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长女张闾瑛评价父亲 张学良长女张闾瑛
世人皆知张学良,但张闾瑛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
她是张学良的长女,也是唯一的女儿。
对她来说,父亲多舛的命运,几乎影响着她大半生的处境。
她生于显赫之家,却拒嫁豪门贵族;她甘愿自由飘零,也不愿依附权势。
在战事缭绕的民国时代,究竟是什么让她不同于寻常的千金小姐呢?
毕竟,荣华与安稳才是千金小姐们的毕生所求。
这恐怕和张闾瑛的成长轨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便是她父亲张学良与母亲于凤至的结合,对她的影响颇深。
张闾瑛
命运眷顾,家族庇佑张闾瑛父亲张学良和母亲于凤至的结合,缘起于两人父辈之间的情分。
当时,清朝几近覆灭,各种新生势力与既有势力在争个你死我活。
其中,土匪就是一股强劲的势力。
很多土匪把一些富人作为攻击对象,经常劫掠他们的金钱或是谋害他们的性命。
这个时机,让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结识了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
关于这一段历史,于家故事传承人于志至辉曾经口述过:
“家族故事传下来的说法是这样的,当时有土匪的骚扰,所以祖太爷(于文斗)找到徐世昌,希望他能派兵过来保护他们这所大宅院。所以张作霖便被徐世昌派了过来。”
1908年,张作霖驻军在吉林省怀德县,与当地县商会会长于文斗有了交集。
从那时起,张作霖和于文斗二人相谈甚欢,并且很快成为彼此的挚友。
一天,张作霖率领一支军队去剿匪。激战一天后,所有人都处于非常疲软的状态。
于是,张作霖带领部下找了一个小村庄歇脚。
就在大家卸下防备,闭目养神之际,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股土匪对他们展开了围攻。
谁也不会预料到会遭遇偷袭,大家便在慌乱中被动应战。
张作霖想带领人马杀出重围去,双方对峙良久。眼看张作霖部队就要和土匪鱼死网破了。
突然间,不知道从哪里赶来一支队伍,仿佛天降神兵一样,拯救了张作霖。
事后,张作霖才得知,是于文斗请求当地小有势力的吴俊生派了这一路救兵赶来。
自此,他们三人结为兄弟,成为生死之交。
张作霖
自那以后,张作霖一心想要报答于文斗。
后来,他偶然瞧见了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她容颜俊丽,明眸皓齿,温文尔雅。
张作霖心里觉得:这就是我心仪的儿媳了。
张作霖借算卦的名义告诉于文斗:
“大哥,我敢肯定凤至这丫头是大富大贵的命。你看这卦象,凤至是凤命千金,我家学良是将门虎子,二人可是一对佳人呐!这是天作之合啊!”
于文斗喜笑颜开,他当然知道张作霖的地位在当时可是一等一的强。
最重要的是,他相当看重张学良这个虎门将子。
两家立下约定:“不许男方休妻再娶,但可纳妾。”
就这样,1916年二人成婚。
尽管历史上对二人的结合争议颇多,各种版本的故事流传在坊间。
但不能改变的事实是,张学良后来对这位大他四岁的妻子很是欣赏、信任。
张学良和于凤至
据说,于凤至在张学良家里的角色就如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样。
她天资聪慧,将家中上上下下,老老少少打理得井然有序。
当时管家的老夫人卢氏在很多大事小事上,都会听儿媳于凤至的想法与主意。
张学良和于凤至婚后当年,长女张闾瑛便出世了。
有这样的父母,这样荣耀的家族,张闾瑛自出生那天就被全家视为珍宝。
当时,张学良年岁尚小,初为人父,又喜得千金。他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倾注于女儿身上。不管有多忙多累,每天赶回家第一件事一定是将女儿举过自己头顶,逗女儿笑。
父亲与母亲的结合,不仅给予了张闾瑛生命,也赋予了她一个至高的生命起点。
有着名门望族的家世背景,幼年张闾瑛自然是乱世中的温室花朵。任凭世道无常,她自有庇护所。
青春悄然,家世沉沦
这是一张由沈阳收藏家裴复珍藏的《大亚画报》。
这版报纸于1930年5月出版,报纸头版的位置就是张闾瑛的照片。
据裴复所说:“这是’九一八’事变前一年刊登出来的。当时,她才十四岁。”
当时的《大亚画报》在全国各地许多大城市都设有分社。它的受众面之广,更是不言而喻。
张闾瑛的照片可以刊登在这样的报纸上,足见张家对她众星捧月般的宠爱。
当时民族危亡,纷争不断,整个时代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
尽管,那时英雄才子辈出,可危亡大于机遇。
即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学良长女张闾瑛,也是度过了一段安稳的人生。
从小,张闾瑛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她天资聪颖,很快掌握了既得的文化知识。
无奈的是,国内时局动荡,少有可以安心读书之所。
再加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那时,整个社会都迫不及待地渴求国外的文化与科学知识。
无数青年才俊踏入留学潮中,为了追寻一个进步的自己与先进的国家。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闾瑛逐渐萌生了想要出国留学的梦想。
起初家人并不同意,因为担心她独在异乡飘零,无人照管三餐起居,这件事就暂且搁置了。
没过几年,可以出国留学的契机就来了。
那年,张学良的幼子张闾琪不幸染上肺结核,不久后不治身亡。
幼子的离世,让于凤至无法承受。一时间,她身心憔悴,整天魂不守舍的。
张学良不忍见妻子整日以泪洗面,恰逢有出国的机会,他便对妻儿说:“我们出去看看吧。”
1933年4月,张学良出国考察,张闾瑛便有机会同母亲以及兄弟们一同去往欧洲。他们前后游览了很多地方。
张学良与意大利法西斯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的私交甚好,所以他和于凤至商量后,决定把孩子留在罗马学习。张闾瑛第一次实现了她的留学梦。
后来,因为意大利承认伪满国的存在,张学良十分愤怒,当即与齐亚诺绝交。
随后,张闾瑛在母亲的安排下,转而去了英国伦敦。
但之后又因为西安事变的缘故,张学良遭到了软禁。
张闾瑛失去了父亲这个靠山,生活各个方面不如从前风光了。
生活上的磨难也接踵而至,很多事,她需要亲力亲为,包括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
张闾瑛的青春时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远去了。
不爱豪门,偏爱布衣
张闾瑛除了在自己的学业上很有主见,在自己的婚姻上也很有主见。
当年,有人想要撮合张闾瑛与孔家的大公子孔令侃结合。
毕竟,孔家是孔圣人的后代。在财富上,富可敌国;在权势上,地位超群。
有太多的女子想嫁给孔家的大公子。孔令侃本人也常常换女友,是个名副其实的花花公子。
孔令侃的父亲是孔祥熙,母亲是宋霭龄,而张闾瑛的父亲张学良与孔祥熙互为挚友。
张闾瑛母亲于凤至又深得宋霭龄母亲喜欢,还认其为小女儿,排在宋氏三姐妹之后。
这样的情分让孔祥熙,觉得十分可靠。
并且他是真的欣赏张闾瑛这个姑娘,所以把张闾瑛作为自己儿媳的人选。
孔令侃(右三)
有天,孔祥熙向张学良夫妇提出这门亲事,张学良夫妇准备问过女儿的意见后再做打算。
出人意料的是,张闾瑛听说后,并未有任何欣喜之情。
只见她眉头紧蹙,嘴角下垂。慢慢地,她抬起了头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不喜欢这样的联姻,要嫁就嫁给布衣。”
父母也并没有逼迫张闾瑛,而是尊重她的选择。
就这样,张闾瑛的择偶标准在大家眼里也逐渐清晰起来。
她从小虽然衣食无忧,是个福气满满的大小姐,但她也会向往自由自在的天空。
并且,从小她便目睹了母亲在那深宅大院里的生活。
她实在厌恶这种生活,所以根本不想再用自己的一生去复刻前人的流年岁月。
就这样,张闾瑛只身前往大洋彼岸,去追自己的留学梦。
在英国留学期间,她与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生陶鹏飞相识。
陶鹏飞是辽宁凤城人,在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校长时,陶鹏飞便是他的学生。
那些年,陶鹏飞便十分钦佩校长的风度翩然。
他很多次会跑去聆听校长的公开讲话,并将他的教诲铭记于心。
后来,当陶鹏飞和张闾瑛慢慢地相爱时,正是张学良遭到幽禁时。
但陶鹏飞毅然决然地选择与张闾瑛结婚。婚后,他们定居在美国,二人成为了知名学者。
陶鹏飞的家庭根本比不上孔令侃的家庭,他没权没势,真的就只是一介布衣。
而张闾瑛就是一个不为权势所动的女子。
在她眼里,陶鹏飞这个人满腹经纶,风华绝代。他的学识与阅历,让张闾瑛为之拜服。
她喜欢的男子,当然应该是一个能让她足够自由,无所束缚的平常人。
没有所谓的财权斗争,有的只是饮不尽的才学与博识。
张闾瑛与陶鹏飞的结合,在外人眼里也是意料之中。自古以来,才子与家人便是绝配。
1961年,71岁的画家张大千赠予这对夫妻一幅《伊吾闾瑞雪图》,作为二人结为伉俪的礼物。如此情谊,可见旁人对二人的赏识与祝愿。
流年无情,父亲可好从1934年分别后,张闾瑛就从未再见过父亲。
后来,张闾瑛与丈夫陶鹏飞结婚时,身在软禁中的张学良听说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已经嫁人。
他颇感欣慰,还请求他人一定要为女儿带去一份厚重的礼物。
他还写信给女儿,以表达相思之情。
尽管后来张学良与原配夫人于凤至解除婚约,后又与陪伴自己多年的赵一荻,也就是赵四小姐结婚。
但在于凤至的心里,他们从未解除婚约,给赵四小姐一个名分是应该的,她的孩子也不至于一直背负着“私生子”的头衔。
但父母的离婚,从未影响张闾瑛在美国对父亲的思念。
在往后的时日里,张闾瑛曾多次请求当局,让她见父亲一面。
可是见一面幽禁中的张学良,堪比上青天。
张闾瑛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一次又一次地被笼罩于阴霾之中。
自从张闾瑛与丈夫陶鹏飞定居加州以后,陶鹏飞一直在致力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他还曾组织了全球性的“中华联谊会”,这个联谊会相当受人热捧。
正值台湾当局决定开展“阳明山会议”时,陶鹏飞作为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受到了邀约。
这时候,张闾瑛夫妻二人十分欣喜。因为他们可以借此机会,见一见父亲了。
他们也是几经周转,从开始的被拒,再到他们托关系找人去求,最后他们被准许见面了。
但条件是:只能会见一个小时。
条件的苛责,让人无法言喻。而且理由是:张学良最近身体不适,不喜欢被外界叨扰。
张闾瑛夫妇二人对这个理由心知肚明,而且身为张学良的女儿,自己又怎么是“外人”呢?
但当时,张闾瑛已顾不上去争个输赢,也来不及去愤慨万千。
毕竟,当务之急是见一下阔别多年的父亲。
到了警务处安排的时间,张闾瑛既紧张又迫切。
这种感受让她把持不住自己的情绪,所有的相思之苦顷刻间在她的脸上表露出来。
阔别之时,父亲还正值壮年,再一次相见,父亲已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
岁月让父女二人都换了容颜,不变的是父女情深。
窗外是爽朗的秋日天空,树叶伴着微风舞蹈,它们的舞姿道出了张闾瑛的忐忑。
他不知道该以如何的情绪,去面对父亲。
跟着指引的人,张闾瑛夫妇走进了一间屋子。
走进屋里,二人看见年老的父亲端坐在沙发上。
见到他们进来了,张学良颤颤巍巍地扶着拐杖,跟着站了起来。
顷刻间,张闾瑛失声痛哭。几乎是用仅剩的力气喊了出来:“爸爸!”。
这一喊,把这几十年来所有的相思与酸楚倾倒出来。
张学良看着眼前的女儿,也禁不住流泪了。
这半生的颠沛流离,在这一刻幻化成一段段影像,在他眼前一闪而过。
陶鹏飞也跟着妻子走上前去,先毕恭毕敬叫了声“校长”,鞠了一躬。
后来又赶紧跟着叫了一声:“爸爸!”。
虽然他与这位岳父不曾正式相见,但此时此刻他知道,这正是自己妻子梦了几十年的父亲啊。想到这里,他的眼泪也夺眶而出。
张学良半天才缓过神来,答应了二人一声。
只见他老泪纵横,当年的记忆不受控制般涌出来。
这二十多年的分别,让他们都倍加珍惜当前一个小时的相见。
张闾瑛赶快平复心情,向父亲介绍了自己的丈夫。
张学良看着自己的女儿与女婿,顿时心满意足。
“只要你们过得好,就很好了。赶快坐下来,坐下来。”
张闾瑛给父亲看过母亲于凤至,以及她孩子们的照片后,告诉父亲:
“我们现在都很好,如果有机会,爸爸,您一定要来看我们。”
说到这里,父女二人突然顿了一下。
张学良看着窗外,对女儿轻声细语地说:“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以后再说吧。”
尽管当张学良在名义上已经自由,但身边还是有很多安全人员的保护。
父女二人匆匆说了些家事,互相诉说着这些年的变化。
在这个小时里,二人仿佛又把过去二十多年重新走了一次。
他们的脸上,时而挂着泪,时而闪着笑。
最后分别的时候来了,张学良还是颤颤巍巍地送他们出门了。
张闾瑛望着逐渐模糊的父亲身影,一时间几近崩溃。
她心里想:“不见的时候,渴望相见;见过以后,渴望再见。”
其实并不是她贪心,想多看一眼自己的爸爸,又有什么错呢?
张学良与赵一荻
半生已过,终享天伦张闾瑛和父亲分别后,就一直等待时机再见父亲。
从1990年起,张闾瑛和丈夫便可以自由地去台湾看望父亲了。
而1991年,张学良和赵一荻才算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张学良早就有了想出国的心愿,而这也是张闾瑛的心愿。
张学良念叨着:“我想到美国去看看儿孙。”这个想法几经波折才被准许。
后来,赵一荻挽着张学良出现在了台湾桃园机场,准备奔赴美国。
一时间各路记者打探到消息,将张学良团团围住,他们有数不尽的问题想要问问这位被软禁二十多年的老人。
张学良没有什么力气去应付这些问题,只是简单回答便推脱开了。
到了美国,见到儿孙以后,他便像个壮年一般要去各处转转,不觉疲惫。
一路上,他与家人有说有笑:“我这个人对钱财看得淡,从来不进什么银行的门。”
引得大家颇为好奇,一旁的赵一荻说:“他这个人有时候连什么东西值什么钱都不知道,别人要多少他给多少。”
引得张闾瑛和丈夫都笑了起来。
这样温馨和睦的画面在普通家庭是很常见的,但在张学良这里却是一种难得的馈赠。
这次来美国探亲,让他懂得没有“管束”的日子是多么的令人轻松且愉悦。
从美国回台湾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张学良决定移居美国,毕竟那里有他众多至亲。
张闾瑛听闻这个消息后也颇为欣喜,尽管已为人母,她还是想在父亲这里当孩子。
而今,张闾瑛健在,已经106岁。
张学良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去世,终年101岁。她和父亲一样,都是长寿老人。
他们这一世,充满说不尽的人间心酸。
参考资料:
《张学良幽禁秘史》
《老帅与少帅:张作霖与张学良全传》
《民国往事》
沈阳日报/2016-11-09/ 第A11版面/
汕头都市报/2015-05-30/ 第13版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