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绍兴鲁迅故里免费吗(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时光流逝,
有些日子,
我们注定无法忘记。
今天是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亿万中国人民
永远铭记的日子
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
为什么将9月3日这一天定为抗战胜利日?
透过历史的尘烟,
胜利的场面向我们走来。
时间回到74年前。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登上美军“密苏里号”军舰,
签署了投降书。
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
接受日本投降。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右)在南京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1945年9月3日,重庆街头,民众欢庆抗战胜利。
在绍兴,曾经有这样一群人
用身体铺路,以血肉筑墙
用生命写下忠诚
他们的每个名字
都应被绍兴人民牢记
今天,让我们一起
向他们致敬!
民族的号手
烈士任光
任光(1900—1941)
著名音乐家,
嵊县(今嵊州市)人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回到上海,加入“左翼剧联音乐小组”、 “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等进步组织,与聂耳、张曙、吕骥等推动革命新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他创作的影片主题曲《渔光曲》成为著名经典。1936年,因创作抗日救亡歌曲《打回老家去》影响巨大,受到日本特务的迫害。1940年夏,受新四军军长叶挺的邀请到新四军政治部战地文化处负责音乐工作。他创作了《擦枪歌》、《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深受指战员喜爱。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战斗中牺牲。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誉其为“民族的号手”。
太行山上的办报人
烈士何云
何云(1905—1942)
《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
上虞县(今上虞区)人
1921年,他考进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回乡任教,并投身上虞县农民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他离开家乡去了上海。之后,又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停学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汉口参加筹备工作,担任国际版编辑。12月,《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成立,何云任分馆管理委员会主任(社长)兼总编辑。敌后办报,困难重重。印刷工具、材料、纸张等严重缺乏,精通新闻业务的干部又极少。何云发动干部、职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到一个月,报社初具规模。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诞生。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何云随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刘伯承、邓小平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为鼓舞部队士气,宣传百团大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虽然报馆经常转移,但报纸的出版从未间断。《新华日报》华北版被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称为“华北人民的聪耳,华北人民的慧眼,华北人民的喉舌”和“华北抗战的向导”。
播撒甘南革命火种第一人
烈士宣侠父
宣侠父(1899~1938),
诸暨湄池长澜人,
又名尧火,号剑魂。
日本留学期间开始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2年回国,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曾为“左联”秘密盟员。
1925年创建了甘肃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并深入甘南藏区开展民族工作,是播撒甘南革命火种的第一人,他的革命事迹在草原深处广为流传,他的历史功绩被甘南人民永远铭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
八路军中女英杰
烈士左克
左克(1919~1941)女
原名裘振先,
嵊州雅璜乡雅璜村人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1938年2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女大学生大队区队长。是年底奉调中央军委卫生学校,担任分队长、政治处技术书记、校部副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等职。1941年9月下旬,在河北易县狼牙山反日军“扫荡”中,左克掩护学校撤离。9月底,在河北易县道士观一带,左克用最后的力气跟敌人展开搏斗,身中数刀,牺牲时年仅22岁。
蒋志英,(1902~1941),
诸暨浬浦盘山村人,
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原名伯清。
他历经北伐战争的多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蒋志英被任命为浙东沿海台州守备指挥部少将指挥官,驻防浙江海门。1941年4月,日军主力第五师团及海军陆战队2000余人在大批伪军的配合下,在飞机、军舰猛烈炮火的掩护下从沿海各要点登陆。
台州守备部队在蒋志英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日军,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作战,拼死抵抗日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突破防线。蒋志英亲率少数预备队前后阻击,与敌人展开近战肉搏。激战中,蒋志英将军被敌人刺刀刺穿胸部,壮烈牺牲。
糜云辉烈士(1916-1940)
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
八路军第4纵队第6旅17团政治处主任。
又名龙辉,从楚,上虞百官人。1928年考入上海江湾立达学园初中部。一年后因父病亡缀学回乡,以惊人毅力自学,能以世界语与苏联、法国、波兰、瑞士等国的世界语爱好者通信。1940年12月因团长叛变投敌,策动“永肖事件”,强行关押中共干部糜云辉等50余人,13日黎明,糜指挥难友、冲出牢狱,在突围中英勇牺牲。糜云辉烈士长眠在河南永城条河乡墓地。
周达明烈士(1914-1941),
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
新四军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
周达明烈士原名周和康,曾就读于上虞中山小学(今丰惠镇小),直到1927年,跟随父亲前往上海定居。中学期间,学校经常邀请参加过北伐战争的老师演讲,正是从那时起,周达明听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渐渐萌生了投身革命的念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周达明和许多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上海青年援马(占山)抗日团”,随团出山海关参加抗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心向往革命的周达明如愿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又先后赴皖南新四军教导队、浙江孝丰“国民党江南挺进队第一路指挥部”、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淞沪游击纵队等多个部门任职,出色完成各项作战任务,直至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7岁。
观杰烈士(1921-1944)
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中队长
1921年观杰出生在大勤乡任叶村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曾在章镇镇小求学。1938年只身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新四军,历任军部教育副官、连长等职,先后5次立功受奖。
1939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回到家乡,被分配到三北游击司令部当教育副官,次年被浙东区党委任命为第七中队队长,同年11月19日,顽军“挺三”“挺五”向大岚山蜻蜓岗进攻,观杰奉命与三支队配合作战,均被英勇击退,为了转移敌人目标,观杰奉命带领中队奔袭夏家埠的“挺五”,带领全体指战员从横坎头出发,出其不意地直捣敌堡,全俘顽军。
1944年夏,日伪军在浙东三北地区加设据点,准备抢粮。7月下旬敌人企图占领慈溪东埠头抢夺秋收粮食,观杰奉命组织部队进入防御工事阻击敌人,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击,不幸中弹牺牲。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于1944年8月13日发布命令,将他所率领的第七中队命名为"观杰中队"。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发出对观杰中队的嘉奖令。观杰及其所领导的七中队曾分获"模范干部"、"模范中队"的光荣称号。
陈树谷烈士(1916-1944)
上虞县(今绍兴市上虞区)人
中共高邮县二区区委副书记兼宣传科长
又名陈特平。1933年,他回乡创办《明月文艺》等刊物,还为《上虞报》撰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在小学任教,因宣传抗日,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被释放。1937年,到上海《月报》社当校对和助理编辑,以叶希的笔名发表时论和短篇小说。
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家乡发动组织“上虞县各界青年救亡协会”、“上虞青年抗日流动宣传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中共上虞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先后担任县工委组织部长和书记等职,发展党员,进行党组织建设。1939年加入上虞第二届战时政治工作队,在政工队建立党支部,任支部书记。1940年4月赴皖南新四军教导队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军部特务团第九连任副指导员。
在皖南事变中因腿部受伤被捕,囚禁于上饶集中营。同年夏与难友一起越狱,独自步行1个多月,回到上虞。不久受党组织派遣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工作,曾任中共江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42年调任高邮市二区区委副书记兼宣传科长。1943年12月25日在高邮张家庄反日伪扫荡的斗争中因腿部受伤被捕。1944年1月8日,被日伪军绑上手榴弹活埋于张家庄南面麦地里。
今天,我们致敬先辈;
致敬那群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
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致敬今日在风雨中昂首向前的中国;
更提醒你我: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当班小布:徐钦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省党史研究室、绍兴市党史研究室、湖州发布综合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