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浅谈唐朝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唐朝是一个辉煌的朝代,它是继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前后共历二百八十九年。
在这一时期,国家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最远时向东达到日本海、向南到达安南、向西抵达咸海、向北逾贝加尔湖,版图十分辉煌。
除此之外,唐朝的经济发展也十分辉煌,在国内安稳的情况下,唐朝开放包容各少数民族及其他国家,允许他们来唐朝境内经商、学习,交流与发展。
在文化上,由于唐朝的开放包容的策略,诗歌、书法、音乐、绘画等方面均出现了长足发展,构成了辉煌灿烂的唐朝文化。
可以说,唐朝是一个强大而包容的国家:它对外施行开放包容、和睦相处的政策,与外部世界积极交流。唐朝被称为世界性帝国,与这种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
一、对外政策(一)政治上
唐朝时期,由于经济发展繁荣,国家实力昌盛,对外一直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这种态度促成了唐朝对外和睦友好的政策。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李渊就曾表示过:“绥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日月所照,咸使乂安。”
这也表现出唐朝统治者对于对外和睦友好方针的认同。这种认同在唐太宗身上也有体现。
他认为治理国家应当注重发展经济,自身富强,自然使人宾服。同时,唐太宗虽然是行伍出身,却反对滥用兵力,认为军队应当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此后的唐朝统治者对于这一对外方针也一直持支持态度。
唐朝对外和睦友好的方针在政治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部分:
⒈积极与外国交通往来。据史料记载,唐朝与日本、新罗、波斯、大食等国家均有外交活动。
只用来招待外来使臣,唐朝政府每年就要从国库中拨出一万三千斛粮食,同时还要支出外国使臣“报赠、册吊,程粮、传驿”的费用,除此之外,唐朝面对使臣,还时常册封官位,可见唐朝对于外来使臣的礼遇和优待。
除官方使臣外,外国常派遣遣唐使与留学生入唐学习,另有僧侣前来交流学习。唐朝对于这些人也都是秉承着尊重友好的态度对待的。
⒉重视任用他国人才。在唐朝和睦友好的对外方针下,许多外国人士前来唐朝游历、学习乃至移民。
对于这些人,唐朝并未歧视或排斥,甚至专门为此立法管理。对于外来游历人员,只要在政府报备过,领到公文,就可以按公文规定领域来往,对于移民人员更是优待,衣食住行一应安排,甚至还给予减免十年赋税的待遇。
对于外来人才,唐朝也来者不拒,有一技之长的被录用,留学生也有专门的学习地点。同时,政府还负担留学生的衣食,且为表公平,给留学生单独设立宾贡科,以免其与本国考生发生利益冲突。
唐朝对于外来人员的优待,乃至立法管理,都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外国来人之多,外交联系之广,也正是唐朝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体现出了唐朝世界性帝国的风范。
(二)经济上
唐朝对外和睦友好的方针在经济上也有所体现,表现为外贸经济中注重保护外国商人权益。
随着外来商人不断增多,唐朝特地为此设立了市舶司作为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市舶司职责繁多,负责收取外来商人的“舶脚”,并担有“收市”和“进奉”的职务。
所谓“舶脚”,即当时的吨位税,“收市”即主要负责专卖“珍异”等平时禁止贩卖的货物,“进奉”则指外商来唐需要向当地政府进奉的礼物,这实际上属于另类的实物税。
虽然外来商人来唐需要按规定纳税,但税收只此一份,并无苛捐杂税。
同时,对于外来商户,唐朝还有明文律法,主管此类的官员不可“无故留难”,有违者按照官职及时间进行惩罚。
明文律法的规定保障了外来商旅的合法利益,这也使得外来商旅对于前来唐朝更加热衷。
除此之外,在市场管理方面,唐朝也有明文规定,如关于量器部分,对于量器拥有者和监管者的责罚都有规定,甚至对于监管者的部分也明文分为知情和不知情,知情者罪加一等。
对于造物短缺而贩卖之人,律法也有明文处罚,同时还规定了贩卖者、收受贿赂者、各级政府主管此事者不同的惩罚,可见律法对此的精细程度。
且唐朝在此时就有了平抑物价的律法,对于此类也有明文规定。凡此种种,律法都十分详实,可见唐朝对于外贸及市场管理的重视程度,这也保障了国内外商人在市场中得以公平贸易。
唐朝对于外贸及市场管理方面的律法规定,极大地保障了外来商贾在唐权益,促进了各国商贾在唐进行公平贸易,使得外来商人无后顾之忧,源源不断来唐贸易。
(三)文化上
唐朝在文化上同样秉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与其他朝代不同,唐朝统治者在接见外来使臣时,对于外来文化是持尊重的态度的。
他们并未因天子之尊而罔顾他国礼仪,反而尊重他国习俗,如大食来使因其习俗中“唯拜天神,虽见王亦无致拜之法”,当时的唐皇也未因此怪罪于他。这种开明包容的文化态度是在其他朝代无法想象的。
除此之外,唐朝时期民间对外文化交流也是被允许和支持的。唐朝在与外国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外国有而本国无的技术,使得本国技术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也不局限于技术方面,唐朝在文学、佛学、风俗等方面都与国外有着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取其精华,与自身文化融合消化,使得自身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二、施行原因(一)政治原因
隋朝隋文帝一意孤行致使国家灭亡,使得其后的唐朝从中得到了经验,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遵循民为邦本的治国思想。
如唐太宗时期,太宗皇帝就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朝野上下受此影响,均呈现出一种开明之风。
这种开明宽松的政治思想也影响到了国家发展:唐朝士人多受其影响,有着开放包容、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民间也受此影响,民风开放包容、自由乐观。
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使得唐朝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这一倾向。
除此之外,这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思想也使得唐朝对外政策秉持和睦友好,兼容并包的态度。
受统治者影响,唐朝官方对于外来使臣的态度公平客观,管理有序,这都使得外来使臣、外国人士来唐的热情高涨。
(二)经济原因
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给了深受隋末之苦的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当时的主导经济为小农经济,这一经济结构注定了其具有自主恢复能力,在唐朝和平宽松的环境下,被隋唐战乱所波及的经济逐渐发展过来,土地开垦量远超前朝,土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此外,和平的社会状态和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口因此不断增多,劳动力也呈上升趋势。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劳动力的上升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唐朝的百姓们在茶余饭后的娱乐需求也在增加,生活的世俗化与市井化使得一批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唐朝在开放包容外来商人时更加有底气,不必抑制外商,这就使得外来商贾与本国商人有了公平贸易的前提,进一步吸引外来商贾来唐发展。
(三)文化原因
唐朝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发展繁荣的经济水平使得百姓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产生了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市民阶层的出现更使得唐朝市井文化发展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唐朝民间开放包容的风向。
除此之外,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使得其思想发展也呈现兼容并包的趋势,儒释道三教并立,使得其文化发展兼容并包,士人学子受此影响,多豁达乐观,唐代文学中也体现了这一现象。
与此同时,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士族门阀垄断的官场的格局被打破,庶族晋身的渠道开阔,使得知识分子跨越阶层成为可能。
更因科举考试内容多为文学方面,唐代文学得到蓬勃发展,文化氛围宽松,更推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最终使得唐朝文化先进开放,引许多遣唐使、留学生及僧侣前来交流学习,促进了多国文化繁荣发展。
(四)影响深远
唐朝对外和睦友好的方针和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使得其间曾出现“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的盛景,在这一时期,对外交流发展十分繁荣。
唐朝与外国的频繁交流使得本国与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唐朝与外国交流沟通,还促进了水路交通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也使得唐朝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达到互利共赢。
三、小结唐朝作为一个十分强大的朝代,对于外国的态度却非侵略掠夺,而是友好相处,互利共赢。这一时期,国家虽与外国保持联系,但均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这也体现出了唐朝的大国气度。
在与外国交流时,强而不凌弱,法而有度,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这也正是唐朝时期被称为世界性帝国的原因吧。
参考文献:《唐朝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及现实启示》
《唐朝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罗关系》
《唐朝对外交往的世界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