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如何促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调 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工作要求,针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

改革如何促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1)

来自:前线客户端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记者: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您认为首先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卫兴华: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关系。需从两个方面认识 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推动力量。劳动者及其 家属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科技知识和精神面貌等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主义社会要“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 这些年来,中央也十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每个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要以教育公平、分配公平为条 件,以人们体面劳动、体面生活为基础。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应享受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邓小平同 志所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也是把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统一起来。他先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讲生产力标准,讲经济发展;又讲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讲价值标准,实际上讲了人的解放与发展。

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关心人民的疾苦,致力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奉行的 宗旨。但是这一宗旨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又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自觉地坚 持与奉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总体上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初步实 现了小康。但也不能忽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与人的全面发展相悖的消极现象,这既不利于经济 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撇开一些官员腐败、以权谋私、官商勾结损害人民利益不 说,只就经济发展中重资本而轻劳动、重GDP的增长而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来看,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已日益凸显。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要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把经济发展与人 的发展统一起来的。它首先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谋。发展与改革的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中央已在着手解决分配关系中的问题,更加重视维护劳动者的权 益。强调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要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发 展,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问题。

把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统一起来

记者: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 向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使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依靠外需,也要靠内需拉动,从长远来 看,这也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安全。您认为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教训?

卫兴华: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引进外资,全方位扩大开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如果一分为二地总结经验教训,也应看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从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中, 外资从中国汇出的利润达2506亿美元。约42%的外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其全球的平均利润率。引进外资符 合邓小平所讲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让他们赚取高额利润也是合法的,无可非议的。但外国资本在中 国发展中,不断兼并中国品牌企业,形成垄断地位,就需要警惕。我国大型超市的80%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程机械、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 头企业。如果并购只是双方互利的市场行为,不应简单反对。问题在于有些外资公司并购我国品牌企业, 意在垄断中国生产与市场。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否决了可口可乐力图高价收购汇源果汁一案,可以说 明问题。然而,这种反垄断的封杀并购,来得太晚了。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已开放的产业当中,每个产 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都是外资企业。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根据工商总局提供的 数据,我国轮胎行业的80%是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75%是外资,整车品牌的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或合资。平板电视行业的60%~70%、计算机操作系统的95%是外资,英特尔的CPU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思科 占据了企业无线网络60%的市场份额,高档胶印机的70%~80%、工程机械的一半是外资。中国进出口贸易 中的55%是外资,其中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资。

如果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中重外资、轻内资,重引进、轻自创,就会忽视大量民族资本被外资吞并可能带来 的不安全后果。前些年有人提出不要再区分民族工业和外资工业。近年来又有人主张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并强调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没有真正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这种认识值得讨论。外国资本与本国资本、外资企业与民族企业的界线不应有意模糊。如果在认识上将其混同的话,那么让外国资本收购和兼并全国一切国内企业,也就理所当然了。也不能根据某些国内企业被外资兼并后没有即刻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也没有立刻形成垄断,就断言将来也不会如此。要从发展的战略眼光审视问题。如果一系列重要行 业被外资所控制,到某个时候,在某种境遇下,就可能出现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的事实。从量变到质变有个 过程,如任意让外资并购,到时候就会形成垄断,损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必要。但应处理好两个市场即外需市场和内需市场的关系。我国有 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旺,经济快速发展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自己消化,需要依靠大量出口来消化。因而 外贸依存度过高,高达70%左右,而欧美国家一般在20%~30%之间。从出口依存度来看,我国2006年为36.6%,2007年为36.3%,2009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低为24.5%。而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依存度,2007 年分别为8.4%和18.9%,远远低于我国。出口依存度过高,会带来几方面的消极效应。一是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受国外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制约,风险变数多,特别会受到国外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二是贸易顺差扩大,会带来种种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招致外国对我国制造种种麻烦;三 是不利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来拉动经济增长。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 外需,两者不可偏废,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把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统一起来

记者:理论和实践都很关注一个问题: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已成为共识,不会动 摇,但私有化思潮一直存在,在实践中怎样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卫兴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搞私有化。经济的发展会引起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自然会被打破。由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公有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是必然的趋势。

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消长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失去公有制为主体, 就失去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存在。因此,应重视和把握经济发展中公有制和私有制消长变化所占比例 的“度”的界限。

目前,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已成为现实。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说,都不存在搞单一的公有制问题。但不搞 私有化,还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私有化的思潮一直在起着作用。有人根据错误的引证和错解的论据,得出错误的论断:宣传我国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而非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以此否定国有经济存在与发展的作用,而主张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多年来,一些人大力宣传“国退民进”,直到近年来还有人强调“国退民进”是改革的方向,用以高调批判“国进民退”。其实,“国退民进”也 好,“国进民退”也好,都是战略性和总体性的提法或口号,都是不科学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式,不能重私轻公,损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调整经济结构应包括坚持宪法所规定的在所有制结构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忽视和否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忽视和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当然,这要以搞好搞活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前提。

记者: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体现了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独到而深入的理论思考。对这一理论问题,从实 践的角度我们应注意什么?

卫兴华:当一个问题成为热门问题的时候,容易产生片面性,需要冷思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扩大内 需,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邓小平同志讲的社会主义本质既包括生产力标准,又包括价值标准,我 们要朝着共同富裕的道路前进,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近年来,有的人一年收入6000多 万,有的人月收入千余元,对这些问题要给予应有的关注。中央和理论界提出提高职工劳动报酬在国民收 入中所占比例,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当这个问题成为热门话题时,不要片面热 炒。我们刚解放,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既要减轻对工人的剥削, 但是也要给资本留下适当利润。此外,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把集约型增长方式等同于内涵式 发展,把粗放型增长方式等同于外延式发展,是不正确的。外延式发展是通过扩大生产场所和生产的规模 以扩大产量,内涵式发展是在原有的场所和条件下,通过提高效率扩大产量,我们要集约型增长,不要粗 放型增长,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既需要内涵式发展,也需要外延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经济增 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包括新建高科技产业部门和自主创新产业部门的外延式发展。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原文刊于《前线》2010年第8期)

作者:卫兴华

编辑:梁齐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