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

常言男儿志在四方,然女子也有报国之志。

李清照是宋代时期唯一从男子文人中冲杀而出的“女将”。

她虽受限于时代,无法以女子之身入仕为官,却也在山河破碎之际,以笔当剑,以墨为血,去道她那番无尽的爱国之情。

因此,当靖康之耻带来的乱局仍在延续时,当她作为江宁知府的丈夫抛弃一城百姓不战而逃时,她是多么愤怒。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

向来强势的她从未想过把事情翻篇,相反,为骂丈夫,她作了一首全然不带一个“脏”字但处处都是批判、讽刺之意的诗。

这首诗就叫作《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李清照于舟上写下这些诗句的悲慨一幕似乎还近在眼前。

国之将倾时,敢于站出来的人才能无愧于心。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2)

李清照在宋代文坛

每一个成长为英雄的人,最初都是小人物。

年少时期的李清照,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家小姐。

公元1084年,是李清照的生年。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3)

这一年,她出生在了齐州济南一个书香世家,有一个既是宋代名臣、又是苏轼文学传人之一的父亲李格非,也有一个同样出生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的母亲王氏。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之下,李清照成长为远近闻名的才女,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然而,李清照文笔之出彩、文思之出众,到底还是震惊了世人。

在十多岁的年纪里,她既能以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写下《如梦令》,又能以更甚于同龄男子的远思,写下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表达出对国家社稷的深刻关注和忧虑。

李清照是清丽的,也是狂傲的。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4)

前者源自她待字闺中的少女情怀,后者源于她卓尔不群的十足底气。

生活在拘束的男子时代,她以女子之身,向文坛、也向命运发起了挑战。

然而,在最早的时候,她也有过担忧,有过犹豫。

所以在她的诗词里,往往能够看到她的自恋、她的张狂。

这是她在那个时代下武装内心的一种方式。

唯有将自己自比为桂花,自比为梅花,自比为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她才能在那个男权社会中一再自我鼓舞、一再自我激励,让自己有更大的信心去闯一闯那个只有男人的文坛。

乃至后来让她坐实“自视甚高”形象的《词论》里,她也在一开场,便借“唐代李八郎假装女子身份进场唱词”的典故,道出了自己对“不以性别论英雄”的期盼。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5)

李清照是有过害怕的,但她也是一直在坚持着的。

她就如闯入狼群的“羔羊”,一开始是伪装强大,后来是正视了自己的强大。

而之所以出现了后面的变化,是她一再远扬的才名,也是她远胜于同时代绝大多数男性文人的实力最终给她的底气。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6)

李清照与赵明诚政治下的联姻

尽管李清照是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大背景下少数具有捍卫女权意识的女性之一,但她也是那个封建时代如常踏入包办婚姻的一员。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结合,虽有彼此倾慕的因素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李家和赵家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7)

然而,不同于李家和赵明诚对这桩婚事的看重,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所以同意联姻,则完全是因为想要在以后的政治取舍中少些为难。

赵挺之与苏轼积怨已久,因此他也对与苏轼渊源甚深的李家以及为苏轼作品所倾倒、对其多有敬重的幼子赵明诚都“多有不喜”。

他把赵明诚当成了可以随时利用和舍弃的棋子,计划在朝廷启用旧党时凭借姻亲得势,在朝廷打压旧党凭新党身份与其划清界线。而后来他的确因此而获利。

这也是李格非被卷入党争后李清照求情但赵挺之不以理睬的重要原因。

唯一幸运的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还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尽管这种情感基础,在最早的时候还有过不小的误解。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8)

初次见面时,赵明诚在自己心里勾画出来的“李清照”形象,还是一个温婉娇羞的名门贵女。

直到婚后相处,他才明白,那个在灿烂春日下、在晃荡的秋千里朝着他露出羞涩笑脸的女子,才是宋代最具个性的女性之一。

李清照与赵明诚有着很多相似的爱好,所以在新婚的那段时期,她总能在清贫俭朴的日子里,和他在很多寻常的、不起眼的小事里,一起挖掘出有趣的部分。

这使他们在动荡的时局下,在不得不短暂分离的时光里,还能保持甜蜜的感情。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9)

李清照与赵明诚逐渐离心

后来,李清照和赵明诚搬离汴京,开始在青州私第过起了田园生活。

这使他们短暂远离了政治风波,有了可以喘息的空间。

然而,也正是这一段可以安静下来相处的时光,让他们逐渐发现了彼此在观念上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小的隔阂。

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三番冷暖变化。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0)

如果说政治是推波助澜的外因的话,那么无嗣和志趣、学识之异,则是他们感情不和的其中三个重要内因。

在传统社会里,常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而在这样的社会观念下,男性子嗣往往成为维系夫妻感情的重要纽带。

然而,李清照不管是在汴京还是后来移居青州的日子里都始终未能诞下子嗣,这使她和赵明诚在度过新婚蜜月期之后开始出现了隔阂。

而志趣上的不同,也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关系僵化的一个“导火索”。

从宽泛意义上讲,李清照和赵明诚其实有着共同的志趣,那就是校勘典藏。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在志趣上的差异,又有如“不可跨越的鸿沟”。

赵明诚曾言其自幼便喜欢访求金石书画,目的是为了“以广异闻”,但等到他成年出仕为官之后,这种目的就发生了功利性的改变,那就是著书立说以流芳百世。

但李清照藏书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她的目的,一如既往地只求“会意”。

她的这种目的类似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在慕利,只在会意忘怀。

这也是她和赵明诚在志趣上的明显差异。

个体存在观念上的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当二者明显表现出对这种差异的不满并表现在行动上的时候,这种差异就会把他们越推越远。

在赵明诚看来,李清照这种只求“意会”的读书方式虽然能够自得其乐却不能成书传学,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举。

而在李清照看来,赵明诚以钥簿锁书库的藏书行为则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后来她自购图书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这种对峙性的小摩擦,后来成为了他们感情不和的诱因之一。

除了志趣上的差异之外,李清照和赵明诚也在学识上“同中有异”。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1)

他们在学识上有“同”,是因为二者有着相似的家学和家境。

这是由他们同是寒门出身、又同是以进士登第的父亲造成的。

然而,尽管李清照和赵明诚学识相近,皆通金石诗词,但两人却又在这两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

赵明诚虽也好诗词、字画,但他在此处的表现皆不出色,因此他的治学重点一直都放在金石上。

而李清照则从少年时就显露出在诗词上的天赋,善文且情真。因此,她的偏重在诗词而不在金石。

尽管这种在学识上的不同侧重没有造成他们“相轻”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清照的出色给了赵明诚不小的精神压力。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2)

李清照和赵明诚不同的家国观念

排除无嗣和志趣、学识之异外,李清照和赵明诚在家国观念上也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作为李家的长女,李清照自幼就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并在父亲李格非的影响下,逐渐觉醒了家国观念。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3)

只是在山河破碎之前,李清照的家国观念更多体现在“家”的层面。

首先,在父亲李格非被卷入党争的时候,李清照敢于为父直言,敢于站出来为李家争取得到宽恕的机会,而不是以出嫁之女的身份置身事外。

其次,在公元1127年赵明诚先行南下奔母丧的时候,李清照敢于独立押送精心挑选出来的十五车藏品辗转千里,于兵荒马乱中抵达建康。

这是李清照对夫家财产的一种保全,也是那个时代其他女子不敢也不能做到的事情。

这是李清照的强势、强悍,也是她对小家的贡献。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4)

而保全了小家之后,李清照又将目光转向了“国”这一层面,此后所有作品再没有完全离开过“忧国”这一中心。

因此,不同于极具家国观念、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李清照,赵明诚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国”上,都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赵明诚眼中,仅有自己的藏书和自己的利益才是应该尽力去维护的东西。

早在要求李清照独立运送藏书的时候,他就无视了其中的危险性,要求李清照势与藏书共存亡。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5)

而等到公元1129年,听闻金军侵犯汴京后,赵明诚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只是自己的性命安全和自己的藏书安全,至于退敌安国的责任、保全妻子和百姓的责任,也都被他抛却在脑后。

可以说,在这一个事件当中,赵明诚就犯下了对国不忠、对民不仁、对妻无情的三大过错。

因此,自此之后,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感情降至冰点,再无回暖的可能。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6)

李清照写下《夏日绝句》

然而,对国家而言,赵明诚却还有被重新起用的机会。

在接命前往湖州赴任的路上,赵明诚“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重新焕发了意气风发之貌。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7)

但这一幕在李清照看来,却是轻家国而重功名的表现。

在意识到赵明诚全然没有弃城而逃应有的愧疚之后,李清照对他彻底产生了厌恶之情。

因此,当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的时候,李清照在无尽的感慨中再度感知到内心的悲凉。

她对着浩浩江水,站在赵明诚的面前,吟诵出了那首《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8)

全诗不带一个“脏”字,但的确把不战而逃、弃民与妻的赵明诚给骂了一遍。

在李清照看来,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了也要是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这是她的价值取向,却也是赵明诚确确实实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听闻此诗之后,赵明诚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之后便在郁郁寡欢中一蹶不振。

同年7月,他因偶染恶疾而病死于健康。

然而,事实上,《夏日绝句》不单单是李清照用于批判赵明诚的悲愤之作,她更多的是在其中表达自己对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项羽是当时的西楚霸王,赵明诚还没有与其相比的身份,李清照借项羽即使有退路也宁愿自刎而死而不愿苟且偷生的事迹,想要警醒的是当时醉生梦死、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

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统治者却早早放弃中原和百姓,李清照追思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也痛恨南宋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和苟且偷生。

她借古讽今,希望这个时代能够再出现一个像项羽一样勇敢、有担当的英雄,而这位英雄能够带领民众浴血奋战直至收复河山。

这才是李清照作出《夏日绝句》的最重要意图,也是她爱国的表现。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19)

李清照的后续发展

赵明诚病死之后,父母已亡又无子女的李清照,也在那个社会上没有了依靠。

当时四处兵荒马乱,携带有不少书籍、绘画和书法的李清照时刻面临着被劫掠的风险,因此不得不经常转移地方并为此身心俱疲。

因此,在勉力坚持了三年的时间后,为了更好保护这些财产和金石收藏,李清照在弟弟的促成和武官张汝舟的示好下,同意改嫁后者。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张汝舟迎娶她为妻并非出于好感,而是为了她的诗名,也是为了谋夺她的嫁妆。

李清照自然不肯屈从。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20)

为了摆脱张汝舟,在女子不得提出和离的请款修改,李清照找来了他“科考舞弊,骗取官职”的证据,并立即检具上告。

这样一来,张汝舟就被朝廷罢官,流放柳州,而李清照也要因为宋代律令中“女子告夫,无论对错,都要坐牢两年”的规定被关押入狱。

后幸而有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李清照也在入狱九天后恢复了自由,恢复了单身的身份。

尽管外界就李清照再嫁又休夫一事产生了巨大的争论,但李清照本人却很快从个人的痛苦中走了出来,继续关注国家大事的发展。

而因为赵明诚去世后遭人诬陷,被言曾暗通过金人,李清照为全曾经的夫妻情分,还在公元1143年,把自己整理的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二十三卷正式献给了朝廷。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21)

这也是为了给赵明诚正名。

此后,李清照几近避世,事迹越来越少出现在史书之上,直到公元1155年,73岁高龄的她才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于史书之上留下了她的最后一段记载。

那个时候,李清照一位孙姓朋友带着自己的女儿赶来探望她,李清照想将自己一生所著传授给后者,但后者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谢绝了她的好意。

“中郎有女堪传业”,然最终还是没有实现“传业”的结果。

但有着出色才情和独特个性的李清照也因为油尽灯枯,谢幕了她的人生。

评说李清照(李清照有多强势)(22)

参考文献:

1.美国汉学家艾思柯的李清照译介及其贡献(季淑凤);2.李清照赵明诚关系不和原因再探(王长印);3.借古讽今诉衷情,品词析句悟精神-《夏日绝句》教学有感 (刘丽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