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和泰拳区别(泰拳与散打的区别为什么会那么大)
实实在在的练过,实战对抗中遇到过,全面的接触过,回过头来,看看散打和泰拳倒底有什么不同,才会透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它们的不同,绝不是散打有摔,泰拳有肘膝,散打的腿法和泰拳的腿法动作不一样等等,这些技术动作上的多寡和不同,不足以说明双方的区别。
确实,如果站在泰拳的角度看散打,泰拳手适应不了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快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散打虽然是远踢近打贴身摔,但是这指的是主动进攻,如果在远距离遇到对方起腿,散打照样可以接腿去使用摔法,不论泰拳手出腿出拳还是缠抱在一起,散打都可以使用摔法。
泰拳手不论是自己本土的纯泰规则比赛中,还是国际流行的自由搏击规则中,摔法不是有效的攻击手段,使得对摔法的接触比较有限,泰拳手能适应拳腿膝肘击打方式,但是适应不了散打运动员使用摔法。而散打运动员在体质内的比赛中,三分之一的得分方式要依赖摔法的发挥,自然在摔法训练上投入的精力也会相应增加,不论是使用摔法和防摔能力,散打运动员普遍比泰拳手有优秀。
在我们熟悉的昆仑决,武林风,K-1,等自由搏击规则的比赛中,泰拳手比散打运动员更有优势。因为在这样比赛中不能主动运用摔法,如果双方搂抱在一起,可以顶膝,可以贴身的组合拳,但是不能用摔。在实际情况中,双方在贴身搂抱的时候,摔法是非常好用的,也会比其它的技术更实用,如果说在比赛中可以使用摔法,那么对于散打选手来说无异于如鱼得水,尽情发挥,扬长避短。
这样散打运动员不但摔法发挥不了太大优势,相比于泰拳手还少了一个可以KO对手的膝法,在实际操作中不是让散打运动员也加强膝法的训练,就可以在擂台上把膝法的技术发挥出来弥补攻击手段的不足,这可不是在训练中多加强一个膝肘的技术训练那么简单。当我们走进泰拳手的训练中你会发现,泰拳手所处的环境使得他们不得不训练膝法,因为比赛中遇到擅用膝法的对手非常正常,这是普遍现象。在一些泰拳馆里面,擅长用膝的拳手也大有人在,这样带动后来步入泰拳训练的拳手,在膝法的训练上可以很好的模仿并迅速成长起来,最关键的是,一个泰拳手想超越拳馆的伙伴或比赛中的对手,想在泰拳界出类拔萃,他必须通过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成长的经历来取长补短超越对方,这使得泰拳手对于膝法的要求非常高,在泰拳训练生涯中,可以把膝法的技术水平带到更高的层次上,甚至超越上一代的拳王,泰拳手可以形成以膝法为主的完美进攻体系。
而散打运动员如果训练膝法,由于客观的训练环境,很难在膝法上有大的建树,大多是在拳腿进攻为主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膝法来弥补拳腿的不足,膝法技术再优秀也只能是比国内不怎么练膝法的运动员强一些,但是在泰拳手面前,还相差甚远,这差距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在自由搏击规则的比赛中,把对方摔倒十次,对方回头用膝法进攻你一次,还是对方得分你减分,到头来即消耗体力还处于被动。
散打的节奏是快中求稳,泰拳的节奏是稳中求快。首先声明,这个现象只能说普遍存在,不是绝对的,不可能每一个散打运动员和泰拳手在擂台上都是这样。这里不管它是不是绝对存在,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节奏,和采用这样节奏的大环境是怎么出现的,以及这种节奏对拳手的意义,也就把问题看透彻了。
节奏和速度是两个概念,不是说节奏快动作速度就快,比赛中不管节奏的快慢如何,动作打出去都是非常娴熟,收放自如的,技术动作都是非常成熟的,这对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说是最基本的,不论是散打或泰拳里面都有速度见长的选手,技术能力已经超越快和慢的固有概念了。
散打比赛采用三局制和记点数得分来裁决比赛的胜负,三局两胜,每一局中有效击打一次得多少分,通过有效击打累计分数,得分多者胜。泰拳比赛采用五局制和消极比赛扣印象分来裁决胜负,每一局满分为10分,五局满分为50分,为了刺激双发在擂台上技术发挥的积极性,和比赛的观赏性,谁打得被动扣谁的分数,我们经常看到泰拳比赛里面,泰拳手大腿被踢后立即还击对方一腿,这就是为了避免扣印象分。散打的快中求稳,是比赛里面需要运动员快速主动制造机会和抓住时机抢点得分。得分依赖于自身的主动性,越主动得分机会越多。进入比赛了,就要合理的频繁出动作,不论是一些欺骗性的小动作还是出其不意的进攻或反击,不断变换战术,对方做出的攻防战术变化快,你要更快才能有效击中得分部位,在做到快的同时不能乱,力求动作的有效性甚至能KO对手,才能有信心有优势去完成比赛。
泰拳的稳中求快,是比赛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快速削弱方的战斗力,使对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处于被动挨打扣分或被KO,不然五局打下来非常辛苦不说还未必能赢。有效的方式是必须通过重击对手的肢体来达到削弱其战斗力的目的,比赛中就形成了硬打硬拼的场面,也是为了避免给裁判和观众造成自身处于被动的印象,泰拳手自然也在抗击打方面得到提高。如果不注重杀伤力,不能给对手造成有效的伤害,那么后面对手的进攻依然很猛,自身很难在比赛中占上风,说白了,打击动作没有给对方造成伤害就失去了意义,自己即消耗体力还给对方创造反击的机会。泰拳的这种节奏,相比于散的的抢点得分,会显得慢一些。
毕竟选手站在擂台上不是自己想怎么打就可以怎么打,这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这和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比赛规则、和自己临时比赛的状态、和平常训练的积累,都是分不开的。这几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循环不息相互影响的,都是通过训练的积累在擂台上把技术发挥出来,也是通过擂台上汲取的经验来指导日常的训练,也是因为对手才知道自己还存在哪些技术不足后今后去提高。
针对实际的训练经历和技术特点来讲,一个泰拳手从小就按照接近自由搏击比赛的规则在训练,而且从小就积累搏击擂台的比赛经验,技术特点更成熟,比赛经验更丰富。而散打运动员必须在散打比赛的规则下训练,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退役后转入到自由搏击的训练和比赛中,不论是技术特点还是比赛经验怎么都赶不上从小开始自由搏击规则下成长的泰拳手,想赶上,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等散打运动员通过几年的努力差不多适应了,年龄也大了,也该退役了。
也有一些散打运动员拳很重,打体制内锦标赛成绩却不理想,但是打商业赛却发挥的非常好,甚至完胜了泰拳王。也有国内职业拳手在商业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前十的拳手,但是参加有护具的自由搏击锦标赛,还进不了前几名,这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不是凭想象杜撰出来的。其实输赢没有什么,只是没有把自己的优势放在合适的比赛规则下发挥出来。
因为技术特点和比赛经验的积累,泰拳手的拳法可以在比赛中做到力量更重,比如散打用拳法进攻后要把拳收回来护头,泰拳手就不一定,得益于长期的缠斗练习,他们会在出拳后使用肘法或膝法,不一定必须把拳收回来,甚至可以在出拳时重心向前压得比较大,力量自然发挥的更大。
在自由搏击擂台上经常有泰拳手在打完拳后,主动使用缠斗,与对手的手臂和躯干形成缠斗状态下使用膝法,而且他们尤其喜欢使用膝法,他们这样使用膝法和欧美选手使用膝法的特点不一样,欧美选手有使用是在拳腿组合的配合下用膝法进攻,泰拳手因为更加精通缠斗,喜欢把对手拖入缠斗中使用膝法,这样对他们更安全,成功率更高。这样表面上看上去泰拳手的节奏虽慢,但打击手段更丰富,拳腿膝缠斗的技术动作上的完美配合,体现了“以攻止攻”的鲜明特点,有点以慢打快的意思。
相比于泰拳手是拳腿膝,散打运动员在拳法打击的灵活性上会有优势,如果一个泰拳手没有足够的比赛经验,很容易被拳法占优势的散打运动员打乱掉,但是由于长期处于体制内的训练和比赛经验的局限性,很难突破把拳法的这一优势展现出来,这对散打运动员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同水平的欧美的自由搏击选手容易把拳法的优势发挥出来。
扫腿不会比鞭腿慢,鞭腿也不一定比扫腿力量小,在散打与泰拳的比赛中,如果说扫腿速度慢看看播求的扫腿就知道了,如果说鞭腿力量小看看付高峰的鞭腿就知道了。泰拳里面像播求这样的选手还有很多,只是有的没有来中国比赛。散打的腿法是在散打比赛规则下,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散打比赛讲究得分制,有效击中对方的得分部位能够帮助选手取得胜利,比赛时双方抢点进攻中,用鞭腿进攻的话,有效打击得分部位的动作频率显得非常重要,在力量和速度兼具的情况下,散打运动员自然是把速度最大化发挥出来,这样也必然影响到力量的发挥。纵观散打规则的比赛中,利用鞭腿将对手KO的情况也非常多。没有十全十美的技术动作,但是可以合理去利用。
在格斗式上,散打需要防摔,有时候重心会压低。泰拳需要右扫腿猛踢对手,有时候会利用左脚频繁的踏地动作做准备,为右脚扫腿启动时助力。
再重申一遍,以上只是大体上,大范围的来讲,不是说每一个练散打或泰拳的就是如此,因为他们会根据自己将来运动训练的方向,会根据临时比赛规则的需要和对手的需要去改变自身现有的技术特点,提高技术水平。这些文字的意义不是为了抒情,把某一种情感极端的表达出来,这里是为了理性实在的谈问题,某一种观点在没有非常详细探讨的情况下,难免显得笼统,没办法把问题说全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