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人参泡3天(泡一整根人参大火的)

熬最深的夜,喝最“补”的水!无法拒绝熬夜的年轻人,心里还念念不忘养生……

继“啤酒枸杞”、“喝可乐放党参 ”等“硬核”养生方法之后,现在一种由中药泡制的“熬夜水”在奶茶界异军突起,它号称能让年轻人在熬夜之后迅速恢复元气。

一根人参泡3天(泡一整根人参大火的)(1)

“熬夜水”、“消瘦水”等产品在奶茶界异军突起。

肆无忌惮地熬夜,焦虑不安地补救

在某社交App上,搜索关键词“熬夜水”,就有40多万的相关条目。“神仙熬夜水长生不老”、“熬夜快乐水”……在网红博主的评测中,这些“熬夜水”,就是熬夜之后消除疲惫、防治脱发的灵丹妙药。

“夜猫子给我起来喝”“打工人冲啊”……在社交平台上,“熬夜水”呈现霸屏之势,相关文案全都主打功能牌。营销概念直击当代年轻人“肆无忌惮地熬夜,焦虑不安地补救”心态,祛黄、提亮肤色、防脱发、抗疲劳……年轻人怕什么,熬夜水就治什么。

在南宁市场,不少茶饮品牌也都推出了“熬夜水”新品,价格在20~40元不等。记者尝试了一款售价28元、在南宁茶饮店能买到的“熬夜水”。从包装上看,这款“熬夜水”和它在其他地区的兄弟姐妹长得大同小异——都是透明复古的玻璃瓶包装,瓶身上的标签有醒目地写着“人间熬夜水”五个字。最关键的是,透过透明的玻璃瓶,还能看到一整根人参,看起来就很“养生”。

一根人参泡3天(泡一整根人参大火的)(2)

瓶子里直接泡上了一整根人参。

配料表里满满的“大补”

在“人间熬夜水”的配料表里,写着“人参、蜂王浆、胎菊、大枣”,并且特意强调是“古法熬制”,还提醒“孕妇、儿童、特殊病患者慎用”。商品的外卖详情页面的介绍称,因为“熬夜水”因为是现泡的,还含有蜂蜜,所以最好在2小时内饮用。

至于“熬夜水”味道,只能说是见仁见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人参的味道。不能接受的人会觉得这饮料里中药味太重,不好喝;能接受的则会把它当成是新款的凉茶,有点药味很正常,喝这个总比奶茶好多了。

一根人参泡3天(泡一整根人参大火的)(3)

从标注的成分上看,“熬夜水”里有人参、蜂王浆、胎菊、大枣等。

除了“熬夜水”,记者还发现了“消瘦水”、“去油水”等新型“健康养生”茶饮,也拥有很高的人气。但是从配方上来看,这些产品多是传统凉茶的改良版或是重新包装版。例如,绿油油的“去油水”,主要材料是荷叶、桑叶、大麦和蜂蜜;“消瘦水”的主要配料是无花果、竹蔗、玉米须和雪梨,和深受两广人民喜爱的“竹蔗茅根水”相比,尝起来味道差不多。

喝完放心熬夜?没有这种灵丹妙药

不得不说,各种“熬夜水”牢牢抓住了年轻人“朋克养生”的需求,但是这些产品真的有效、能够抵御熬夜带来的伤害吗?

自治区江滨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袁玲表示,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没有任何一种食材甚至药材,能让人吃了就马上从熬夜的伤害中恢复过来——不存在这样的灵丹妙药。

袁玲说,从中医的角度,治疗或调理身体,需要根据各人的体质、症状对症用药,不能所有人都用同一个方子。

细看“熬夜水”的成分,能看出是为了切中大众对于熬夜伤身的普遍认知,比如人参可以补气,菊花可以清肝明目,应对的是熬夜伤气伤肝、眼睛干涩等问题。

熬夜对身体影响主要是气血阴阳失调。然而,同样是熬夜,导致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有些人是气虚,有些人是阴虚,不可“千人一方”。更何况,个人体质不同,“熬夜水”里的一些成分有时候反而会帮倒忙,进一步加重不适。比如蜂王浆和人参,都属于温补性质,一些燥热体质的人吃了,“上火”的表现会更明显。还有所谓“消瘦水”里的玉米须,有利尿的作用,对于水肿性的人可能有点用,但本身就属于缺水体质的人,喝多了反而不好。

此外,网上对这种“泡”的形式也有不少质疑,尽管瓶里的整根人参确实很有视觉冲击力,但能泡出多少有效成分?袁玲解释,按照传统方法,中药材要经过煎煮等形式的加工,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如果仅仅是短时间浸泡,有效成分是否能够释出,能释出多少,都难以保证。此外,药量多少也有严格的讲究,各人体质不同,药量不应该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这类“熬夜水”、“消瘦水”等产品,如果是追个热度、尝个新鲜,那也无妨,但要是对其所谓的“功效”当真,就天真了。

专家表示,想要应对熬夜的危害,最有效的办法是尽量不熬夜。在不得不熬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休息 运动的方式尽量避免免疫力下降,要保证熬夜过后的充分休息,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时注意饮食规律,营养搭配均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