,对各流转主体的意愿、收益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在研究报告里,同学们写到:近几年,里达镇土地流转数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流转土地地块分布不均匀,规模较小,大多数农户选择保留承包地自己耕种。土地流转形式有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经营等,主要形式为转包,基本都选择了“在本村村民之间进行土地转包”。目前,存在土地流转程序不够规范、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生存过度依赖土地等问题。课题组建议: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土地进行整合优化,规范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建立完善流转市场价格形成和监管机制,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由文山市第一中学邓民航等同学开展的课题《芦柴冲村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为家乡旅游开发献出良策。按照行动研究法的思路和步骤,同学们到砚山县芦柴冲村,以田地资源优势、溶洞、温泉等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进行考察研究。提出“芦柴冲龟背岩兼具较高的科学性、稀有性,达到国家级地质遗迹标准”,并对芦柴冲村发展旅游业提出了规划设想。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最佳切入点和有效手段。我州教体系统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力度,努力开展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活动。

来源:文山新闻网

原标题:“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 全州5000多名中小学师生受益良多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汤维

审核:字丹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